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曹禺赠绝学!(1/1)
曹禺轻叹口气,旋即笑道:“算了,不聊这些过去的事情了。李先生,你今天帮我螳螂门度过生死危机,老朽甚是感激,是该有所报答。”
“螳螂门已经给过我报酬了。”
李云孝回答道。
“你是说那螳螂门下武馆的五成股份吗?”
曹禺笑呵呵地摇头,道:“李先生,我刚才第一眼看见你就知道,你不是那种在乎世俗富贵的人。”
“那五成股份,与其说是报酬。倒不如你送给螳螂门的人情。这种东西,谈不上回报。”
李云孝微微一怔,没想到曹禺说话如此坦率。
曹禺从袖口取出一卷书籍,放在桌上,道:“这一本秘籍,乃是我螳螂门祖师所传下的宗师武学。以此作为报答,应该够分量了吧?”
书籍展开,露出封面的几个大字:《金玉螳螂》!
这门武学,便是螳螂门多年传承,鼎盛数百年而不衰的宗师武学!
哪怕李云孝的见识不浅,身上武功积累更是超出寻常化境不知多少。
但一门实打实的宗师武学摆在他面前,还是让李云孝不由得呼吸微微急促。
曹禺笑吟吟地望着李云孝,道:“老朽要求不多。只盼着来日我螳螂门实在无法维持门派传承,被迫解散的情况下。”
“李先生能收留几个螳螂门的弟子。遇到有天分的,就将这门宗师武学传下去。或许往后螳螂门还有再建的可能。”
曹禺却是根本没指望螳螂门能在此次灾劫中顺利延绵传承下去,只希望李云孝能够为螳螂门保留一丝火种。
李云孝皱眉道:“曹前辈,你是否太过悲观了?”
不是李云孝自夸,以他如今的实力,只要愿意,或许不能让螳螂门重登辉煌,但维持传承不觉还是很轻松的。
“并非悲观,而是现实如此。”
曹禺却是笑了笑,道:“老朽是将死之人,许多话便说得直白些。李先生虽然实力不俗,但对我螳螂门来说,到底只是个外人。”
“就螳螂门如今的情况,门派内大猫小猫三两只,连个拿手的暗劲武者都没有。”
“李先生,你纵然帮助螳螂门挡住了外敌。可门派内部,人心的散乱又该怎么办呢?”
曹禺叹了口气,道:“这江湖武者,皆为名利。螳螂门衰败之后,名利不在。门内的武者,短时间内或许还能坚持。时日一久,早晚都得跑。”
李云孝顿时沉默,他能帮螳螂门挡住外敌,但终究不可能为了螳螂门去打生打死,帮其获取利益。
其余势力或许会看在李云孝的面子上,不直接袭击螳螂门门派驻地。但螳螂门名下的产业,却必定会受到各种行事的侵吞。
想要阻止此类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李云孝找个正当理由,直接加入螳螂门,为其坐镇——但这又是不可能的额事情。
所以螳螂门的衰败,已是必然。
曹禺人老成精,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出如此要求。在将来螳螂门彻底衰败的某日,让李云孝收留几个出色的螳螂门弟子。
有李云孝在旁指导,再有宗师武学的加持,或许螳螂门未来还会再出一位化境,重铸门派荣光。
“我明白了。”
李云孝点点头,收下桌上的那一份秘籍,答应了曹禺的要求。
“那就好,那就好。有李先生这一句话,以后螳螂门有再复传承的机会。老朽就算死了,也不至于无颜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
曹禺见李云孝同意此事,神色一下舒缓下来,仿佛放下了最后的执念。
曹禺微笑道:“我螳螂门的大敌,除开刚被李先生逼退的周远山外,其实还有贺氏集团。”
李云孝道:“我已让楚楚给贺氏集团送出拜帖,明日便会出手解决此事。”
曹禺却是含笑摇头,道:“怎么能将全部事情都交给李先生去做。贺孤影那老不死的,比我大了二十多岁。”
“纵然他与我同处化境第三层次,如今也该是岁入膏肓,死到临头之人。”
“李先生年纪轻轻,哪能与那种老头子搏命。明日便让老朽出面,和他打个痛快。”
曹禺站起身,微微舒展了下手脚,笑吟吟道:“我这把老骨头自受伤之后,便一直枯坐养伤。临死了,总要动弹一下才好。”
李云孝神色微动,露出几分惊讶,道:“前辈的境界已至化境第三层的化心级?”
“怎么,不信?”
曹禺含笑扫了李云孝一眼,李云孝的心头顿时生出一股轻微的愤怒情绪。
李云孝心念一动,立刻将这股情绪压下。
“这是化心级武者,才能拥有的以心印心之法!”李云孝对这种手段十分熟悉,立刻便明了曹禺所言非虚。
可问题是,曹禺在五十年前,便被神秘强者击伤,从此一直养护伤势,按理说,武道也该毫无寸进!
这岂不是意味着,昔日的曹禺,也是一个五十岁不到,便踏入化境第三层次的化境强者,有望宗师!
昔日的螳螂门,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位有望宗师的绝代天骄,怪不得会被打压!
李云孝对昔日的事情,多出了几分了解。
曹禺看到李云孝眼中的震惊,顿时笑道:“老朽虽然不如张太玄师弟与李先生这般惊才绝艳,但昔日在江湖中也算薄有声名。李先生不至于如此吃惊吧。”
李云孝十分惋惜的道:“倘若前辈未曾遭遇劫难,如今也有机会成就一代宗师。真是令人感慨……”
“只是有希望罢了,未必能成的。”
曹禺摇摇头,却是早已看开了此事,神情中没有半点惋惜。
“明日我会和你一同前往贺家。到时候我与贺孤影交手。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在旁观战,或许能触类旁通,增添些许武道感悟。”
曹禺又给李云孝送好处。
两个化境第三层次的武者生死大战,遍数整个儿江湖也堪称罕见。
但李云孝却是拒绝了曹禺这一提议,反而道:“观战所得感悟,又哪里比得上我亲身下场打一架的感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