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定下铺面(1/1)
沈玉兰没立马说租下来,而是冲这个酒楼原本的老板道,“我能先看看么?”
毕竟一口气花出去这么多的钱,肯定得先看清楚,弄明白的。
这铺子会不会有什么潜在的问题在。
有些事情,在没有确定下来之前比较好谈,可是等着你租下来了,钱给出去了,再发现问题的话,人家可能就比较容易和你扯皮。
沈玉兰还是不想扯皮,提前都看好了再说。
这个酒楼的老板倒是个爽快的,带着沈玉兰就在酒楼里看了下。
酒楼一共有两层,上下都有一百多平。
铺子总得来说还是非常宽敞的。
这要是开张起来,酒楼一天能接待不少客人。
铺子里装修布置还不错,这要是将店面给盘下来之后,沈玉兰都不用额外的装修,细节之处稍微的改动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铺子里的桌椅都置办的挺周全。
沈玉兰上下仔细的看了下,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地方。
随后又询问了一下,老板转让铺子的缘由。
老板也没隐瞒,自己老娘生病了,酒楼这边也没个人照看,交给外人也不放心。
加上铺子的生意不是很好,索性就直接打算转让出去了。
沈玉兰见这老板说的诚恳,也不像是撒谎的样子,便冲他道,“这价格你看能不能往下再压一压,要是二百八十两银子的接手费用,我现在就可以给你拿钱。”
虽说这人要价不是很高,可是能便宜些,谁不想便宜点。
如果能省二十两银子,那也是好的。
酒楼的老板思索了一下,“你要是现在就能接手,咱们把文书签了,钱交了,少二十两银子便少二十两银子吧。”
这酒楼他着急着处理,若是今天和沈玉兰谈不成,回头也是留了一件麻烦事在手上。
还不如少二十两银子,直接转手给沈玉兰,今天就能定下来,能省心不少。
“好,那咱们就进去写文书去,确定下来。”
双方商量好了,酒楼的老板很快就去找了一个读书人,给双方拟了文书。
上面写明了双方租赁转让的具体情况,费用明细都写的清楚。
双方确认无误之后,在上面签字。
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另外一份上交给官府。
到时候就着合同的事项有冲突的时候,可以拿着文书去官府。
这就和二十一世纪的合同一样。
古人都知道口说无凭,必须有一个文字上的见证。
沈玉兰和酒楼的老板都看了下合同,觉得上面写的没上面毛病,便爽快的签字画押了。
签好了文书,沈玉兰就拿了二百八十两的银子给了这个老板。
老板也将酒楼的钥匙交给沈玉兰。
另外,他们还给了沈玉兰家里的地址。
如果酒楼有什么问题,沈玉兰可以直接去他家找他。
沈玉兰也看出来了,这个老板人还不错,这要是遇上那些不靠谱的,她还得考虑考虑能不能租这个铺子。
现在既然都已经租下来了,接下来需要忙的事情就是将酒楼给经营开张起来。
好在这铺子是已经装修好的,里面的陈设也比较崭新。
沈玉兰不需要花时间去修整,细节处做些调整,花不了几天的时间。
沈玉兰再看了下酒楼的布置,回去以后,寻思一下,到底在哪里做一些改动。
另外,酒楼开张,人工的事情也得安排好。
店里的厨师,小二,还有后厨帮忙的人员,这么大的酒楼,想要经营好,是需要不少的人手的。
怎么招人,招谁,沈玉兰都得回去好好的考量一下。
等着沈玉兰这边的事情忙好了,陶家人的豆腐脑铺子已经收摊。
周兰这边,豆腐也卖完了。
正好,他们一起回家。
等着回了家,中午吃饭,一家人都在一起的时候,沈玉兰才和家里人宣布,“我今天去街上,看到了一个酒楼转让的铺子,我觉得还不错,所以就给盘下来了。”
听到沈玉兰这话,家里人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
缓了一会儿,周敬仁有些呆萌的看着沈玉兰,“所以娘,你这是啥意思?咱们家是要开酒楼了吗?”
周敬仁这么一说,家里其他人才有些后知后觉,随后纷纷看向了沈玉兰。
“是啊,娘,咱家是要开酒楼啦?”
“不是,娘,咱家真要开酒楼啊?”
对上家里人询问的眼神,沈玉兰点头,“对,我将店面盘下来,咱家过不久,就要在林州城开酒楼了。”
家里人在得到了沈玉兰的确定之后,继续愣了片刻。
随后张晓梅先掐了一下自己,“哎呦,我觉得疼啊,这不是做梦呢?”
“我也觉得疼,所以我也不是在做梦?”陶春花和张晓梅如出一辙,对着自己的手臂就掐了一下。
看着两个儿媳妇这样,沈玉兰更是觉得很好笑。
“不是,娘,咱家这么有钱了吗?竟然能在林州城开酒楼了?”
周敬义还是觉得不真实。
因为他知道,在林州开酒楼的费用应该不低。
之前他们家二姨在林州开了酒楼,听周敬礼和周敬智说,他们家人可得瑟的很。
现在他们家也要开酒楼的话,那可真的就不用羡慕别人去了。
其实现在他们家能开一个豆腐坊,他们都已经觉得很厉害,很满足了。
真没想到,现在连酒楼都开上了呢。
这是不是代表,他们家很快就能赶超二姨家?
等着他们家也发达了,二姨一家就没办法在他们家面前秀优越感了。
沈玉兰面对周敬义的询问,便解释道,“这段时间,咱们家做生意,攒了不少钱。
这一次娘的运气不错,遇到一个酒楼的掌柜的家里有事,急着将铺子给转手出去,我就捡了一个漏。
这铺子一共接手下来,只花了二百八十两。”
在沈家人看来,二百八十两就能张罗起来一个酒楼,真的不贵了。
这要是自己重新租一个铺子,装修置办下来,肯定是不止这么多钱的。
不过二百八十两银子,还是震惊到了陶家人。
因为陶家人对于沈玉兰家的豆腐铺子利润不了解,他们以为,她家的豆腐坊,一个月下来顶多挣个十两八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