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崇祯十年,蝗灾将起(1/1)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实力越发的日薄西山!
在大明体制下,这种现象根本就很难扭转过来。
薛家岛。
海面上的战船不断地替换新式大炮,这只是薛家岛一地;在济州岛上,也已经开始了新式大炮的替换,在整个登莱两府之地,赵津南就是名副其实的王者。
步枪和机枪也在紧急的制作中,这种东西,哪怕子弹跟不上,也可以先制作出来,不然等子弹积累多了,没有步枪,反而麻烦。
赵津南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他已经开始为准备攻打台湾和倭国做准备了,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海上霸主,海上霸主地位能给他带来太多的好处,他没办法不去争取!
“杨超,回来了,怎么样,还适应吗?”赵津南看着船上正在往下走的杨超,走了上去,这杨超也算是很苦了,这两年一直呆在海外,不能回来!
“还好,这日子过得也还算舒坦,这倭国娘们也算是温顺的很。”杨超尴尬一笑,这两年他胖了不少,日子舒坦的很。
“对马岛都安排好了吧,别出现什么纰漏!”赵津南皱了皱眉,这对马岛也是个重要的地盘,马虎不得。
“放心吧,老爷,这两年对马岛人数已经发展到三万人了,我离开了就是福田志村在统领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加入归一党了,而且多方制衡,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杨超有些尴尬的挠挠头。
这还怎么安排,你这都已经安排的稳稳当当,就差本人亲自统领了!
“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吧,别到时候孩子再不认识你了,这就是我的罪过了。”赵津南有些调侃的说道。
“不敢不敢,那我就先回去了。”杨超一脸猥琐的笑意。
“滚吧,省的碍眼。”赵津南一翻白眼,这小子这么大的人了,就是改不了这个嬉皮笑脸的毛病。
赵津南把杨超喊了回来,一方面让他探探亲,另一方面还有大的规划和他商讨,接下来的的征战,这倭国军团可是重头,总不能自己人亲自上吧,让这些倭国武士上,也算是物尽其用。
崇祯九年。
赵津南在家过了一个祥和的新春,他很低调,但是发展到现在,他已经不用惧怕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和势力;至少面对任何势力他都可以刚上一刚。
马上就是崇祯十年了,一切都在快速的更替着,不论是朝廷上下,官员升降,亦或者武器装备的更迭。
薛家岛算是一片祥和,朝廷的兵马此时自顾不暇,杨嗣昌已经在赴任的路上了,而对于首辅温体仁的调查也差不多进入了尾声。
崇祯十年,开春。
赵津南就没停下制造武器,不管是步枪、机枪还是大炮、子弹;无烟火药一生产出来,就被运走制作炮弹或者子弹。
他的人手很足,就是原材料生产有些缓慢,甚至于“马克沁”机枪这么长时间才生产出十几挺来。
不过新式大炮制造的比较快,此时已经装船,新式大炮赵津南采用的是八磅大炮,装备海船,一艘战船装备个三四十门一点问题没有。
没日没夜的制造,此时已经武装完十几艘战船,就等待着炮弹的大量生产,赵津南紧急督促着,马虎不得,趁着春耕还没到来,赵津南发动起大批量的人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效率很高,专业上的事情交给专业工匠们,这么多的人打下手是没问题的。
新年开春,赵津南又选了几个地方建立“兵工厂”开始扩展武器的制作,在东齐,兵工厂也扩展了很多,主要是制作大炮,这种技术可不能传到东齐去的。
必须封锁技术,让外族无法打破这个壁垒,毕竟东齐只是赵津南的一个“试点”,不可能有多么的上心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赵津南更多的是利用东齐的资源武装自己,真正的给“东齐”谋福祉那是不存在的,好好地给我汉家子弟谋福利它不香吗?
东齐那就是赵津南的钱袋子,发下去的银两通过商业买卖基本上又回到了他的手里,而资源却被他给取走了。
崇祯十年、三月初。
一船船的原料就到了薛家岛外海,登莱两地百姓就开始了运输的工作,主家出钱雇佣,抓紧干啊;干得多,拿的钱就多啊!
一时间乡民干的如火如荼,在这登莱两地,赵津南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干活,又有钱拿,那就干吧,有事大人在上面顶着呢!再干几天又能攒下上百文了,可以买几尺布料了。
还能干几天,耽误不了春耕,高炉炼铁和“兵工厂”重兵看护,马虎不得,乡民只是运输,内情根本就不得而知。
人口基数大,运输的也快;原材料的运输并没有耽误春耕;春种秋收,那是极为重要的。
“来人呐,去把小六子喊来!”赵津南在府中逗弄着赵新锐和赵新宇;周安沁也在两个孩子身旁,怕两个孩子摔倒。
“是,老爷。”家丁立马出发去喊小六子。
周安沁有些皱眉,这喊小六子是商业上出现什么纰漏了吗?
“夫君如此着急,是出什么纰漏了吗?”周安沁轻声而语,这两年越发显得成熟有韵味,再也不是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了。
“夫人莫急,不是这方面的事情,而是蝗灾要来了,咱们得提前做作部署,要不然今年可就不好过了。”
赵津南忧心不已,这个蝗灾已经不可避免了,哪怕是他已经做出了预防;但是山东中西部地区的蝗虫可是会飞到这边来的。
“唉,又是一个灾年;夫君可有应对之法。”周安沁叹息道。
对于这个人美心善的夫人,赵津南也是无奈的很,天下之大,就他这么点地盘又能救助多少人!
“夫人莫慌,为夫这已经开始安排了,到时候让西面的灾民往这边迁徙,能救一个是一个吧。”赵津南很无奈,蝗灾一起,那就不是几万人得事情了,那得是几十万的灾民。
真的能救得过来吗?赵津南心里有些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