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萧帝的故意“偏袒”(1/1)
“入了趟宫,请人帮忙。”萧瑾之勾唇开口。
楚欢颜想了想,“雪贵妃?”
如果是雪贵妃开口的话,皇上那边答应这些,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只不过……
“太子殿下是怎么让雪贵妃答应帮忙的?”
按照之前雪贵妃对皇上的态度来看,她应该没这么容易向皇上开口。
“虽然幽兰已经死了,可毕竟在雪贵妃身边服侍多年,始终还有情分在,雪贵妃也想弄清楚她为什么要对自己下手,是不是受人胁迫。”萧瑾之微微停顿了一下,“当然了,这是雪贵妃给的说法。”
“你是觉得还有其他的理由?”萧瑾之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完全相信这话。
萧瑾之眼尾上扬,笑道:“你明日就可入宫,至于有没有其他的理由,你可以自己看一看。”
时间已经不早了,萧瑾之在说完这消息后,并没有在宁安侯府久待,很快便告辞离开,只不过在离开之前又表示,明日他会来接楚欢颜,亲自陪她入宫。
楚欢颜也没有拒绝,点头应下了。
萧瑾之离开后,楚欢颜让弦月准备热水,便回了自己的房间。
弦月应声,正准备去吩咐一下厨房的小厮,一扭头就看到了站在回廊之上的云辰。
大半的身影笼罩在廊柱的阴影下,看不出脸上的表情,但只让人觉得神色深深,不知在想些什么。
注意到弦月看过来的视线,云辰不等她开口,便转身离开。
留下弦月疑惑的站在原地,云辰刚才是在偷看小姐吗,说起来,这两日云辰看起来一直怪怪的。
弦月仔细想了想,又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问题,便敛下了思绪,让人准备热水去了。
第二日,楚欢颜醒的格外早,睁着眼睛躺在床榻上,实在没办法继续入睡,便索性提前起床。
洗漱过后,又简单的吃了些早膳,随意的翻看了几页账本后,派人给守门的小厮传了话,若是太子殿下到了便立刻禀报。
谁知却得到答复,说是太子殿下小半个时辰前就已经到了府门口。
楚欢颜带着弦月出府的时候,果然看到了萧瑾之的马车,车窗的帘子被挂了起来,一眼便看到了半支着脑袋,坐在车窗边的萧瑾之。
“太子殿下怎么来的这么早?”楚欢颜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个时辰,恐怕早朝都还未结束吧?”
虽然之前皇上下令,让萧瑾之这段时间都不用上朝,可是昨天晚上送萧瑾之离开的时候提起过,皇上免了他的责罚,让他从今日开始继续上早朝。
她原本想着,萧瑾之过来应该要等到早朝结束之后,没想到对方竟然会这么早。
“孤没去早朝。”萧瑾之伸手拨开了马车的帘子,将楚欢颜迎了进来。
楚欢颜走进马车,坐稳之后,才问了一句为何?
虽然萧瑾之是太子,但若无故缺席早朝,恐怕上次弹劾他的折子又要多上几份了。
当然了,萧瑾之未必在意就是了。
“你觉得父皇为何又重新让我去早朝?”萧瑾之拿起一旁案几上用铜炉温着的茶壶,倒了杯热茶递给楚欢颜,“早上寒气重,先喝杯茶。”
楚欢颜接过茶杯,慢慢的喝了一口。
昨日里面,萧瑾之才从大牢中放出来,今日便要他去上朝。或许是为了告诉朝臣们,太子殿下的位置依然稳固,压下那些朝臣们浮动的心思。
楚欢颜咽下口中的茶水,正欲开口,可在看到萧瑾之的目光时,刚才的想法突然又动摇了。
眸子里面透着戏谑,乍一看就像是旁观者在看戏,事不关己,只图个乐。
但是再仔细一看,那份戏谑里面,还透着一抹冷意和失落。
难道……
“皇上是想让你越发招致朝臣的厌恶,直面弹劾?”楚欢颜心头陡然冒出这个想法。
今日出现在早朝之上,的确可以让众人看到,太子殿下并没有因为进入天牢一事而被皇上所厌弃。但同样,也会让有些朝臣觉得,萧瑾之受到了偏袒。
堂堂太子闹出这么多笑话,可是却依旧能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早朝之上,没有受到丝毫的责怪与惩罚。对于有些朝臣,尤其是那些持身端正,公正不阿的朝臣来说,这一点难免会引起他们心头的反感……
这个念头让楚欢颜心底发凉。
皇上毕竟是萧瑾之的父亲,父子之间怎么可能算计到这种地步,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她动了动唇,刚准备开口否定自己这一想法,就听萧瑾之悠悠说道。
“是不是觉得很难相信?”
楚欢颜看着他,后者又笑了一声。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愿意相信父皇心底是这般盘算的,但是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也就容不得我不信了。”
风平浪静的时候,父皇对他并无什么亲近之意,平日里也看不出多少倚重和关爱。
反倒是每每自己闹出乱子后,父皇便会展现他的偏袒与维护。
当然了,这种偏袒与维护并不是替他解释什么,也不是想要证明,他的行为并非朝臣们看见的那般恶劣。而是任由朝臣们弹劾,然后充耳不闻,也绝不责罚。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父皇和母后不同,他心底终究是在意我的,否则也不会无视朝臣们的意见,让我一直牢牢的坐在这太子之位上。”
“那后来呢?”楚欢颜忍不住问道。
萧瑾之是什么时候发现,一切不是他以为的那般?
“后来,有人往我头上泼脏水,朝堂上下骂声一片,父皇依旧维护。那时我找到了证据,本想证明一切都只是陷害和误会,好让父皇不必面对朝臣们的狂轰滥炸。为了避嫌,我暗中推动,让其他朝臣将证据呈到了父皇面前,然后……”
萧瑾之顿了一会儿,才缓缓吐出四个字,“石沉大海。”
那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父皇从一开始就知道真相,只不过他既没有让人去寻找证据,也没有想过要替他证明清白。
父皇做的,只是在朝臣面前稳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至于他的名声如何,是否受了冤屈和误解,根本就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