第18章 年三十(1/1)
二十七买新衣,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打壶酒!
总的来说,这三件事情没有重要到需要花一天时间来做,甚至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准备完成。
赶集的人们看看有没有打折的,随便看看街上的商品,想想是不是有什么遗漏的。
这些才是这三天真正的活动主题。
欢乐轻松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今天到了年三十!
前面准备了那么久,现在开始才算是真正开始过年。
一大早父母就起来忙开了,洗菜、切肉、摆蒸盘,中午要争取在十二点之前吃饭。
毕竟下午更忙。
秦寒带着十三和小九在厨房烧火,逗弄两个小狗崽。
一盘红烧扣肉、一盘红烧草鱼、辣椒炒猪头肉、爆炒肥肠、酸辣土豆丝、醋溜白菜、麻辣豆腐、木耳炒肉丝。
八个主菜。
炸豆腐丝、炸莲藕块、萝卜丝肉丸子、糯米肉丸子
这些是事先做好的,今天装盘放锅里蒸熟。
11点多,大伯一家才来到秦寒家里。
“今年弄了三盆馅嘞”父亲看着大伯大娘大姐三人都端着一盆饺子馅,走过去接过大姐手里的。
大娘端着盆走到厨房:“萝卜肉、芹菜肉,你哥外面吃过莲藕馅的,说是好吃,今年也做了一盆”。
“妈,真香啊,能吃了不?”小弟看着厨房的一排菜,流着口水问大娘。
大娘放下盆子轻轻拍了他头一下:“就记住吃了!”
秦建国把蒸菜端出来,说:“哥,我们把菜端到堂屋去,你去放炮吧”
“好”大伯转身去堂屋拿鞭炮。
“哦哦,放炮喽”小弟又忘记吃了,跟着大伯跑去堂屋。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声接着一声。
不仅是秦寒家里,村里吃饭时间都差不多,这会儿彻底热闹了起来。
父亲开了一瓶酒,和大伯两人小酌一番,其他人忙着吃菜。
中午饭其实吃的很快,吃完还有的忙。
午饭过后,母亲大娘大姐二姐去包饺子,父亲和大伯开始打火纸。
“来,这一摞你俩来砸”大伯笑呵呵的把秤砣和一张百元大钞给到秦寒。
秦寒把钱放在火纸上,用力拿秤砣砸了一遍,然后把火纸转一圈,折起来。
折上几叠后,把钱放好,秤砣给小弟:“你来!这是给爷爷印钱的”。
“哦!”小弟有模有样的学着秦寒砸纸,其实他对爷爷的概念比较模糊。
爷爷在小弟刚出生那一年就离开了,连秦寒都只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
火纸折好后,开始准备贡品,一块四方的蒸肉、苹果、馒头等等。
家乡的贡品没有特别严格。
整个祭奠先祖物品的准备过程,包括等会儿的祭奠。只能由家里的男性来做。
这个传统也是老家这边重男轻女的一个原因。
家乡这边家庭确实都想生男孩,但是不会虐待女孩,这也是秦寒没有对这个传统太多反感的原因。
拿大伯家来说,家里一直生到小弟才停下来,但是小弟在家有优待吗?还真没有!
吃穿用度,和大姐二姐一样,二姐该揍小弟继续揍,一天不打就手痒。
即便是受到优待,那也是因为他最小。
村里很多家庭,最小的是女儿的一样受到优待。
至少秦寒没有听说老家有苛刻女儿的。
准备完成后,大伯和父亲带着秦寒和小弟回村去建业叔家里。
三个堂叔也都到了。
“还说去三哥家里喊你们嘞”东升叔说道。
大伯照例发了一圈烟:“弄好就赶紧过来了,就怕你们等急了”。
一家子走到村里时候,村子里其他的大家庭也都出发朝自己家祖坟走去。
村子北面,秦寒自家在北湾的2亩地不远处,就是秦寒家的祖坟。
“兴旺哥,你们过来的更早”大伯看见族兄已经到了,率先打招呼。
这一群人是秦寒更远一些的宗族,祖上爷爷是堂兄弟,或者祖爷爷是堂兄弟。
“我们也刚到,就今年比你们早嘞”秦兴旺说。
祭奠从最上面的老祖宗开始,这个是一大家子的起源。
点上火纸之后,年龄大的大人给小孩子普及一下这个老祖宗是谁。
越往下,各自的亲疏远近就不同了,烧的火纸也不同。
比如秦寒的祖爷爷的坟前,大伯他们五人都是烧五叠纸。
然后到了秦寒爷爷这一代,大伯兄弟二人给建业叔的父亲烧的是三叠纸。
然后把剩下的一堆都烧给了秦寒的爷爷奶奶。
同样的道理,建业叔三人给秦寒爷爷烧的也是三叠纸。
所有的火纸都烧完后,把贡品摆在最下面,然后放鞭炮。
炮响时候,秦寒要说:“老祖宗们,爷爷奶奶,出来捡钱了!过个好年!”
大家都按自己的称呼喊同样的话。
喊完话,大家并不会离开,而是聊聊先辈的一些往事。
秦寒感觉这个过程主要是说给后辈听,让后辈可以对先辈有个印象。
聊完先辈,再聊聊各自的事情,说说未来的打算。
整个祭奠过程没有三拜九叩,甚至鞠躬磕头都没有。
但是,秦寒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祭奠。
因为一群后人就像在和先辈聊天,好像先辈从不曾离开。
然后把自己最近的情况和未来的打算,都告诉先祖,就像孩子一样诉说。
既没有对先祖举行一堆繁琐的礼节,也不会对先祖提出要求。
家乡没有在坟前许愿,请求先祖保佑这些传统。
只是缅怀和闲聊。
真正的祭奠就追忆先祖,告诉他们,晚辈依然记得他们,从不曾遗忘。
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去。
一大群人在坟前聊到太阳西下才离开,秦寒知道,这段长时间的闲聊才是家乡真正的祭奠仪式。
今天的晚饭是大娘准备的,主食由中午的大米饭变成了饺子。
大年三十的饺子也有个传统。
三十晚上吃那放置成圆圈的饺子,剩下的饺子摆成了几条直线,留着大年初一早上吃。
晚上圆圈表示阖家团圆,圆圆满满。
初一直线表示一帆风顺。
吃完饭就是守岁,大伯一家一直待到凌晨,然后把家里最长的一条鞭炮放完,才离开。
虽然此时已经是深夜,村里却是热闹非凡。
上一年,从此刻告别,秦寒再也不是那个六岁的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