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脱离苦海(1/1)
她知道宁念瑶身后有顾长殷和整个丞相府,宁珂却什么都没有。
“珂儿,虽说我现在得了诰命,可将来等你诞下皇嗣我还是要回到丞相府的,那时我便不在你身边了。你如今这样毫不顾忌的同贵妃撕破了脸皮,万一将来她得了势有心报复你怎么办?”
宁珂却没有慌张,她朝青山勾了勾手指,青山便了然的进了屋里,从柜子里取出一样东西过来。
应氏不知道那是什么,宁珂却很清楚。
她接过那沓纸张,转而递到应氏跟前,唇角噙着笑。
“女儿祝贺姨娘即将脱离苦海,再也不用回到丞相府那个虎狼窝里去了。”
应氏不明所以的接过来,方才打开,便震惊的瞪大了眼睛,颤着手一张一张的翻开来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眼睛缓缓湿润了起来。
一张地契和一沓奴仆的卖身契,不过很薄一点,却是将来她的依仗。
宁珂扶着她坐下,语气温柔。
“姨娘,女儿说过,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困在丞相府中受人侮辱,仰人鼻息。”
应氏霎时落下泪来。
她不可抑制的哽咽了一下,手紧紧牵着宁珂的手。
从前她万般艰难的拉扯着宁珂长大,剩菜剩饭都吃过,常常深夜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绣着花,眼睛都快熬坏了。
宁珂不愿意抛下她先去睡,就乖乖的守在她旁边,等应氏做完一半,宁珂已经迷蒙着双眼快要睡着了。
她心疼的将宁珂抱去床上的时候,宁珂忽然睁开眼睛看着她,眼中闪着坚定的光,她抱着应氏认真的承诺。
“姨娘,你放心,女儿不会让你一辈子都困在丞相府中受苦的。”
一转眼,当初就连应氏都没有放在心上的一句童言,宁珂却牢牢记在了心里。
她攥着地契,感慨万千。
宁珂拉着而她的手,喊来了雾棉。
“雾棉,你且去备一几桌好菜,今日大家都坐下来,一道庆祝姨娘封了诰命。”
她眉眼弯弯,雾棉同殿内的下人们都笑起来,十分有眼色的跪下同应氏伏拜道:“贺喜应夫人得封诰命!”
应氏终于笑了起来。
沉浸在喜悦中,众人都没细致想起,应氏眼下并没有完全脱离丞相府。
自中秋夜宴遇刺一事后,萧承意识到他那几位兄弟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却依旧贼心不死,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敢在夜宴那么大的事情上公然刺杀天子,这样的胆子,也没别人了。
除了明面上皇宫派除出去搜查的禁卫军,萧承私下里还派出了自己的人手在暗地里调查进京之前,几位封王都在做做什么,沿路上京城来有没有什么人往返于京城和封地之中。
中秋后的第六日,一个蒙的严严实实的黑衣侍卫在周公公的引领下趁夜而来。
御书房的门“吱呀”一声推开,黑衣侍卫走了进去,周公公在外面轻轻将门合上,禀退了四周的人。
侍卫行至殿中,一撩衣摆行大礼朝面前的人跪下,“圣上万安。”
萧承身穿一身沉郁的黑袍坐在桌前,衣袖上的龙纹在飘渺的烛光下鲜活起来,顺着衣角攀附而上。
他在烛火同夜色的交接处,阴影中一张脸凛然沉稳,隐隐带着秘而不宣的杀意。
“起来吧,同朕说说,你拿到了什么东西。”
暮鸦站起身来,姿态恭敬,从衣襟里的暗衬里拿出一沓信笺,递了上去,退后几步,禀报道。
“陛下遇刺之后,恭亲王被困在京中,回不了封地处理痕迹,便自乱阵脚,嘱咐属下将书房暗室中藏着的这几封书信烧毁。”
他是萧承悄声无息打入恭亲王府的暗探,原先只是一个外院的侍卫,后来在萧承的指示下在恭亲王萧妄泽面前露了脸,替萧妄泽揪出来几个其他王侯的探子,便逐渐得了萧妄泽的宠信。
此番萧妄泽将自己的把柄亲手交到了暮鸦手中,便是栽到了萧承的手中。
萧承缓缓地翻看那一沓书信,神色很淡。
尽管里面,都是他熟悉的字迹。
暮鸦看着他平淡的表情,却忽然从这个年轻的帝王身上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一瞬间好似他并不是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而是孤身一人行走在黄泉道上的孤魂。
暮鸦忽地一悚,低下头去不敢再将目光落在年轻的帝王身上一眼。
萧承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圣人教诲,先帝太傅启蒙,此刻却几乎快要不认识信里的字了。
萧妄泽狼子野心他早有准备,却没有想到会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在教唆着萧妄泽,帮助刺客进了宫里,想要杀了他,亲手把他从帝座上拉下来,让给她心爱的小儿子。
他颓然靠上椅背,信笺纷纷落在桌面上。
他闭上眼睛,想起平日里一旦他的意见同太后相左,太后便怒不可遏一脸不忿的样子。
每当在这种时候,太后是在气他的专权,还是在想若是她的小儿子坐在这个位置上会怎么做?
良久,萧承终于睁开眼,眼睛里已经没有一丝仁慈。
他挥挥手:“你已暴露了,便别再回去,留在禁军里做个教头,你的妻儿朕已经安顿在给你赐下的新宅子里了。”
暮鸦磕头谢恩,起身走出御书房。
天光大亮,大雾昼暝。
一道圣旨急匆匆地送出了皇宫。
太后正斜倚在榻上翻看着手中的典籍。
容嬷嬷抱着一个红檀木匣子从外进来,奉到太后面前的桌上,轻轻的打开了匣子。
“太后,宜妃娘娘遣了身边的阿玉方才给您送来了这个,说是近来宜妃娘娘新得了好东西,一心想着送来孝敬太后呢。”
太后一向宠爱宜妃,闻言笑了起来,放下手中的书去看。
匣子里下垫着红布,上面放着一柄青玉灵芝云纹如意,质地清透,润泽无暇,在晨光的辉映下宛如碧浪千顷。
太后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伸手轻轻抚过那玉如意,只觉触手冰凉,隐隐有些寒意。
“她一向孝心,这玉如意的成色可不多见,哀家心领了。”
容嬷嬷也笑了起来:“宜妃娘娘最记挂太后呢,太后对宜妃娘娘好,宜妃娘娘可是都记在心里。”
话音刚落,外面忽然闯进来一个人,火急火燎的。
容嬷嬷皱起眉头来,下意识呵斥道:“你个死奴才,慌慌张张的冲撞了太后你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小太监吓的跪在了地上,忙到:“太后,方才皇上宣了圣旨,让恭亲王立即入宫面圣。恭亲王递了话进来通知太后一声。”
“什么!”
太后猛地站起身来,面前的红木匣子被衣角带了一下,咣当一声,里面的玉如意落在地上,碎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