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酒友(1/1)
这段日子过得很平静,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时来新过得最放松的时期,远离所有的糟心事,实实在在每天提高自己的实力,闲来研究泡影的使用说明,还可以做几道菜犒劳自己,真是小欢喜不断。
最直接的成果是,泡影的控制距离增加到超过五公里,这种成长简直肉眼可见,透过这个成果,他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改变。可惜在脑域开发方面,仍然没有找到门径,缺乏针对性的方法。
他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
有天他忽然想起,省公用事业高等学校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如果能进去找些资料应该会有所帮助。他一个不相干的外人,怎么才能取得进去的资格呢?或许可以在往来的顾客中想想办法,里面有不少是该学校里的老师。
自此时来新开始留意起那些进店的老师。学生和老师的区别一眼就能分辨,那两所学校的老师怎么区分?他有自己的方法,中学老师的穿着随便廉价一点,公用事业学校的老师普遍都要光鲜些,没办法,大家掌握的资源不一样。
观察了几天,正想着这件事情呢,机会就来了。
有一位公用事业学校的老师来的比较勤,算是熟客,老师叫安华玉,教物理的,戴着黑框眼镜,平常神情比较严肃,颇有师道尊严,私下里却随和,喜欢喝两杯小酒,对店里的椒盐山坑鱼情有独钟。
这天他又来了,和一个同事模样的人坐下来点菜吃饭。安老师为人豪爽,待人没有架子,和宽爷比较对脾气,两人是酒友,每当安老师来光顾,宽爷总是要坐过来陪他喝上一杯。
今天还是老样子,几人坐在一起喝上了酒。待到饭市的高峰期过去,时来新现炒了一个菜,以试菜的名义亲自端过去,攀谈几句,双方客气一番,安老师忙请他坐下,大家对干了一杯。
来了新的酒友,大家也是刚认识,安老师阅历丰富,自然把话题往烹饪厨艺方面引。
时来新这人其实厨艺也只是凑合而已,但理论比实际要高好几个层次,得益于吃得多见识广,谈起这些话题滔滔不绝让在座诸人听得津津有味。
当扯到各国的菜系时,时来新别有一番高论。
“我认为,别看世界上各国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尽数的地方菜,在我眼里世上只有三大菜系,所有的菜系都可以分别归类到这三大菜系之下。”
“哦,愿闻高论。”安老师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贼亮贼亮的。
“这三大菜系我称之为酱油系、奶系、咖喱系。天下所有的菜系皆不出其左右,必在其中之一。所谓酱油系,就是昆昊文化圈以及受其影响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调味品,品种很多,是个庞大的家族,里面最重要的灵魂就是黄豆和它的发酵物质,酱油,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咱们面前哪个菜里没有酱油。”
“然后就是奶系,它广泛分布在易鲁帕洲、艾瑞肯国等这些白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他们使用牛奶或者羊奶,直接加入主食和菜里,更多是发酵成各种风味的奶酪,和食材搭配创造出许多的美味。”
“还有咖喱系,发源在热带地区,使用的国家也非常多,有趣的是它可以很好地融合上述两种流派,发展出新的口味,因此流传特别广泛。它由多种香料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胡椒。”
座中的一位老师提问:“那些巨辣的菜系里面,辣椒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吧,是不是要加一个辣椒系?”
“辣椒固然重要,但里面没有豆瓣酱你试试,完全没有那种味道了。”
“那寿司呢?它可什么都没有放。”
“这就更不用说啦,你吃的时候不加酱油吗?吃寿司其实就是吃酱油。”
“诶,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喔。”
……
安老师几人立刻高看时来新一眼,觉得这厨师不一般,很有内涵和深度的样子,这种酒友的关系开始处下来。
有了第一次,交往就顺理成章,每回见安老师来,时来新只要不忙都出来打声招呼,聊上两句,若店里客人走得差不多,他就干脆就坐下来一起喝酒,喝完海派地大手一挥,记到他账上,不肯让安老师掏钱。安老师也是讲究人,来的时候绝不空手,给时来新带盒茶叶或者酒之类的。
安老师是个健谈的人,跟他天南地北地聊也是蛮有趣味,时间不长两人就喝成了朋友,平常跟安老师出来吃饭的那几位老师自然也就相熟。宽爷见他们谈得有趣,也经常加入进来,用他的话说,沾沾文化人的灵气。
有回大家又在一起喝酒,说起最近通胀厉害,肉菜水果价格全面上涨,政府也不出来干涉一下。似乎每位老师的过去都是愤青,安老师杯酒之后牢骚很多,一拍桌子道:“这帮议员就是吃干饭的,参选时口口声声说纾解民困,这个时候人民真的困难了,他们又没影啦。”
宽爷苦着脸说:“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才最惨,进货价涨了,店里的价格却不敢涨,怕这么一涨客人都不来吃,等于损失都由我们承受,弄不好就要亏,教人左右为难。”
时来新见说到这些话题,也过来卖弄一下自己学识。他虽然没上过大学,生活所迫念完高中就出来工作,但后来在公司上市辅导的时候,专家提出他的学历不好看,不利投资人对公司领导层的评估,有拖后腿的嫌疑。
于是他去知名大学报名,上过一期总裁班,混了个文凭回来。所谓无知者无畏,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加上那段时间所学,他在毕业论文里发表了他独创的“盒饭经济学”,还获得过教授的好评,回来跟大家分享时,关风与方舟却觉得好low,本来他还打算在媒体上发一发的,造些声势,被两人死活拦住,这才作罢。
“我认为这就是收入与支出间的平衡游戏,收入涨了支出也长,就不会感到压力,也不会有通胀这种主观定义,反之生活质量下降,不爽啦,就认为钱不值钱,同样的通货却换不回同样的商品。这就像刻舟求剑,商品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变,最明显的像猪肉,是有大的周期和小的周期交错影响,谁说得清楚。”
“商品和价格两个都是动态的,就像船和水的关系,你在船上做个记号,就能记认下面的那片水域吗?”
时来新看看旁边几位,都听愣了,不明觉厉的样子。
“但咱们理科男不喜欢含糊,难道日常生活中就不能找出一组恒定的不变量,来标记通胀的程度吗?根据我长期吃盒饭的经验,我从中找到了规律,盒饭是最好的恒量。民以食为天,盒饭是草根小民每天最基础的必需品。我把盒饭的直接成本,包括肉、菜、饭、包装盒等直接成本看作一,用市面上的基础盒饭价格去除以它,得到的就是盒饭系数,现在的盒饭起步价12元,直接成本在5元左右,系数就是2.5。”
“其实我们这十几年来,绝大多数时候盒饭系数都保持在2.5,有段时间是2多一点,那是严重通缩的一年,大家可以回去算算。我的看法就是,所有社会商品的定价,都是以这个系数展开,是底线,基本不会有比2.5低的,不信也可以回去算算。再就是,如果在某个时点,盒饭的系数超过2.5,就说明收入开始跟不上支出,超过的幅度越大通胀就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