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导弹基地(1/1)
进入到装甲连的指挥网,在战术终端上,郝好看到装甲连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了一处没有任务信息标注的区域,想来那里就是导弹基地入口,而他们距离抵达汇合点大概还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郝科,人醒了”在车厢内一直照看着火箭军军官的小刀报告道。
郝好俯身从车长位置钻到了车舱内,为了给伤员腾出空间,一队的其他队员大多转移到了别的车上,此时车舱内还较为宽敞。
尹华辉平躺在临时担架上,伤口已经完成了缝合,经过输血后脸色已经能看出来一点红润,看到郝好坐在对面虚弱地说了声谢谢。
“尹连长,你怎么会在民宿酒店里发出了求救信息,其他的同志呢”
尹连长喝了口水后缓缓地口述出事情的经过
“我们连在病毒爆发前正好接到上级的通知要开展陌生地域的发射训练任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常规训练,但是执行任务期间遭到了电子干扰,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我们以为这是上级给我们临时设置的实战环境,毕竟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太在意。
发射点所处的位置是一片原始森林,几乎没有任何住户在附近,所以全连暂时与外界处于失联的状态,按照发射计划,第二的凌晨两点我们需要把弹打出去,结果在夜里12点时连里有部分人员突然变异成了那种鬼东西。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毫无准备,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下,全连只剩不到一个排的人员,弹药也比较有限。
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后,我成了最高指挥员,在临时掩埋了牺牲的战友后,我们便立即往基地方向撤退,但是路上我们遇到了一批自称是徒步进山的群众,他们希望能够搭车前往安全的地带
因为装备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我并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但是同意给一辆车和物资让他到就近的乡镇避难,他们见我没有答应瞬间就拿出自动武器对我们射击,这些人都经过专业的训练,枪法非常的准。
头车的战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全部牺牲了,我判断这帮人大概率就是为了导弹发射车来的,马上组织战士开始还击,但是这帮人明显有备而来,两侧的制高点上还有狙击手,他们形成的交叉火力让我们无处躲闪,为了不让装备落到这些人手上,我爬上导弹发射车直接冲下了路基。
往路基下开了数百米后一头扎进了一处落差近十余米的深沟,我的伤就是那个时候造成的,虽然很狼狈,但是最起码命是保住了。
爬出导弹发射车后我启动了弹头的引爆程序后就开始撤离,10分钟后听到了爆炸的声音。
因为行动不便加上这帮人还一直在找我,我在森林里和他们周旋一个多星期才来到了你们接应我的这个村子,那时候我也基本上没有力气了,找到一部手机发送了求救信息后整个人就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甚至到你们赶到我都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
郝好听闻大为震惊,没想到幕后组织竟然很早就开始图谋我国的战略性武器,这么看来,丧尸病毒只是第一步,而在病毒扩散后明显还有其他的目的。
“他们有多少人,是什么样的人?”郝好追问道。
尹连长说了很长一段话后明显状态下降了很多,但还是撑着回答道:“加上狙击手的话大概十个人左右,外表就和普通人一样,那普通话说得比我还标准,面孔也是中国人的面孔,即使不是中国人那也一定是亚裔,外观上完全看不出”
郝好知道尹连长这个时候还需要休息,在获得关键信息后连忙反馈给了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答复一声收到后便没有了更进一步的指令,想来高层有着自己的考虑。
半个小时后——
车队拐上了位于深山之中的一条土路,土路上能够明显看出有履带式车辆开过的痕迹,应该是装甲连之前开过留下的。
在蜿蜒、曲折的且密林覆盖的土路上开了近20分钟,车队来到了一座山脚下,此时在山脚下的空地上已经有十余辆96a式坦克乘环形工事部署在此。
在坦克的后方还有十余辆04a式步战车,看样子大概有一个装甲步兵连的规模。
步战车停下后郝好跟着徐九一同走进了位于车队核心的指挥车内。
指挥车内,一位身材高大,留着光头的中校正皱着眉头对着电子地图研究着,经过介绍中校正是装甲连所属的重型合成营的营长周政阳。
“欢迎江心洲基地的同志”周营长主动打起招呼。
经过寒暄后,周营长介绍起了此时所面临的困境:“我们接到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探索导弹基地,接管重要装备;二是搜救幸存人员。
指挥中心给我们提供的情报是基地内还有不少幸存者被困于最下层的房间内,控制室则被丧尸所占据,我们要想进入基地就必须要通过控制室打开基地外的伪装门
这可是能够抵御核打击的防爆门,我们手头上的装备根本无法打开”
郝好也能猜到,导弹基地的大门之坚固,除非从内部打开,不然即使这十几辆坦克把所有的弹药全部打光都无法伤其分毫。
周营长继续跟指挥中心汇报情况,郝好则返回了自己的步战车,步战车上郝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告诉了尹连长。
尹连长略做思考后说道:“有一处位置车辆进不去,但是人应该可以进去,只不过需要花点功夫”
郝好眼前一亮“哦?说来听听”
“基地正在进行通风系统的更新,工程兵部队在半山腰的地方预留了一处排风口,那个位置非常的陡峭,不是很好发现,但只要能找到就一定能进入到基地内部”尹连长显得非常的肯定。
“具体位置在哪里?”
“就在我们眼前这座山体侧面的悬崖上”
将情况连忙汇报给了周营长,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通风口的位置位于和体面垂直的悬崖的中段,通风口还进行过伪装处理,从外观上根本无法识别。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郝好脑海中灵光一闪赶忙说道:“如果说通风系统还在正常工作的话那么因为空气流通的关系通风口的位置一定会和周边形成温差,这样我们通过红外设备观察下就应该能找到”。
“好主意,值得一试!小李,放飞无人机,对这处悬崖进行红外观测”周营长赶忙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