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将无能(1/1)
刘焱决定做些什么,来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民族。
京城告破,咸丰已死,实际上天命已经离开了统治中国两百年的清政府,正在艰难寻找一个可以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强力人物。
刘焱不再眷恋于皇位,他附身于一个卑微的幕僚,对此时刚刚扫平太平天国的湘军缔造者曾国藩进了一番大逆不道之言:
如今满清政府孱弱,八旗军队养尊处优,不堪一击,汉人组建的绿营更是人心涣散。如果大人可以率湘军一路北上,重振我汉族统治,必定能推翻满清政府。
大人的修为乃是古今天下的集大成者,只有你,才能爆参破历史发展的潮流,使中国重新崛起,傲立于世界之林。
就算大人为大清朝廷勉力支撑,他的阶级局限性、民族局限性都注定了,他必然会为了统治利益放弃民族利益。最终,贻害的是我们五千年的传承和血脉。
大人!臣下冒死进言,是因为我洞悉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切不可因为一时求稳,或为了沽名钓誉,错失良机!
曾国藩当晚想了一宿,权衡利弊,以中庸之道为指导思想的他,一生踏实求稳的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忠君良臣的归宿。
他并非不明智,但有时候权衡太多,反而容易迷失,抓不住最根本的东西。
多年以后,当他风烛残年,他想起一辈子引以为纲的儒学,开章明义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离最高境界的开万事太平,就差了决断。
历史曾经把他推到了这一关,他犹豫了,他退缩了,他没有必胜的决心,也没有看透清政府腐朽本质的智慧。
就在他亲手斩断了这个可能性以后,他选择了激流勇退,主动申请裁军。
但清政府已经无人可用,只好一再挽留,曾国藩以他的智慧,巧妙地将自己置身于不败之地,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毕竟,他在近代历史上近乎于完人,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巅峰。
可是,他身上的弱点,或者说,是民族的弱点,让他没法更进一步。
几年后,当他风烛残年,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他还寄希望于自己的老成持重,试图以中庸之道和光同尘,可惜面对政府的无能、民意的汹涌、洋人的跋扈,他终于进退失据,名誉无存,离圣人也越来越远。
不知道行将就木的曾国藩,回想自己的一生,是否有些惆怅和遗憾?
直到60年后,一群社会底层人物揭竿而起,才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为了追赶落后的60年,我们的民族付出了多少代价。
一将无能,三军受累。
英雄无魄,民族蒙尘。
刘焱失望而去,这一次,他不再等待一百八十年后的历史轮回,而是冒着魂飞魄散的可能,继续停留在历史中。
他要亲眼目睹这个民族走出危难,否则,他不知道当自己睁开眼,下一个一百八十年后,会是怎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