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越站路上 > 第 124章 城里看精彩

第 124章 城里看精彩(1/1)

杨凤鸣经过反复思考,还是准备与唐飞虎发展下去,毕竟年龄相当,一开始接触就快乐多多,很是愉悦。加之父母也满意,妹妹也支持。那打麻将的气氛,更是家的味道。

我何苦为了杜海涛与全家人为敌呢。今去与唐飞虎成家,我把杜海涛当亲哥哥一样,只要他愿意与唐飞虎长期共事,我们永远敬他三分。到时候,就把杜海涛妈妈给的一万块钱的红包退给杜海涛。杨凤鸣一直记着这事,当初那个红包,自己也没动,不过,即使自己花了也不怕,不是不还,是用工资补上不就完事了。就是怕有这么这一天。这一天终于要来临了。

她把事情想得这么简单。这不单单只是钱,红包的问题。单纯的女孩子,想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向群也是被父母催婚的命运,被父母逼急了,就说过春运结束之后,就带男朋友回来。

向群与弟弟向宇唠嗑的时候,知道弟弟有旅游的意向,向群心里琢磨,弟弟刚上大学,既然他想出去蹦哒几天,何不叫他来大都市玩几天呢,我再怎么忙,总有一两天的休息时间吧,我就陪弟弟逛几圈。

想到这里,就跟弟弟向宇说:“想出去蹦哒几天,就来我这里玩几天,姐姐我带你去吃最热闹的小吃街。”

姐弟俩感情很好,向群刚上初中那会儿,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向群这个做姐姐的非常照顾弟弟,就是从这时候起。弟弟非常依赖姐姐。爷爷奶奶本来跟二叔一家住在一起,见大儿子与大儿媳妇都出去打工去了,跟二儿子一商量,说是去大儿子家里住,也好照顾两孙儿。

二叔满口答应,可二婶却不乐意了,她说:“把老大家里的孩子都带大了,到了我们的孩子要人带,他们就去打工,这不是诚心么。”

二叔改口说:“要不让两个孩子住在我们家。”

二婶又说:“正是长个吃饭的年龄,我们得多少粮食供他们吃呀。”

二叔反问一句:“你的意思是不管这两个孩子啰。”

二婶被说得不能还嘴,爷爷解围,就说:“我们两老,一家一个人看孩子,你们看,是留奶奶在你们家,还是留我在你们家。”

二婶回答说:“我们家孩子小,当然留奶奶管孩子好。”

就这样,向群和弟弟向宇,由爷爷看管了几年。爷爷整天在地里劳作,家里的日常事务都是向群在打理。好在向群读高二的那一年,爸爸妈妈都回来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出去了。

这次弟弟说要出去走走,见见世面,向群当然要弟弟到她这里来,姐弟俩多少可以见见面。

弟弟觉得也蛮好,看看姐姐工作的城市。

这是向宇上大学的第一个春节,等春节过完了,是要去学校的。

弟弟向宇的计划是,在家陪爸爸妈妈过完大年初三,初四就动身。

向宇从家里出发,本想着带点果枣之类,跟姐姐一说,向群的回答是,本来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车不好搭,车上拥挤,背着一些不相干的七七八八,太麻烦了。不如轻装上阵,一身轻松。再说了,我这上班忙着呢,等你来了,我这一点点的休息时间都会陪你溜达溜达。光顾着游览都不够,千万别老古董了,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这年头,走到哪吃到哪。莫做这背着石头上山的蠢事。

一大通道理,把弟弟说得唯唯诺诺,答应就是。

从家里出发坐动车到向群所在的大都市来,虽然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从家里走出来需要费一点时间,好在现在处处通公路,勉强还方便。

到达大都市火车站,已是下午时分,向群正在车上,向宇按自己的规划,先入住酒店,放好行李,暂时休息。

出发前已经在网上买好门票,一个人洒洒脱脱地享受着单身的快乐。

向宇来的第三天,向群才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姐弟俩一会合,直奔著名景点“长城”而来。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脚下,早有景点区的人,主动走上前,询问要不要坐什么车上去,然后再从上面下来,怕的是爬到中途爬不动了。

弟弟向宇说。在山沟沟里长大的人,还怕爬山不成。姐弟俩只带了简单吃的,和两瓶水。

因为大冬天,穿着袄子,爬到第三道长城的时候,上面风很大,往上爬的游人,一个个都把帽子围巾悟得紧紧。

其实,长城爬起来一点也不累,每一道长城就那几十道梯坎,爬完就是一段缓坡,然后再继续爬。

因为是春节长假期,来爬长城的人很多。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地往上冲,没有人叫累的,本来就不累,爬坡的队伍里不乏老人和小孩。

弟弟向宇说:“也许秦始皇也没有想到,他主导修建的长城,会是后人们最爱爬的景点之一。”

姐姐向群则说:“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没有先进的科学工具,全凭一双双手,这都是怎么垒起来的哟。”

弟弟向宇感慨地说:“万里长城今欲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向群嘲讽地说:“看把你惹得,哪里冒出来的歪诗,酸溜溜的。”

向宇笑道:“这诗可有来头呢。它可是清朝时朝著名宰相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做宰相时写的诗,父亲和儿子,都做过清朝的宰相,从古至今,就这一对父子俩,都做到宰相位置。罕见得很。”

姐弟俩一边说话一边往上爬,见右手边有一条宽宽的平缓侧道,一看就是现代的建筑产物,早有人坐在这里歇歇脚。向群看见了,就跟向宇说:“我们也去小坐一会再往上爬。”

向宇满口答应:“要得的,蛮好蛮好。”

姐弟俩坐在石坎上,把带着的食品准备干掉,吃了不仅仅饱肚子有精神,还有就是身上也轻松多了。

二人一边消灭食品,一边把剩下的垃圾装好,待会见了垃圾桶再丟掉。

坐在石坎上,弟弟就这“长城”二字的一个小小故事,开始讲给姐姐听。

向宇随口说道:“你知道我刚才读的那首诗的来历吗?在清朝康熙年间,安慰省的某一农舍处,一对邻居起了争执,一个姓吴,一个姓张。争执的原因是,这两家都准备建房,他们两家的中间有一堵墙,姓吴的这一家说,那堵墙是他们家的,这次做房就归他们家的宅基地了。这姓张的一家说,这堵墙是他们张家的,理应归张家拥有墙的基地。”

向群吃着饼,回过头说:“嗨,为争宅基地的故事,古往有之,并不见怪,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向宇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那是,为争宅基地啊,争土地啊,比比皆是,关键是这两家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官事打到县官老爷那里,这县官老爷也不能定夺。那堵隔墙之前一直就有,但是。绝对没有证据说是哪一家的。关键是这争吵的两家,这县官老爷谁也得罪不起呀。所以案子被拖了下来。”

向群有点等不及了:“别买官子了,快讲呗,那两家都是什么来头。”

向宇故作矜持地慢慢说道:“来头可不小,吴家是当地的第一大富户,名门望族之家,这张家更是了得,当时朝中宰相张英的家人。母亲老婆就住在这里。”

向群笑着说:“你可会讲故事,这两大家族干起来可有好戏看啰。”

向宇笑眯眯地说:“吴家,当地首富,谁敢动他,在当地,县官老爷也敬他三分。可张家虽然不在地方上做官,可人家官大着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啊,人家的一家老小都住在这里,同样是得罪不起啊,那头上乌沙冒还要不要的。”

向群插言道:“哟,当宰相了,把一家老小都留在乡下老家,看来此人真是高风亮节啊。”

向宇说:“那是,清朝最著名的父子宰相,流传下来的佳话就是为这堵墙呢。”

向群问:“后来呢,那县官老爷怎么判的呢?”

向宇慢条斯理地说:“那县官老爷不好断案,案子就这么拖着,张家人急着修建房屋,宰相张英的母亲就托人写了一封信寄到在朝为官的儿子。张英打开家信一看,竟然是邻居相争的事,闹到他这里来了。一想,若是处理不好,住在一起的两家人,岂不是天天都要吵?怎么办呢?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以和睦相处为好。突然灵机一动,就给家里回了一封信。”

向群说道:“好,看这宰相怎么处理这棘手的家务小事。”

向宇已经和姐姐把带来的食品吃完了,把最后的垃圾都装进小袋里,笑眯眯地说:“家人打开回信一看,只见宰相写了一首诗,诗的全文是,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永欲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向宇停了停,然后又说:“全家人都觉得羞愧难当,当然就按一家之主说的,让他三尺又何妨。他家先开始做房子,主动后移三尺开始下脚动工。那一吴姓家庭,见人家宰相家里主动后退三尺宽,也是羞愧不已,做房子的时候,也后退了三尺宽。到现在,那六尺巷依然保留到现在。见证了中华民族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

向群拍了拍向宇的肩膀说:“哟。看不出啊,你肚子里还装有这好听的故事啊,几年不见,大有长进耶。”

向宇双手抱拳,望着向群一抬一摇:“谢姐姐夸奖。”

姐弟二人,故事讲完了,吃的也干完了,这又开始往上爬,一口气来到了长城的最顶端,少不得照相留念。

就是要做幕后大佬穿书后:我可是团宠龙御天下!召唤文臣武将,请旨镇守边疆游川子重生成蟜,镇压大秦,为祖龙问鼎巅峰官场:从省纪委书记秘书开始君绊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