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章 小小的卫生纸改变了世界的格局(1/1)
话接上回说道,津王阿才为了方便皇后裴清璇特意研发出来了卫生纸,一时间卫生纸好用又便宜的说法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就在这时一个英国传教商人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雇佣大量华夏国的农民,并支付一部分费用,让他们去采购这又便宜又好用的物品。
这样一时间导致长安纸贵的趋势,市场一片混乱,津王阿才很是不解,自己的卫生纸已经往下推广了,为何会导致市场混乱呢?
“靖康,你去查一下到底咋回事。”
“奴才,这就去查,查完如实禀告。”
说着靖康就马不停蹄的查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大部分的卫生纸都被平民买去了,还是高价。
“老人家
你买这么多卫生纸
做啥用?”
“一个长的高高鼻梁
个子高高的黄头发的人
给了我一笔钱
让我高价去买。”
得知事情的严重性,靖康便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宫,将这件事告诉了津王阿才,阿才很是惊讶,过了一会儿,心情平复下来。说道: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你一定要找到到底是谁干的,如果不方便直接抹掉。”
靖康心领神会,毕竟在津王阿才手底下当差一不小心小命可能都要丢掉。
经过半个月的调查,终于知道了是一个叫做马克菠萝的英国人做的,他找到这个人,只见这个人在院子里踱步。他连忙上前询问:
“你为何要这样做
不知道这样会扰乱我们的市场秩序嘛?”
“你们的市场秩序?
我们大英帝国无敌
大英帝国万岁
这也是我们女王陛下的命令
大英帝国会占领你们的
包括你的子民。”
马克菠萝用着一口极其不流利的中文说道。
靖康不敢怠慢立马回去,将整件事情来龙去脉告诉了津王阿才。津王阿才听到后勃然大怒,思考片刻后便将自己研发的红衣大炮全部拉了出来,准备攻打马克菠萝的祖国英吉利(今天大不列颠及其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从而征服英国,进而扩充华夏国领土,使大唐王朝长盛不衰。
津王阿才想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大英帝国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大英文明的起源
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岛,他们逐渐分布到整个岛屿上,他们作为岛上的早期原住民缔造了岛上最早的文明。公元前55年的晚夏时节不列颠岛遭遇了来自罗马帝国的凯撒的入侵,然而由于凯撒的主要扩张目标位于欧洲大陆,所以他并没在不列颠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直到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率四万大军入侵不列颠并用三年时间征服了不列颠岛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英格兰,而在不列颠岛北部今天苏格兰人的祖先顽强地抵抗了罗马的入侵并维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罗马不得不在不列颠修筑了哈德良长城以抵御北方凯尔特人对不列颠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侵袭。此后以哈德良长城为界形成了不列颠岛的南北两种不同文明。公元407年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撤出不列颠的驻军,于是凯尔特人开始南下进入今天的英格兰地区。然而这些南下的凯尔特人并未能在英格兰站稳脚跟,因为没多久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支日耳曼部族进入不列颠,后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逐渐融合形成英格兰人。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只是一个文化和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后裔分别建立了肯特王国、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西亚王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英格兰七国时代。公元829年韦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曾短暂统一了英格兰七国,然而爱格伯特死后英格兰又陷于分裂状态,直到公元871年爱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雷德消灭了六国复辟势力并正式给自己加上英格兰国王的头衔,从此英格兰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制度的完善和融合:
成为统一国家的英格兰并没摆脱被新的入侵者征服的命运:1066年被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此后一部分诺曼人的血统也融合到英格兰人之中,甚至相当一段时间英格兰的统治阶层是说法语的。事实上如今的英国王室的血缘一直往上追溯的源头就是这位征服者威廉一世。严格意义上这时的英国还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典型的中世纪封建国家:英格兰王室是来自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统治者,在理论上是法国国王的封臣,英格兰国王及其大臣使用的却是法语,同时他们还在法国境内拥有大量封地。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在历经百余年的长期战争后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国内爆发了以白玫瑰为家族徽章的约克家族和以红玫瑰为家族徽章的兰开斯特家族的内战,后人根据两大家族的徽章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红白玫瑰战争“。红白玫瑰战争打了30年,大量封建领主在战争中被消灭,这为新制度在封建采邑的废墟之上得以建立奠定了基础。1461年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在战胜兰开斯特家族后入主伦敦登基称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乱的结束——不久之后短命的爱德华就去世了,内战随即再度爆发,直到1485年出自兰开斯特家族旁系远支的都铎家族的亨利结束了内战,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都铎王朝。都铎王朝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红白玫瑰内战,使英国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这时英国的封建制度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民族国家已然成型,近代疆域也已奠定,王权不再受制于教会和贵族,英语文学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人口数量稳步增长,资本主义萌芽和宗教改革也孕育于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由于封建领主阶级已在英国被大量消灭,原本存在于各地之间的关卡不服存在,新兴的商业阶层在专制王权的保护之下开始将全国缔造为统一的市场。15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英国相比欧洲大陆诸国较早意识到了工业生产的意义所在:在14世纪之前英国一直以作为羊毛出口国而闻名,然而到了15世纪后英国人不再出口羊毛而是将羊毛编织成布匹后对外出口,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人发现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利润远比出口原料要高。16-17世纪英国诞生了一大批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手工工场,这使英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冲破封建行会的藩篱逐渐占据主流;手工业的普及使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谋生型农业向商品化的农业生产过渡;统一的全国市场日益成型,同时对外贸易也越来越被重视。都铎王朝为增加王室收入、巩固王权也是乐于支持发展海外贸易。这一时期正值世界范围内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已相继展开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显然也不甘落于人后。1497年-1498年期间在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支持下约翰·卡伯特两度前往北美沿岸进行探险,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外探险,为之后大英帝国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548年一部分伦敦商人组成商人探险协会,随即探寻一条从欧洲穿过北冰洋绕过亚洲北海岸一直相对航行到中国的航线被他们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时期英国的国力相比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殖民主义国家还不算强大,于是英国利用海盗劫掠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商船以积攒实力:伊丽莎白女王上台后向海盗颁发私掠许可证,这意味着海盗对别国船只的抢劫行为获得了英国官方的保护。1562年英国海盗约翰·豪金斯从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然后将这些奴隶连同英国的制造品一起运到海地出售,返航时又运回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由此开辟了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1572年3月24日英国海盗德雷克率领3艘小船抢劫了西班牙的运银船,这次打劫行为获得了30吨白银,德雷克也因此受到女王的嘉奖。1576年英国掀起了探索新航路的热潮,就在这一年英国成立了中国公司,这一公司的成立旨在寻找从北美通往中国的航路。
侵略与掠夺:
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重点地区。东印度公司并非单纯的商业贸易公司,尽管它的确承担着一部分商业贸易职能,但与此同时它也被赋予了招募军队、构筑攻势、设立商站、宣战媾和以及组织殖民政府的权力。1612年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击败了一支葡萄牙舰队,随后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登陆,在这里英国人建立了他们在印度次大陆第一个永久性商站。1614年英国人再次在海战中击败葡萄牙人,就此确定了自己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地位,此后英国相继在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17世纪80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联姻之后孟买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被转让给英国。就在英国在印度次大陆大力扩张势力范围时法国人的扩张触角也伸到了印度次大陆:1668年法国人在苏拉特建立了海外商站,英、法两国随即在印度次大陆展开争夺,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在北美加拿大也展开了争夺。法国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大于英国,因此在一开始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然而英国利用自己掌握的海权优势和制造业优势逐渐扭转了局势——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并在印度确立了优势地位。然而仅仅12年后就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就此成为英国历史上的暗淡之年:这时的英国刚从一场应对北美武装叛乱的耗时费力的战争中摆脱出来,不得不接受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这导致英国此前近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所得化为泡影。从加拿大到西印度群岛的整个大西洋沿岸的所有属地连同三百多万人口和有利可图的市场都已失去,此时无比沮丧而焦躁的英国还无法预见自己将在下一个世纪打造出一个新帝国。美国的独立固然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但并未就此使大英帝国一蹶不振:就在独立战争期间詹姆斯·库克船长仍在进行他的太平洋探险,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今天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等地。1788年澳大利亚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英国国内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成为世上最早迈入工业化门槛的国家:1796年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越。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4年英国开始修筑第一条铁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取得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以致于英国一国的经济规模就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左右,被誉为“世界工厂”,而在此之前的1816年随着金本位的确立就已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英镑世纪。1816年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终于彻底击败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1792年反法战争开始时英国在全世界一共有26处殖民地,到1816年反法战争结束时英国的殖民地已扩张到43个:加拿大、西印度群岛、澳洲、印度、锡兰、开普等地都已被纳入到英国殖民体系之中。1840年英国发动针对中国清朝的鸦片战争,战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并开放通商口岸。同一年英国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签订条约,新西兰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860年10月24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九龙因此被割让给英国。至此英国的殖民扩张已达到巅峰,此后英国的殖民扩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以直接的领土占领为主,而是以开拓贸易市场为主。1854年日本在美国佩里舰队的威慑下被迫开放国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趁机效仿美国威慑了日本一下,从而迫使日本对其开放市场。
此后英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优势、金融霸权和海军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殖民扩张的高潮,不过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以不再以直接的武力侵占领土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将争夺原料产地、劳动力资源、产品销售市场作为扩张的第一目标,为此英国开始大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1884年柏林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在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南非等地建立起殖民统治: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使英国得以控制尼罗河地区和苏伊士运河,从而保证自己通往印度的航线畅通无阻;1896至1898年英国的扩张触角由埃及伸向了埃及以南的苏丹;早在1795年
英国就吞并了开普地区,在经历与南非的荷兰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的战斗后于1899年全面占领南非,此后负责南非事务的不列颠南非公司进一步向北深入并以开普富商赛西尔·罗得斯爵士的名字将其所占领的地区称作罗德西亚(如今的津巴布韦)。截至1914年英国不仅成为最大的海外帝国,更是掠夺非洲的最大受益人: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15%的非洲人、德国统治着9%的非洲人、比利时统治着7%非洲人、意大利统治着1%的非洲人。相比之下英国的尼日利亚一个殖民地就拥有1500万人,是整个法属西非和所有德国殖民地人口的总和。这时大英帝国已进入到其全盛时期:这时大英帝国的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号称“太阳永远不会从其国土上落下的帝国”。这一庞大辽阔的疆域面积不仅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帝国中空前绝后的。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仅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侵略过。从人口数量来看:大英帝国统治着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要知道当时中国也只有大约4亿人口,无疑大英帝国是那个年代人口绝对数和占全球人口的占比最大的。从生产力来看: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一国的工业产值占据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0%,带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与此同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英国率先开始推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全球自由贸易。英镑是当时的国际通行货币,英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贸易结算权和金融交易权,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军力上看:英国拥有当时傲视全球的海军,控制着国际贸易航线的所有关键节点——从东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无不处在英国的控制之下。从对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尽管在此之前的蒙古帝国在疆域上几乎能与大英帝国抗衡,但说到底蒙古帝国的影响力所及只限于亚欧大陆。大英帝国率先建立了世上最早的近现代自由贸易体系和宪政体制,银行、股票等近现代金融工具也是从英国向全球扩散的,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英镑也是那个年代的国际通用货币。工业革命使英国以一国之力创造出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0%以上。这一时期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英国首相帕默斯顿为此在1865年留下遗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全世界没任何一块土地不被英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纳入到全球体系中。在此之前即使像蒙古帝国这样疆域辽阔的帝国也未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张到全球;即使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早期殖民者尽管开辟了新航路,也未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投射到全世界。
英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是由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不列颠群岛无与伦比的工业生产能力、国际金本位制度以及大英帝国一以贯之的海权优势等一系列因素得以维持的:其实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很多帝国,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命帝国。在大英帝国之前人类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是蒙古帝国,然而蒙古帝国很快就走向了分崩离析,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蒙古帝国过分强调武力征服而忽视在帝国内部建立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相比之下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商业力量和军事力量的英国建构了一套以贸易为灵魂的开放政治经济体系并将其作为公共产品投放到全世界。事实上英国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国和最大的资本密集型国家无须占有太多领土和人口,而只要尽量维持全球贸易体系的运转就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土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要么是战略原料和粮食的产地,要么是重要的海军基地,维持对这些地区的控制都是以贸易为优先考虑的。英国政府为确保帝国的安全和贸易的畅通陆续占领了一些国际航线上的重要据点并在此设立军事要塞:1519年英国占领了新加坡,1839年占领了亚丁港,两年后又占领了香港岛,这样一来英国就得以构建一条从好望角到印度洋再到太平洋的畅通无阻的海外贸易通道。英帝国凭借皇家海军无远不至的打击能力强行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粉碎一切意在封闭地区市场的企图——无论这种企图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或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总之英帝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依托、以经济联系为纽带构建起来的,然而英帝国的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在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事实上这种不利于英国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英国并不算是一个大国。当人类社会处于由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决定一国国力的首要因素不是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构成的体量,而是技术和体制的创新。谁能抓住时机变革创新,谁就能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英国恰恰是因为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才得以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问题是当人类社会已整体过渡到较为平稳的工业化时代后决定各国国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创新,而是体量了——这是因为在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下技术和体制的创新是有瓶颈的,很难再像时代转型时期那样突飞猛进;而那些体量庞大的国家即使在生产技术上和英国有一定差距,也完全可以质量不够数量凑,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一来就使英国这一先天体量不足的国家日益暴露出劣势,像英国这种规模体量的国家要想保住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就必须始终在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性上引领世界潮流,然而这对英国实在太难了。随着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成为世界霸主,这时的英国实际已失去引领世界变革潮流的创新精神。恰恰相反这时英国资本家有时还会出于一己私利而阻扰技术进步——举一个较为浅显的例子:如果你有一台电脑,这时又有新款电脑问世了,那么到底要不要购买新款呢?作为个人行为你可以选择购买新款,这样你可以享受到最新款的优质技术;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购买,这样可以省钱。但作为国家如果留恋于已成熟的技术和制度,而不能有所改革创新就会陷入到《大秦帝国》中甘龙、杜挚所说的“没百倍之利不变成法”的境地。而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在改革创新方面的阻力相对较小——如果自己原本一无所有,自然在改革过程中也不会失去什么,这就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许有人会说尽管英国本土的面积并不大,可当时英国有遍及全球的殖民地啊。那么为什么英国的殖民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人口不能为英国的国力增长提供加持呢?别国可以质量不够数量凑,英国为什么不行?这主要是因为相比美、俄这种基于陆权扩张的国家而言:英国的殖民地同英国本土之间的地缘距离过于遥远,在交通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度天然受到地缘屏障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英国的殖民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仅不能为英国的国力增长提供加持,反而需要英国投入大量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当地驻军以维持殖民统治,这就使英国的殖民地成为消耗英国财力、军力的无底洞,从而使英国在同后起的美、德、俄等国的争霸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英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而殖民地大多还维持着相对比较贫穷的经济水平,因此这些地区只能扮演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来源地,却根本消费不起英国的工业制成品。除非英国把殖民地发展到和自己差不多的程度才能最大程度从殖民地榨取利润,可问题在于当殖民地发展到和英国本土差不多的地步之后还会受英国政府的支配吗?英国的殖民政策至此实际上已陷入悖论之中——进一步的殖民扩张不会再为英国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会消耗英国的国力。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日趋保守的英国资产阶级为维持垄断地位而对新技术的排斥使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德两国相继赶上并超过,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国取代,20世纪初英国又被德国反超而屈居第三。德国的军事力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突飞猛进,到了20世纪初德国已成为对英国霸权乃至国防安全威胁最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形势下英国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以集中精力在欧洲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1904-190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澳大利亚、中国、东印度三个分舰队合并为东方舰队,南太平洋、北美和西非分舰队合并为开普舰队,太平洋舰队则遭到裁撤。英国海军从北美海域撤走后美国迅速填补了英国人留下的权力真空,而英国在东亚的部分利益也让渡给了日本。1910年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加拿大获准建立独立的海军,一年后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也宣告诞生。尽管英国是一战战胜国,但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与此同时还欠下美国大量债务。为偿还这些债务英国开始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这一时期各英属殖民地都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英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自治权限,印度则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时的爱尔兰人同样没闲着:事实上早在一战尚未结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发了反英的“复活节起义”,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甚至试图同德国合作,这令英国政府惊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的爱尔兰共和派议员在都柏林通过了国家独立宣言、组建了爱尔兰议会,随即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要求英军立即撤出爱尔兰。刚经历完一战的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尽管英国政府仍对爱尔兰独立运动进行了镇压,但很快陷入爱尔兰军民的游击战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国——爱尔兰条约: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成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领,英国的正式国名从此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此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分离成为独立国家的倾向日益强烈,以致于英国政府为避免大英帝国的解体而在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赋予自治领独立解决对外对内政策、交换外交使节和签订国防协定等权利,自治领由此成为与英国同为平等成员的英联邦国家。1931年英国又通过建立英镑区加强了英联邦内部的经济联系。1932年7~8月在渥太华召开的英国自治领经济会议上签订了实行特惠关税率制度的协定:在英联邦内实行特惠关税,对外则提高关税,防止外国商品低税渗透英国的市场范围。
当英国看起来出现复兴迹象时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英国被卷入破坏力惊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说一战已大幅重创削弱了英国的世界霸权,那么二战则使英国的世界霸权彻底崩溃:除了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外,英国经济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随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英国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为美国所取代。大英帝国治下的各白人自治领纷纷成为独立国家,而被誉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印度也在二战时期“趁火打劫”要求英国给予更大的自治权才对德、日作战。战争中英国为争取美国的援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海外基地无偿交予美国使用,事实上英国在战争中的援助不仅来自于美国,就连名义上身为英国属地的加拿大也在战争期间通过了一个向英国和其他盟国发放了10亿美元和34亿美元的物资和战争贷款的互助计划。在1943 - 1944年间大约四分之一的英国弹药是通过租借而来的,租借而来的飞机(特别是运输机)大约占到英国使用的四分之一。正因为英国需要英联邦各国的支持,于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已成为实质上独立的国家。随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英国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为美国所取代。到二战结束时英国除了蒙受因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外,还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1945年11月刚从二战中走出的伦敦人齐聚在码头上围观一艘从巴西驶来的货轮,因为货轮上装载着伦敦人早已久违了的香蕉,昔日声威赫赫的大英帝国已穷得吃不上香蕉了。1947年已是二战结束的第二个年头,但英国仍在执行战时管理制度——每家每户的水电供应都是有限的,人们用来洗脸的水甚至刚刚盖住盆底。这年的元旦伦敦的一瓶威士忌酒卖到了8英镑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曾经风光无限的英镑已经失去了活力,已沦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进行输血。英国为进行战争欠下了巨额债务,这让英国不堪重负。伦敦城内乃至整个英国到处都是战争造成的残垣断壁。1947年8月15日原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周边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也相继独立,至此英国实际已沦为二流国家。1951年埃及政府宣布废除此前同英国缔结的条约,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从此英国失去了对这一国际贸易航线关键节点的控制。1957年3月6日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加纳,这是黑非洲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由此开启的示范效应迅速在整个非洲广泛传播并引发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全面崩塌。随着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英国手中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只剩下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赛拉特岛、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及其附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英属南极领地十四个海外领地,总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2.2万。
当时的清王朝就是被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中英《广州和约》。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英国炮击广州,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双方于5月27日签订休战协定,即《广州合约》。条约规定:奕山等所率外省军队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 7日内交出600万银元供英方使用; 款项付清后,英军撤回虎门以外,并交还横档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 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然而,英国在得到巨款之后,随即撕毁合约,继续扩大侵略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清廷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与英国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由清朝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22日在虎门订立,是《南京条约》附约《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该章程一共有15条,主要内容有(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该章程标志着清廷法权和自主税劝的丧失。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与英国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华夏人民爆发了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
回想到这里,津王阿才泪水不断打湿衣襟。他发誓此生英国必须死,大不列颠及其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必须要被消灭,替后世子孙报仇。
“不破英狮终不还”
说着,所有队伍在津王阿才的号召下纷纷斗志昂扬,众将士将红衣大炮带到了战舰上,经过数月航行总算到达了英吉利海峡了。
“报前方发现有战舰,具体情况不明。”
顿时间英军慌作一团,天天喝酒吃肉,哪里见过这仗势!
不一会儿,统帅阿古朵拉出几门大炮,冲着英军打了过去,英军顷刻间鬼哭狼嚎,哀声一片,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从此英国成功走向了陌路,随着阿古朵派人攻打伦敦,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其他城镇见到如此,纷纷弃城投降。这时候阿古朵想起了津王阿才临行前的嘱咐,
于是阿古朵为英国人立下了四条规矩:
一、必须和汉人通婚,该汉姓,穿汉服,行大唐礼。
二、每年必须向大唐纳税,并签订条约。
三、每年必须为大唐提供优质的“女兵”。
四、必须向大唐俯首称臣。
英国国王听到这无不点头,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随着大英帝国的陌路,消失的还有马克菠萝,他的头颅成为攻伐的利器。
那么大英帝国陌路了以后,下一步又会是谁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