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老李家的新邻居(1/1)
送走了县令,王夫人扶着快要气晕了的婆母回了后院。
王守义心里十分愧疚,感激地拍了拍李广文的肩膀:“贤侄,今日的情伯父记下了。不过你翻过年才十岁,不必着急去参加童生试。”
“伯父,您不必和我客气,今年的县试我已经决定参加了,不用担心我。”
见县令走了,小厮把李定农和二丫也请到了前厅,正听到王守义感激的话。
“王老爷,您先忙家里的事,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忙的,您随时派人来说一声,我们家一定竭尽全力。”
王守义拱着手应下:“多谢李叔,我先去处理酒楼的事情,王管事替我送李叔回去。”
李定农三人就带着担忧回了李家村,王家却已经乱做了一团。
王夫人安置婆母睡下,连午饭都没用,一直在房间里焦急地走来走去,听到脚步声,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老爷,你回来了。来,快坐下喝杯茶。”
王守义疲惫地接过热茶:“夫人,大哥那边我已经派人送去了银钱和衣物,算着日子应该已经到了,你不用担心。现在娘年纪大了,更不愿意离开家乡,咱们恐怕是不能去南方避难了。”
这些年,王家的产业早已经遍布大盛,从得到妹夫出事的消息开始,王守义就做好了搬迁南方的准备。
“我也认为咱家应该继续留在碧水镇。江宁府那边表面上繁花似锦,可实际上并不太平。北方偏僻,哪怕是受些刁难,咱们的生活也会继续安定下去。”
王守义攥着妻子的手紧了又紧:“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我就怕北方边境不安稳。”
听了丈夫的话,王夫人脸色一白:“什么?可是有消息传来?匈奴已经二十年没有南下了,不会……”
一时,夫妻二人都沉默着,面色十分凝重。
等小厮来通告老夫人睡醒了,王守义和王夫人也商量好了答案,叫上两个孩子,一家人都聚到松鹤院。
一进门,王守义就跪在王老夫人脚下。
“娘,儿子不孝。县令逼迫,儿子还是决定交出宅子和状元楼。母亲本应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儿子无能,委屈母亲搬迁到李家村。”
王老夫人早就料想到了这个结果,南方她是死也不会再去的,现在能一家人留在北方已经是她的奢望了。
王老夫人也红了眼,颤抖着扶起儿子。
“儿啊,当年再苦再难咱们都挺过来了。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安团圆,在哪里娘都不怕。就是苦了福宝——”
没等话音落下,就传来了王询信激动的叫喊:“嗷——真的吗!爹,咱家真的要搬去李家村了吗?太好了!我要和大郎哥做邻居,以后我管理作坊就更方便了。”
一屋子的人脸都黑了,刚刚多么感人的母子情,全被这熊孩子打破了。
王老夫人抹了抹眼泪,确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就按福宝说的,咱们就搬到老李家隔壁去!”
王守义和王夫人“哎”了一声,就开始忙碌起来。
王管事把家里的下人都聚集到了前院,王守义亲自解释了家里的情况。
“愿意离开的人可以到王管事那里领半年的月钱,解除合约。其他人,若不想离开,月钱不变,但要和我们一起搬到李家村。”
有一些家在镇上的人没办法跟着离开,流着泪给主家磕头,领了遣散费,不舍地离开。王家仁善,像这样大方又和善的主家,以后就不好找了。
大部分下人还是选择继续留在王家,虽然明面的产业被县令吞下一部分,但暗地里的产业足够养活这帮人了。
王守义则是和胡工匠商定好新房的图纸,约好明天一起去李家村看地。
第二天清早,王守义亲自去了老李家。李定农亲自招待着,又吩咐大儿子去喊来了里正。
等说明了来意,里正喜出望外:“王老爷,您可是我们碧水镇的大恩人,您家能搬来我们村是我们的福气!李大叔家隔壁的空地正合适您建宅子,走,我带您去看看。”
等胡工匠勘测后,事情就敲定了。
王守义还有急事要处理,按完手印交了银子,就先走一步回到镇上。
王管事留了下来,算了下家里空闲的长工,人手还是有些不够,他恭敬地对里正鞠了一躬。
“里正老爷,不瞒您说,我家镇上的房子卖给了县令,这个月就要搬走。家里人手有些不够,盖房还得麻烦您帮忙,多找些长工,工钱多少都可以。”
听见王管事的话,里正连忙摆手:“王老爷可是咱们的大恩人,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闲着呢,盖个房子的事情,不用工钱乡亲们也都会过来帮忙的。”
胡工匠有些发愁,按照图纸来算,下人们的屋子十分简单,一个月倒是差不多可以先搬进去。但主人住的院落制作精美,没有大半年的时间,绝对盖不完。
李定农听了全过程,回家后和家人们一商量,就决定把自己的行李先搬去二房,把主屋留出来,请王老爷一家暂住。
张福快手快脚地把主屋收拾干净,赵大力也把新作好的木桌、箱笼送了过来。
等一家人安顿完了,李定农就带着李广文,亲自去王家相请。
王守义正在为这件事情发愁,他的庄子和房产很多,但并不适合全家人居住,李定农的到来却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王家几人都十分感动,见衙役又来催促,收拾完行李的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除了贴身伺候的下人跟着主子住进了新宅子,其他人就先住到李家作坊里,自有吴氏和赵大力帮忙安排。
王老太太被王夫人扶进老李家主院,她都做好了脏乱差的准备,谁想五个整齐的大房子就映入眼前。
主屋建得十分气派,琉璃的窗户上还带着花纹,虽然不如自己家里的精美豪华,但已经比王老太太想象中的好了太多。
唯一让她不习惯的就是占了房间三分之一面积的火炕,她在镇上习惯了睡床,这能睡下十多个人的硬邦邦的大炕,她一时间忘了怎么反应。
李摇光的奶奶王氏一直陪着,见王老太太面露为难,王氏就“哎呦”着上前。
“老夫人,这个是咱农村的火炕,现在入冬了,晚上烧起来可热乎了。您把家里带来的被褥往上一铺,晚上烧完火,第二天一早保管还热乎着。”
王老太太点着头,她十分领老李家的情,人家把最好的院子借给自己,她自然不会驳了王氏的面子。
她温和地拉过王氏的手:“妹妹,我娘家姓马,你就叫我马姐姐吧。多谢你们收留我一家老小,给你们添麻烦了。”
王氏又“哎呦”了一声,顺势就把王老太太扶到了炕上:“老夫人,你就安心住下,哪里不适应地随时和我说,我家小子多,足够使唤的。”
等俩人唠了一会儿,李摇光就拉着滔滔不绝的奶奶回了二房的院子。
王老太太这才松了一口气,见天色渐暗,连忙让丫鬟和小厮整理着行李,自己则坐在硬邦邦的炕上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