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反向突围(1/1)
凤鸣堡旧部与新添的将卒共计五十三人。一边是生死与共的嫡系部队,另一边是上级命令为主的新士兵,各有各的算计。
冯大等人是死心眼,标长就是最大的长官。谁若不服气,也去硬抗四倍人数的北羌蛮子,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就给他跪舔脚尖。
战场上,能收服悍卒的,只有悍将。
新士兵没有那些弯弯绕,脑子里明白三个忌讳,冲撞长官是大忌,违抗命令是大忌,延误军情是大忌。
奉了上级命令进驻忻阳,过时不到便是死罪!天塌地陷都可以不论。
薛潇湘想要冲破北羌封锁,重返忻阳镇驻守。
原因有二:
其一,军令派遣自己驻守,即使城破,军镇未必立马知晓,几天的时间差影响,上级到时候搞不好要怪罪个擅离职守。自己会受到责罚不算,几十号新来的士兵又将去何处?
其二,根据自己的判断,北羌这次是全方位大举进攻中原,忻阳镇作为运兵通道,自己能挡住一人一马,那么北羌蛮子就能渐缓点进攻中原腹地的进度。
山河不保,何处为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并不是没有过。薛潇湘没少读史书,鞑靼的杨洲十日,嘉鼎三屠触目惊心。
中原有冯大的妻儿、贾仲的双亲、薛潇湘心爱的周文胤,当然还有数万驻守边疆战士的挚爱,他们要坚决守护心底里的人和事。
薛潇湘面沉似水,只讲明自己的立场,不干预士兵的选择。生死是件大事,可以说跟着她重返忻阳城就是明摆着送死。
五十二人谁都没接薛潇湘送出去的盘缠,以敢死队的口吻齐声重复薛潇湘的原话。
“宁以血肉之躯再筑万里长城,不许北羌蛮子染指家乡!”
“驱除北羌,保卫河山,不让中原陆尘!”
“天下大事,匹夫有责。北羌不退,誓不回还!”
......
五十骑继续上路,直奔重重险境的忻阳城,与之相对另外两骑背道而驰。
大灾之年,征兵只看数量,不求年龄。队伍中掺杂着两名十四岁的半大孩子蒙混入内。
薛潇湘不愿眼睁睁看着如此稚嫩的生命消逝,给了两人五十两银钱和一封书信。
叮嘱两人护送老翁和孩子们去几百里外的杀虎堡,找到都尉孙据,将信和人一并交给他。
至于他们两个人,可以返回军镇复命,也可以在杀虎堡讨个营生。
人活在世上,两件事做的最多,改变自己和改变别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薛潇湘不是大善人,做的每一件事只求对得起良心。
这次的善举,对她来说只是晚上睡觉更加香甜些,对于这些底层的孩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隔多年后,庙堂中枢。
新上任的文官清流为了表一表忠心,在大殿上口若悬河,痛骂北羌大战时边镇的不作为,甚至建议直接裁撤边镇,将那些流民驱赶到外族境内,
而这时,翰林院的新科状元郎,不顾身边人劝阻,据理力争。
谁道边疆少胆识?五十男儿撞北羌。
......
薛潇湘的这次反向突围,出乎了北羌的意料。
北羌将军们想破头也不明白,怎么四五十号孤军,就胆敢迎战千军万马?一个月三两银子,玩什么命嘛?
等着一统天下后,也要学学中原的儒学道统,怎么几句话就能把百姓牢牢攥在手中,宁要那些虚无缥缈的道义,而丢弃上天馈赠的生命。
西有沧岭,高耸巍峨,绵延数百里,实乃天然的屏障,后来又被历任士兵刻意种植树木,进入其间树木茂盛,温度与山脚也相差很多,完全感受不到风沙的呼啸。
东有星罗棋布的山丘和桑格尔河,不适合大规模骑军作战,即使到了深冬,宽阔的桑格尔河也不能完全冻透。
曾有小股北羌将士耍小聪明,趁着河流上冻玩雪夜奇袭。结果小心翼翼走到中段,冰面负重碎裂,困在中间成了瓮中之鳖。
等到第二天边镇士兵巡查,发现了几个冻实心的冰坨子。
山川和河流之间,窄窄的通道上,岱凉镇、巨峰镇、忻阳镇、卓山镇竖状分布。
薛潇湘带领着众士兵躲在沧岭,军刀一路开拓出通道,蛰伏勘查。谋定而后动,兵行险招,施以奇招,这就是她重返忻阳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