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安家费(1/1)
第三百九十一章:安家费
裁兵、涨军费,成立五大营。
无论是哪一件事,单拎出来,都足以将整座天下震撼。
而且,值此大争之世,没有哪个国家,敢同时去做那些事情。
但是,秦国就不怕。
听到曹操的询问,大秦户部尚书和珅,从百官队列中站出,不卑不亢道:
“回丞相,以我国每年总税收情况,对于涨军费一事,完全不是问题。”
看到他这般信誓旦旦的模样,百官心里也算是踏实了下来。
整个秦国,几乎找不到比和珅更会赚钱的了。
即使是十几年前,大秦比较穷,需要众人捐款的时候,和珅也能变着法的弄来钱。
他说没问题,那就一定不会有问题。
曹操点了点头,向妲己深深作揖道:“皇后娘娘,既然户部没有问题。”
“那就按照陛下所言,即刻起,将我大秦将士的军费上涨?”
闻声,后者颔首赞同道:“陛下既已决定,那就从此刻开始吧。”
待其话音刚落。
曹操又向百官说起一事,“军费好涨,然而兵卒难裁。”
“他们都是跟着我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士。”
“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妙计,能够将他们妥善安置?”
那些事情,一起去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很容易便会酿成大问题。
户部侍郎诸葛亮率先应声道:“下官建议,给即将裁掉的军人,一笔安家费用。”
“除此之外,朝廷以及地方县衙,还要妥善安置他们的工作。”
“让他们能够在地方上,依旧发挥余热。”
他的意思是,地方县衙,有很多部门,都需要人。
比如捕快、衙役,甚至就连打更的,也是一门差事。
将他们分散到大秦各地,然后给他们粮田,倒是很容易就能解决。
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给他们多少安家费呢?
百官猜测,以皇帝的性格,肯定会多给被裁之兵一些钱财。
毕竟,秦帝嬴渊爱兵如子的名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这个朝会,说白了,就是要集中解决军改的一些问题。
和珅作揖道:“以户部当前财力,倒是不用忧心无法安置那些老卒。”
“诸位觉得,一人给他们五两银子的安家费用如何?”
在大秦,一两银子,都够让一个普通人生活一年之久。
当然,这是比较节省的情况下。
所以,一旁认真听着的妲己,觉得五两银子,太少了,
“他们都是我大秦的百战之卒,为大秦流过血负过伤,到年老之际,不免会生百病。”
“五两银子...只怕看不了几次病吧?”
她虽然未深入民间,但是也知民间疾苦。
别的不说,就说底层百姓,偶感风寒,所需服用的药材价格,就高达五十文左右。
再加上药方,最起码也得有个百文钱。
而且所服用的药材,品质大都很恶劣。
见效极慢。
若是想服用个好点的药材,只怕至少得一两银子乃至更高。
甚至上不封顶。
为大秦浴血拼杀的那些将士们,真的流过很多血。
他们现在是因为还待在兵营里,接受日常的训练,身体的机能已经适应。
倘若离开兵营,闲了下来,那么他们所面临的,就是大大小小,不停断的病。
肯定需要很多大补之物。
所以,五两银子,真的不够用。
只怕也就是妲己这样的女人,看问题与对待事物的角度略有不同,也比较细心。
否则,很少有人,能为那些退伍兵考虑到这个问题。
和珅想了想,作揖道:“娘娘仁慈。”
“五两不行...那就十两,如何?”
他这真的不是抠门,只是在其位谋其政。
身为户部尚书,为国家花钱,就得精打细算,每一笔都要聊熟于心。
才能避免当万分紧要的时候,会出现没有钱的情况。
妲己虽为一介女流之辈,可却也知道,如果不将退伍老卒安顿妥当,将来他们回到地方上。
败坏的将是嬴渊的名声。
于是,她便擅自做主,与和珅据理力争道:“十两银子...看病生活的钱是有了。”
“可是...他们为国效力的大半辈子,最终所得却只有十两,传出去,不免显得朝廷太小气了。”
十两银子还小气?
别说和珅了,就连百官,都感到了些许难处。
要知道,退伍老兵不是只有十两银子,他们还有每个月辛苦攒下来的饷银呢。
看到百官神情,妲己微微皱眉道:“你们也不妨想想看,军费刚涨,便就要裁掉那些老卒。”
“如果换做是你们,你们这心里,会难受吗?”
“和珅,本宫也不想多言,十五两银子,你看如何?”
十五两!
听到这个数字,百官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不少地方的九品官,一个月的俸禄,都不到十两银子啊!
可官员毕竟是十年寒窗,得来的功禄。
而那些老兵呢?
一时间,不少文臣,都议论起来,觉得太多了。
三十万人,一人十五两,这就是四百五十万两啊!
就算国库有钱,也不是这样花的吧?
文臣觉得太多了。
可武将觉得,那是将士们应得的,他们浴血沙场多年,卖的是命,凭什么不能获得十五两银子?
“臣霍光认为,十五两银子,再好不过!”
霍光开口。
和珅皱眉道:“霍将军一声再好不过,我户部,就得支出近五百万两雪花银!”
霍光不悦道:“和大人要是觉得,十五两银子太多,改日,战事再起,和大人您,就拿着兵器,去与敌军厮杀一番试试。”
“届时,你若再说,十五两银子太多了,那么本将军就此闭口不提此事。”
一番言论,使和珅保持沉默。
妲己笑:“趁着现在国库充盈,该花的钱,就要花。”
“和珅,这件事情,就这么着吧,本宫会将此事,亲自写信告知陛下。”
“至于裁军之事,还是等陛下从晋土回来之后,由陛下宣布吧。”
话音刚落,她就命身边的太监宣布退朝,然后离开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