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安和府(1/1)
听杨立分析完,大家比刚才更沉默,他们不想走那么远,除了杨立刚才说的粮食、衣物问题之外,他们也担心等好不容易走到琉州后,又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意外,让大家的希望再次落空。
可是现在和州回不去,允州跟青州随时可能出现战乱,英王的宣州和福王的并州更不用说了,有两个祸头子在,且这两个地方离上京也近,不难想象这两个州府以后的状况,一时之间,偌大一个焱朝竟找不到除琉州之外的安生之所了?
胖子见大家沉默,首先表态“大哥,我和我家老头子都跟着你走,你说去哪我就去哪,对吧,老头子?”
一旁被叫老头子的罗父“你这死孩子,叫谁老头子呢?没大没小,不过阿立,大福说的对,我们父子就跟着你一起走。”
戚正南“大哥,我也是,你跟二哥去哪我就去哪。”
宅子的孩子们“杨叔叔,我们也是,我们走着你走.........。”
杨立看着戚正南还有胖子、宅子里的孩子点点头,转头看向三位村长,刚想开口,就被他们打断了。
桃乡村村长“阿立,我们肯定是跟着你一起走的,这一路下来,你都做错过任何决定,我们相信你,大家说的对吗?”
“对.........。”大家想清楚之后,纷纷回应。
“杨立,我相信你,我们全家人都跟着你,你去哪我们就跟着去哪。”这是一位曾经跟杨立一起打过高丽军的汉子。
“对,我们相信你........。”其他做过防卫的汉子纷纷喊道,声音嘹亮,气势十足。
气氛被调动起来,大家也没了之前的沉默压抑。
杨立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信任,说没有感触那是不可能的,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既然大家都相信我,要跟着我一起走,那我也会好好带着大家,争取今早平安到达琉州,安顿下来。”
“不过大家要有心里准备,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虽然我们不需要防备高丽军了,但得避开允州的官兵,这里是允州境内,路况他们比我们熟的多,我们随时有暴露在他们的面前的可能,更何况现在正是他们征兵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现我们,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像何老板他们就..........”。
杨立虽然没说出口,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杨老板去允州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希望他就算被征去前线,也能平安回来吧。
“所以,负责守卫警戒的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明白吗?”
负责守卫的汉子“明白.......。”
既然已经确定好大家一起去琉州,为了避开允州的官兵,他们就得重新规划路线。
官道肯定是不能走的,走小路的话也得防备路上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周石师徒几个,之前开镖局的,跑镖有野外经验,杨立带着戚正南,还有他们几个,讨论了小半个时辰,才确定接下来的路程该怎么走。
他们确定的这条路线,从开始出发到快要走出允州,花了快二十天的时间,期间他们好几次差点跟允州的士兵碰上,都好在有戚正南跟周西他们提前预警,险险的避开,不然他们这么多人暴露了,那些士兵肯定会对他们紧追不舍的。
虽然说很快就能离开允州境内,但大家丝毫不觉得有一丝的轻松,反而逐渐焦躁起来了,原因很简单,大家的粮食快见底了,而且衣物也不够,现在已经是十月底,初冬的季节,白天还能扛,但晚上就不行了,经常睡到半夜就被冷醒了。
这几天陆陆续续有很多人被冻感冒了,安大夫跟他两个药童熬感冒药都熬不过来了。
晚间停下来休息,杨立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听着咳嗽声,心想这样下去不行啊,感冒可是会传染的,这样咳下去其他没事的早晚也得被传染上,得找个地方让大家补充一些衣物和粮食。
只是他在算着还有多久能进入青州境内的时候,看到图上有个地方标志有点奇怪,上面既不划入允州范围,也不算青州界内,且虽处于两州中间,但却不在主干道上,按道理的话应该把这个地方归入其中一个州府才对,怎么会单独划分出来?
想不明白,杨立直接叫来了周石和戚正南几人,问他们知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老爷,这地方我知道一些,确实不属于这两州的辖地,而且这地方虽然范围不算小,但人相对少一些,所以没有设州,而是定为府城,叫安和府。”
“为什么会单独划分出来?”杨立着实好奇。
“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传言听说跟齐王和裕王有关,当时先皇给他们划分封地时,正值焱朝重新调整各州府范围的时候,恰好当时在安和府内发现了祥瑞,于是齐王跟裕王双方都想让先皇把安和府划分为自己的属地。”
“齐王跟裕王关系本就不怎么样,听说当时为了这件事闹得很大,连朝堂上,两方人马也是针尖对麦芒,一点小事都可以拿来当借口,争吵个不停。气的先皇在早朝上就把两人骂的个狗血淋头,最后直接大手一挥,直接把安和府独立了出来,谁给不给。从那时起,安和府就既不属于允州,也不归青州管。”
“竟然还有这种事?”
“是的,老爷,并且安和府算的上是地广人稀,虽说之前出现祥瑞,但自从独立出来后,安和府在安和知府的治理下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渐渐的.......,这地方就被两位王爷抛在脑后,变成了如今爹不管娘不爱的局面。”
杨立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既然这样,我们明天就从这个方向走,进入安和府,让大家进去里面补充点物资,反正距离不是很远,也不改变我们既定继续南下的方向。”
戚正南他们没有意见,三位村长就更是赞同了,实在这几天有太多村民来找他们哭诉过,不是家里人生病,就是粮食快吃完了,衣物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