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起名(1/1)
几天后,秦德富也来到了四九城里,看着怀中的外孙,也是欣喜不已。
“卫国,孩子名字想好了没?”秦德富逗着怀中的孩子,突然问道。
“爸,我跟淮茹想了几个,你给参谋参谋呗?”李卫国笑着道。
“嗨,我就一粗人,能参谋个啥,你是读书人,自己定就行。”秦德富连忙摇头道,不过到底还是让李卫国把想到的几个名字说出来听下。
“淮茹之前说叫李援朝不错,这名儿现在也流行,但我觉得吧,这几年叫援朝的人太多了,还是应该想个不一样的。”
秦淮茹在一旁不乐意道:“这名有什么不好啊,叫的人多说明这名好听,而且老话一直都说了,贱名才好养活呢!”
秦德富在一旁搭话道:“还别说,淮茹这话不错,我觉得叫保国也不错,李保国,你觉得咋样?”
李卫国一听这名,立马想起了后世那位浑元形意门的大师,真叫这名的话,好家伙,以后一叫这名,脑海里就得闪过那张脸,想想就蛋疼,这可不行,赶紧使一招接化发,不能让岳父得逞。
想到这:“爸,淮茹,你们说的名呢也挺好听的,不过我觉得吧,这是我和淮茹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得有纪念意义,所以我给他起了个名叫李向勤,勤劳的勤,和秦字读音一样的,你们觉得如何?”
秦淮茹一听这名字,眉毛一挑:“这名儿好,李向勤,李向勤,这名儿好,就叫这个吧!”
秦德富也咧开了嘴笑道:“向勤,向秦,这名确实不赖!”说着,轻轻摸了一下孩子的小脸,叫道:“向勤啊,向勤,快快长大,爷爷给你骑大马!”
看到一大家子都对这个名字比较满意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叫李保国就好。
谁知秦德富转过话头道:“不过,过两年要是再生老二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一下李保国这个名字的。保家卫国,多好啊!”
李卫国一脸黑线,赶紧岔开了话题。
转眼就到了1957年的1月30日,这一天也是农历1956年的除夕,一转眼,李卫国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五年了。
今年由于家里多了个小生命,显得更加热闹了。
小家伙穿着秦淮茹新做的红色小棉衣,因为属猴,衣服上面还特意绣了一只小猴,抱在怀里,就像个瓷娃娃一样招人喜爱。
秦国伟和秦大有前几天放假就回村了,不仅如此,两人还把刘光天给一起带走了,说他自己一个在这太可怜了。
刘光天也算懂事,没有空手去,厂里发的年货都给带上了。
“向勤啊向勤,过了今天,你就又长一岁喽!”秦淮茹抱着怀里的儿子,看着丈夫和父亲在外面贴对联。
李卫国听到这话也是一阵感叹,这年底生的就这不好,才一个多月就长了一岁了,没办法,那会儿老百姓们还是习惯用农历纪年的。
晚上,在李卫国的提议下,一家人一起吃了顿火锅,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
开年后,李卫国终于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因为年前一直忙着处理家里的事,所以厂里还是积压了一部分工作的。
最重要的自然是关于电吹风的生产情况,年前李卫国到附近的包装厂订做了3000份的包装,年后这批包装也到了。
于是,再次组织人手,将年前生产的电吹风统一包装存放,满满当当的存放在专门的仓库里,这样一来,广交会就万事俱备,只需要等时间的到来了。
三月底的时候,大领导带着耿育军也来到了轧钢厂,显然他们对这次参加广交会也非常的重视,特意过来视察一下准备工作。
当几人在李卫国的带领下,看到仓库里堆着的3000个包装好的电吹风,不由的一阵惊喜,尤其是在看到那包装上印着的五角星,还写红星牌电吹风时,大领导满意地点点头。
“准备的不错,这包装也挺好看,看的出来,你小子还是用了心的,不过也不能马虎,这次我们是要在国际上亮相的,可不能丢脸!”
李卫国连忙保证道:“领导您放心,这批因为数量不多,我们是每台机器都检查过了,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耿育军在一旁笑着道:“领导是怕你刚生了儿子,分心呢!”
李卫国知道这是师哥在提醒自己呢,想想也是,自从去年媳妇住院,自己还真没有找过领导汇报工作,师哥这是在含蓄的提醒自己,应当主动向组织汇报工作。
想到这,李卫国正色道:“还请部长、处长放心,这电吹风是我的另一个孩子,都是孩子,我绝不会厚此薄彼的。”
大领导见到李卫国这态度,心里一阵赞许,说明这个同志的思想觉悟还是非常高的嘛。
“唉,又没人怪你,这么严肃干嘛,放松点,放松点!”李领导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又转头问道:“对了,你生了孩子我还没来得及向你道喜呢,怎么样,家里一切都好吧?”
李卫国笑道:“感谢领导关心,家里一切都好,这孩子能吃能睡,好的很。”
李卫国不好意思说的是,有了孩子后,他立马感觉到自己在老婆心中的地位下降了,现在有时候晚上都不给亲热,说是怕孩子看到不好。
其实才两三个月大的小屁孩,知道个啥啊,但是媳妇这样说了,他也没辙啊。
大领导又转了转,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怀表来,递给了李卫国道:“我也没啥好送的,这是我托人特意从瑞士带回来的,送给你儿子当个玩具。”
这怀表一看就不便宜,李卫国立马为难道:“部长,怎么能让您破费呢,孩子太小,还用不着这些。”
大领导脸一沉:“让你拿着你就拿着,现在也不兴送金送银,我寻思着这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点,希望他长大后也能像他爹一样学得一身好本事。”
这话说到这份上了,李卫国也只好收下了:“那我就替我儿子收下了,我一定要教育他,绝不辜负领导对他的期望,长大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领导满意的点了点头,耿育军也送上了一支精美的钢笔,这个年代送礼就是如此,纪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就这样,大领导一行满意的结束了这次的考察。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四月十五日,也终于到了要出发前往广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