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眼红羡慕(1/1)
听说王家庄有人出钱要修一条通往云溪镇的路,周围几个村子的村长坐不住了。
他们村里有人去王家庄看过,整个村子大变样,一水的青石板路,又漂亮又好走,可把这些人羡慕坏了。
现在周围几个村里的人,都偷摸打听王家庄那些还没定亲的后生,想把闺女嫁过去。
当然这都是后话,眼前有一桩更重要的事,就是那修路的活计。
就在村子附近做活,一天二十文的工钱,这样的好事,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眼馋得很。
眼看快要过年了,若是能挣几个钱,买几斤肉回家,也能叫家里过个好年。
于是,这些有意向的村民,怂恿着各自的村长来王家庄打探消息。
这天上午,三里村的柳村长与阳泉村的古村长齐齐来到王家庄。
两人也不是头一回来王家庄,他们和王有富一样都是年近半百的老人,当了几十年的村长,和周围的几个村子打过不少交道。
三里村离镇上最近,土地肥沃,买卖东西方便,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富裕的。
因此三里村的柳村长总有一股子傲气,说话间多少有些看不起其他几个村长。
而阳泉村古村长因着有个儿媳妇是王家庄的,来王家庄的次数更多,和王有富更熟悉。
今天一路走过来,两个老头的嘴就没合拢过,村口那一段路上,村民们修路修得热火朝天,看得两位村长眼热。
进了村子后,发现村子的变化更是叫人吃惊,以前的王家庄那路多窄啊,旁边都是草木乱石,还有村民种菜,也不只王家庄这样,所有村子里的路都一个样。
现在王家庄的路比镇上的街道还漂亮,比他们村里的路宽了一倍不说,还打扫得干干净净。
继续往王有富家走,路上路过村中的学堂,听见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两个老头子心生羡慕,不自觉地驻足停留了一会儿。
送孩子念书,这才是福泽子孙万代的正事。
唉!王家庄的风水好,有福气,出了周家这样仁善有魄力的人家。
两人心中此刻同时冒出一句话,若是周家是自己村里的人该多好啊!
黄秀才的母亲于氏,手里拿着一筐子阵线,正要往周家去寻金婆婆。
路过村学时,看到两个鬼鬼祟祟的老头子,正对着村学指指点点。
两个老头脸上的表情非常奇怪,一会皱眉,一会傻笑。
于氏心中一凌,这里头的孩子可是全村的宝贝,可出不得事。
再说了,这些孩子整天于奶奶于奶奶地叫她,又乖巧又懂事,她每一个都心疼。
于氏握紧了手里的剪刀,走到两个老头面前,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啥一直站在村学这儿。”
问话的妇人,目含警惕,似乎是把他们当成了坏人。
柳村长和古村长颇有些尴尬,都怪他俩一时想入了神,在这儿待得时间过长,叫人误会了。
古村长讪笑道:“大嫂勿怕,我们不是坏人。我是前头阳泉村的村长,我旁边这位是三里村村长,我们是来找王村长的。刚才听孩子们念书,一时听入了神,所以多站了一会。”
不是什么坏人,于氏放松下来,她没觉得误会这俩老头有啥不好意思的,谁叫他俩那么奇怪。
里头都是孩子呢,不小心点不成。
抬手往村长家的方向一指:“村长家在那边,顺着这条路下去就是。”
于氏说完也没忙急着走,眼看着两人往村长家走去,直到看不见人影了,她才抱着线框子离开。
柳村长和古村长到了王有富家,先是与王有富寒暄了几句,接着又对王家庄一阵猛夸。
王有富看两人的样子,知道他们是有事相求,一直笑眯眯地打着哈哈。
柳村长和古村长两人对视一样,觉得不能再绕着弯子说。
柳村长为人傲气,古村长怕他坏事,率先直言:“王村长,我和柳村长来找你,其实是为了修路一事,你看王家庄到云溪镇这条路,也是要经过三里村和阳泉村的,现在又正好是农忙,不知能不能让我们村里的人也一块修路。”
什么一块修路,就是眼馋自己村里的人能挣钱,王有富心里有数得很。
他其实心里不愿意让其他村子的人加进来,自己村里人挣点钱也不容易,其他村里来了人,自己村里人不就要少挣钱了。
但这事他说了不算,周家出的钱,要不要请其他村里的人,也是周家自己做决定。
“你们也知道,修路这件事不是我挑的大梁,能不能让你们也加进去,要看出钱的人愿不愿意。”古村长为人不错,王有富跟他实话实说。
古村长搓搓手:“要不,咱们现在就去问问?”
古村长一脸的小心与期待,王有富知道他一心为了村民,对他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
“走吧,我带你去问问。”
两人一来一回将事情商量好,根本没人问柳村长。
王有富就不待见柳村长那副德行,都是一个小村子的村长,偏他每回都拿鼻孔看人。
就像今天,明明事来找他帮忙的,还崩着个脸,爱绷就绷吧。
谁爱搭理就搭理,他才不惯这人的臭毛病。
柳村长拉不下面子开口,就等着古村长开路,他跟在后头捡便宜。
哪想到王有富和古村长这两人,说着说着就要走,根本不打算管他,柳村长暗暗着急起来。
等到他们站起身来,真的准备离开时,柳村长一下子慌了,忙不迭地起身:“那个,王村长,还有我,我们三里村,我跟你们一块去。”
王有富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走吧,我带你们过去。”
柳村长心头一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罢了,现在王家庄比三里村底子厚,为了村里人,忍着吧。
一路上,王有富和古村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柳村长也时不时笑着插上一句,气氛还算和谐。
到了周家,王有富将两个老头子的想法提了提,清荷二话没说便应下了。
不过她也说明了,只从每个村长招三十人,而且只要干活踏实的年轻壮劳力。
柳村长和古村长大喜过望,三十人也好啊,他们一开始都以为周家不会答应的。
只要壮劳力的要求,更不是问题,本就是卖力气挣钱,这些要求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