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制空权,才是真威胁(1/1)
看着霍建明在前面不断展望未来,林凡的嘴角轻轻翘起。
不光是霍建明觉得这件事情有机会展望。
就连林凡也是满怀希望。
之所以把脑子里这些有用的科技知识分门别类,并且挑选出了光刻机和可控核聚变两项作为第一批交出来的科技内容。
就是因为这两项可以说牵扯着所有项目的命脉。
只要将这两样儿科技全都发展到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之下,接下来所有的科技项目都将水到渠成。
之前国内的航海和航天设备之所以只能局限于轻小型,最大也不过是中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能源不够。
也正是因为能源方向和精细操作方向都受到了事故,所以也只能在本身的材质和稳定性上找办法突破。
但如此一来就导致整体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这就导致了最近几年国内才总算是搞到了几艘航母下海。却也只能在中进程进行武力威慑。
想要进行远程打击,现有的武装力量根本就不够。
而一旦林凡的可控核聚变项目成功就意味着可以将原本的核动力航母从核裂变反应堆转为核聚变反应堆提供能源。
到时候整体的规格将缩小一大半儿,对于航母的机动性能和续航能力更是有极大的改观。
当然,这只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海面的控制能力。
最重要的是接下来一切空海项目都可以通过这两样的实践。进行高速发展。
之前只是蓝图计划,处于概念状态的一系列军事发展方向都可以全面进化。
以现有的材料学来说,只要是能够形成整体化建模的飞行器。
到时候都可以飞上天空。
曾经有一个先行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切航天器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动力,能源。
只要动力足够,就算是砖头也能飞上天。
甚至可以无视一切空气阻力,外观流线型。还有内部的平衡结构。
光刻机可以在微操方向上解决细致差距,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误差,可控核聚变则是能够在能源之上提供高强动力。
到时候别说是砖头了,就算是一整个建筑都能随便砸上天。
……
两人在车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探讨,毕竟只要实验数据还没出来,他们的探讨就显得有些没有意义。
直到这一行人来到了计算机研究所。
里面的工作人员听说要安排天河三超级计算机。为他们接下来的项目进行计算,本来还有些犹豫。
毕竟这种超级计算机每天的日程安排的还是比较满,全国上下有数万个项目,都要经过这里进行最终的验算和汇总。
临时插队这种事,一般情况之下根本就不会获得批复。
但等到工作人员看明白现场的情况之后,顿时就吃了一惊,二话不说就给进行了插队批复。
十几个业界大佬出现在这里,每个人脑袋上最少顶着一个教授和所长的名头。这种阵仗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
原本他们还以为这帮人是为了不同的项目争抢排队。
却没想到这帮人只是为了同一个项目出手。
由此可见,这个项目到底有多么夸张。
等到这帮人浩浩荡荡的全都开进了计算机室。
研究所的负责人员才接二连三的跑出来观摩。
“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间来了这么多人?我看他们好像是为了哪个大项目过来的,最近也没听说咱们这边有突然插队的大项目。”
“我跟你们赌500块钱的,我觉得这帮人来者不善,说不定是要来找问题的。前一阵子咱们的计算机不是说出了几次意外吗?”
“别在那儿乱放屁,咱们那计算机可以说得上是世界顶尖的超级计算机,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对方数据给错了。”
“你们想的都有点儿偏颇,我看问题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估摸着这帮人可能是带来了什么比较大的项目。其中有几个我可是很熟悉的,那都是顶尖的原子能……”
这帮研究员们讨论了片刻之后,突然就意识到了什么,瞳孔猛然一缩,相互看了一眼。
“大家赶紧回各自的位置上忙活去吧。”
“有些事儿千万不能多研究,研究多了对自己没好处。”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帮人带来的项目可不是咱们能随随便便讨论的。相信国家,相信同志,等着他们的好消息就是。”
随着各处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始忙活起来,是林凡他们带来的数据也顺利的录入到了天河3号计算机当中。
“天河三号计算机检测正常,运行正常,可以进行任务操作。”
“各项数据录入成功,待机检测中。”
“检测完毕,现在开始计算。”
随着一道命令传出占满了一整个落到房间的巨大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开始轰鸣运作。
每秒运算速度超过了10亿次的顶尖超级计算机性能全开的情况之下,依然需要运算将近30分钟的时间。
“没想到这一次的运算量竟然如此之大。看样子这个模型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啊。”
“30分钟的时间。如此庞大的计算量,估计已经能够在全球的各大项目当中名列前茅了。”
那些老教授们此时看着轰鸣的天河三号计算机,表情都是有些复杂。
直到刚才开始的前一秒,他们心中还有些怀疑,但直到看见天河计算机轰然有序的开始进行运算。
他们这才明白过来之前的种种怀疑其实都是浮光泡影。
只要能够获得初次检测合格,成功让计算机带着运算起来。
就证明这个模型即便不能完全运行,不能直接成功,其中的错误之处也是有弥补的机会。
这说明这模型在根本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林凡已经在根本事实上打败了他们所有人。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生出嫉恨之心。
所有人心里面都是开始怦怦狂跳。
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那就是他们在有生之年,终于看见了可控核聚变的具体实行方案的希望。
因为在林凡的模型里面重点标注了一句。
可持续性,长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