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包子儿媳十二(1/1)
顾灵趁着苏家人都不在家,带着田珂去学校了解情况。
田珂这孩子还小,如果放在这个家里面,到时候难免害怕苏家人拿田珂找事,但是如果田珂没有在家里面了呢,那么事情就好办不少。
顾灵找到了曾经被苏桐儿子占用名额的学校,了解了相关的事以后,迅速的帮田珂把名报了,只是现在手里面还没有一分钱,所以学费顾灵再三拜托学校延迟几天。
回来的路上田珂开开心心蹦蹦跳跳的,时不时的在顾灵的面前转悠着。
顾灵点了点田珂的鼻子,“这么开心吗?”
“嗯,嗯。”田珂肯定的点点头,“妈妈,我好开心,苏文元他一直在我面前炫耀,他可以读书,而我是个女孩子,就不能读书,以前我也想去读书,但是害怕妈妈……。”
田珂说到这里,捂住嘴巴,像是发现了她好像说到了顾灵的伤心事一样,便不敢说话了,只敢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顾灵,害怕顾灵的情绪会伤心失落。
顾灵何尝不明白田珂想要说些什么,便安慰的摸了摸田珂的头发,“我们家小田田最懂事了,放心吧,放心大胆的跟妈妈说所有事情,妈妈不会伤心的,以后无论出了什么事情,都要乖乖的跟妈妈说,知道吗?”
田珂听到顾灵一叫她小田田,她的眼睛就笑眯了成一条缝,“好的,妈妈,可是学费怎么办?”
田珂在学校时是见到了顾灵没有交学费的,所以田珂就很担心学费。
顾灵蹲下身,扳正了田珂小脸蛋,神色肯定的说,“小田田,你现在年龄还小,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的三观,努力的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关于学费钱的这一方面,这是我们大人应该操心的事情,你就乖乖的在学校里面读书就好啦!”
田珂一下子扑到了顾灵到怀里,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流,激动的说,“妈,妈妈,我一定在学校里面好好学习,以后我长大了,就一定会给妈妈你养老的,绝对不会像奶奶说的那样,妈妈以后要靠苏文元,我一定不会比苏文元差,妈妈,你放心吧!”
田珂说完这话,狠狠的握了一个拳头,给自己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好,我们家小田田最懂事最乖了,以后妈妈的未来就靠着你了,你是最棒的。”
听到这话的田珂果不其然,眼睛那条缝又出来了。
母女俩回来时,午饭刚刚做好。
张琳看到顾灵母女两个手牵手,开开心心的回来,气的口不择言。
“顾灵,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懒的婆娘,你公婆还在外面干农活,你在家里面玩都不知道做一下饭,非得等到我干活回来,累的半死的时候来做饭,伺候你这个懒婆娘,和你那个拖油瓶的闺女。”
“还有一大早的,你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出去偷野汉子了?”
现在家里面的人就只有张琳和苏建国两个人在,其余的人不是在上学,就是在上班。
顾灵可不惯着张琳,张口就反驳道:“妈,你这个习惯可不好,没证没据的就给自己的儿子戴绿帽子,是生怕他的帽子戴不稳吗?”
“还有,妈你这么清楚什么时间段可以出去找野男人,那是不是我这个做媳妇的就可以说是妈你这个人本身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你才用这样揣度的心思来怀疑儿媳妇,那这样妈你也太不厚道了,爸平时对你还算是可以,你居然在外面偷野汉子,给爸戴绿帽子。”
顾灵说完这话,转头又对苏建国说,“爸,你听到妈说的这话了,爸,你可不要着急上火,我们还是得讲究证据,毕竟谁让他是我长辈呢!”
张琳……“顾灵你放屁,我在说你,你居然扯到我的身上来了,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儿媳妇,整天在家里面像个搅屎棍一样。”
顾灵依旧不甘示弱,“妈,俗话说,捉贼要捉赃,拿人要拿双,你这没证没据的,就仅仅只靠你那两片嘴唇子就给我定罪了,那还要法律干什么?那还要公道干什么?如果你再这样子说,那我就只能去找村支书解决了,”
“好了,一天天的不消停。”
苏建国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在吼顾灵还是张琳,亦或是两个人都有。
顾灵十分不服气,“爸,我在帮你忙你吼我干什么?”
苏建国没好气的说,“顾灵,你扪心自问,你刚刚那话是在帮忙吗?你丫纯粹是在挑拨离间。”
“原来爸你还知道是挑拨离间啊!那刚才妈说我的时候说的那么起劲,没见你吭一声,还是说我这个儿媳妇是外人,所以你无所谓,只要把脏水泼到我的身上,你都当做看不见,那我说的话你也完全可以当做看不见,还是说你只有在针扎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觉得痛。”
苏建国被顾灵这一顿数落脸涨得通红,他没想到他这个儿媳妇居然这么能说会道。
“你妈说的话是不好听,但是她有些话也没有说错,你既然在家,为什么不做饭?”
“我为什么要做饭?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顾灵,都是一家人,要什么好处?”
顾灵冷哼一声,对着苏建国不阴不阳的说,“你们家人还真的是很奇怪,还真的是典型的对我是有事一家人,没事就外人,至于是外人还是自家人,完全的取决于你们当时是不是有事让我来做,你们也不能天下便宜,都是你们一家的吧!”
“闭嘴!”苏建国被顾灵说中了心里的阴暗想法,恼羞成怒地吼道。
“你今天带着你女儿去干什么了?”
顾灵听到苏建国问这话就来劲了,“带我女儿去找学校啊!”
张琳瞪大了眼睛,“找学校,公立学校的名额哪里是那么容易进的,再说了,你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以后还不都是要嫁人伺候一家老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