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1/1)
交代完王承恩后,崇祯又问:“永明,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呢?”
“陛下别急,容我一一说来”杨永明拿着手机翻找着继续说:“还有一个人也可以重用。
此人是江阴典史阎应元。”
崇祯听到后脑海中想到了什么连忙问:“永明,此人莫非与纪录片中提到的江阴抗清有关?”
杨永明点头:“是的,没想到陛下记得这么清楚,我来为陛下介绍一下此人吧。”
江阴抗清八十一日这件事,在给崇祯他们看的纪录片里面,只是提到了一句而已没有多讲,他确实没有想到,崇祯竟然能够记得如此清楚。
随后在众人的目光中找到资料说道:“阎应元,字皕亨,乃是直隶通洲人。
在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
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
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在之后的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杨永明念到此处停顿了一下,崇祯他们知道重点来了,连忙正襟危坐认真倾听。
杨永明继续道:“南明弘光元年江阴降清,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
阴历六月二十八日乡耆何茂、邢觳、周顺、邢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议请留发。
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也骂道:“你身为大明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
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名召集地方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
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
众人道:“发可以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
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最开始江阴军民是在陈明遇的带领下抵抗清军,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
后处决了私通清朝的原县令方亨以及众多出卖情报、有投敌企图的奸细,有效的遏制了江阴内部的崩溃。
之后清贝勒、博洛命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从东城外进。
江阴军民拒绝,刘良佐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江阴形势的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
于是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想推荐赋闲在家的他代替自己领导守城,因遭到守彼元泌坚决反对而不了了之。
七月五日的守城战斗中元泌登城敌,放出的箭每每不到敌人就坠落在地,众人有所怀疑。
其后他又命令马矮子偷窃火药从城上投给敌人,众人便把顾元泌捉住,同往他住所搜查,果然找到一道清兵文书。
于是处死了顾元泌及同犯四十人,从而断绝了清兵的内应,陈明遇原想请阎应元主持担负守城重任,如今顾元泌被诛他旧事重提,众人一致赞同。
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应元道:“你们能从我则可。不然,不为你们主持。”
众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九日,阎应元带领江阴城祝塘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途经七里庙时在墙壁上题诗,表达了自己誓死抗争的决心。
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
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
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
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
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十一日,清兵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刺,五死四伤。
次日,清兵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呐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
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
江阴在坚守的同时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清朝。
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
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
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
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军劝降之机,派城中老者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药进入清军营帐,炸死清军官兵两千余人。
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劫营,或执板斧,或执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敌营伤千余人。
及他营来救,应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
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瞅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
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应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阎应元从容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
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
良佐惭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应元怒道:“有降,无降典史。”一声梆响,火箭齐发,良佐连跨三四马逸去,叹息道:“江阴人没救了!”
清朝亲王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
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他认为刘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却连一个江阴县城也攻不下来无能至极,于是打了他一顿板子。
他登山而望,巡视江阴城防后,对手下讲:“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
他命人绑缚降将黄蜚、吴之葵到城下,命令他们做书劝降,应元叱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
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
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是至亲也像仇敌一般。
阎应元见城防吃紧,遍取民间乱发投城下诱敌,清兵惊喜报告刘良佐,良佐道:“还不能相信,去观察一下守城的人剃发了吗?”清兵察探后,方知是诈降。
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于是重新劝降,称只要拔去大明中兴的旗号,四门悬挂大清旗号四面,只杀斩首事者数人。
其余一概不论,即使不剃发也会撤兵,阎应元看出博洛的缓兵之计,遂道:“只斩我一人?我没有罪凭什么杀我!”议不决而止。
博洛又称只要在四城竖起大清旗四面也会立刻退兵,阎应元情知有诈,仍不应。
此后摄政王多尔衮晓谕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
阎应元命人在书后补上:“愿受炮打宁死不降!”还给清兵。
中秋前后,百姓携壶提觞登上城楼举杯痛饮,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让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
当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黄弩、师鼓、胡琴于西城之敌楼,歌声悲壮响彻云霄。
清兵争着靠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兴人,一把。无锡人,团团一股香。
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还有许多歌曲,但意思大致如此。
二十一日,博洛令数百人把二百余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坝专打东北城,城上因敌炮猛烈,见燃火即躲到围墙后面,炮声过后再登上城楼。
清兵看到这种情况故意放空炮,并让炮中只放狼烟,烟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听炮声霹雳,认为清兵不能很快进入。
殊不知清兵已潜渡城河从烟雾中蜂拥突上,众人来不及防御而崩溃,江阴终于被攻陷了。
当清兵上城时,一队民兵对城列阵,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进攻。到黄昏时城中鼎沸,民兵阵脚散乱清兵才敢下城。
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题讫,带着千人上马格斗,杀死清兵无数,欲从西门突围而不得,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
自拨短刀刺血出,投在前湖中,义民陆正先想把他从水中扯起,正赶上刘良佐遣兵来擒。
良佐自称与阎应元有旧要生擒他,于是清兵把他捞起绑住没有杀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见应元来了跃起两手拍应元背而哭。
应元道:“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杀我!”博洛坐在县署,急索应元至堂上。
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一卒以刺他的小腿,阎应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
博洛命人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杀我的声音,天明时终遇害。
一月后,其子开启草敛的棺木,换贵重棺椁迁葬通州,见其尸体面如生。”
崇祯听完之后感叹道:“好一个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啊。”
随后叹了口气平静道:“真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江阴城,居然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几岁婴儿都能尽忠国事,当真是可叹。
“呵”崇桢轻笑一声断续道:“然而看看那些身居高位的朝臣与勋贵们,一个个却如断脊之狗一般,当真是可笑,可悲呀。”
而后对杨永明道:“永明啊,看来我们想要真的拯救大明,不动大刀是不行了呀。”
杨永明听后点头。
最后崇祯又一脸笑意道:“看来我大明还是有许多忠贞之士的。
永明,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