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黄了(1/1)
“怎么会这样?”钱氏一脸不可置信,“前两天吉儿他爹才跟刘家谈过,说只要凑足了聘礼,就让两个孩子成亲的,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
“这事儿说来话长,还是回家后我再细细跟您说吧。”江氏看见一屋子人都直勾勾望着她,一脸看好戏的表情,尤其是素光,眼睛里似笑非笑,看得她难受极了,她是个好面子的人,不肯在人前丢了份儿,遂飞快扶起钱氏,急急忙忙要往家走。
钱氏不问了,也不哭不闹了,崴了的脚也不疼了,婆媳两个飞快家去了。
素光终于抑制不住大笑起来,五舅妈比她笑得还要爽朗。许氏呼出口气,向吴舅妈投去感激的目光:“今天真是多谢弟妹了,若不是有你在,我们一家人还不知道要被我婆婆搓磨多久。”
吴舅妈大手一挥,表示这不叫个事儿:“这也就是老太太腿脚不灵便,否则哪有这老妖婆兴风作浪的份儿。”
提起老娘,许氏眼眶一酸,生生忍住,强笑着问了些家事,得知母亲弟弟一切都好,这才稍微释怀一些。两妯娌坐了一会子话,许氏就忙着张罗做晚饭的事。吴舅妈说简单做一些就行,别太麻烦了,许氏哪里肯听呢,弟妹好不容易来一次,一来就帮她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说什么也要做顿好的。
先蒸上一笼屉的米饭,趁着蒸米饭的功夫,排骨剁成大块,焯了水撇去浮沫,舀进一口大锅里炖起来,待水开了后下土豆一起炖。另一口大锅也不得闲,炒完鸡蛋后炒辣椒炒肉,炒完炒肉烙米饼,最后还煮了一尾红烧鱼,炒了个青菜。
素光给许氏打下手,削土豆皮,切滚刀块,切青椒,洗盘子烧火等,一刻也不得闲,样样办得利索。
饭做好了端上桌,有荤有素,有鱼有肉,这样一桌子待客的菜,在庄户人家里很是拿的出手了。
吴舅妈笑得皱纹都舒展了,举起筷子:“中午才让大外甥女儿破费了一顿,晚上又来偏劳姐姐家的好吃的。”
许氏这才意识到吴舅妈八成是素光特意找来的,有些讶然,心里立即想到另一件事儿,脸上什么也没流露,只招呼吴舅妈多吃些,吃饱吃好,默默给素光夹了一块排骨。
吴舅妈在许氏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忙着回家去:“不是我不愿意在姐姐家多住两天,实在是家里实在走不开,我多待一天,樱桃和青杏两个就要多干许多活儿,我哪忍心让她们受累。”
许氏不好再挽留,忙把地里的新鲜蔬菜挑好的择了一些装到篮子里,又把肉提了一块,另有之前从顾太太那里得到的布料拿了两匹,让吴舅妈带回去用。吴舅妈一叠声道谢,却没有拒绝。
待得吴舅妈的背影消失在小路尽头的林子后面,许氏转过身来问素光:“你堂弟的婚事黄了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跟你有关系?”
素光转了转眼珠,矢口否认:“我整日在镇子上做活,哪里知道他婚事怎么黄的,娘,你也把我想得太神通广大了吧。”
许氏若有所思:“我只是觉得这事儿实在太巧了,前脚你祖母到我们家里找茬,后脚你堂弟的婚事就黄了,由不得我不多想。素光,若这里面真有你的手笔,娘不会责备你,只会为你感到高兴。你做的很好,你没有像娘一样,长成一个忍气吞声的性子。恶人当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只是由我们主动去报,心里更畅快些。”
听见许氏这样说,素光心里也释然了,坦然道:“实不相瞒,娘,上官吉的婚事正是我搅合黄的。”素光之所以不敢承认,无非是担心许氏觉得她工于心计,城府深,既然许氏都赞同了,可见她白担心一场,也就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了。
在碰见吴舅妈的前两天,素光在镇上找了三四个乞丐,每个人给了十来文钱,让他们分别去到刘家姑娘所在的村子以及附近的村子,把上官吉是个什么德行以及上官吉家里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绘省绘色地讲上了一天。
乡下的日子平静到寡淡,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得遇上点有意思的事儿充当生活调味剂,谁知突然来了这么一出,于是乎茶余饭后,不少人都在谈论上官家和刘家的婚事儿,其中当然不乏仰慕刘姑娘却思而不得的年轻小伙子们,和家中长辈们一起,把上官吉三分的人才贬低成了一分,上官家五分的不好夸大成了十分。
“听说那个上官家只有上官吉一个儿子,从小被爹妈当眼珠子捧着惯着,从来没下地干过活儿,顿顿要吃肉,养得肥头大耳……”
“据说他小时候也没读几天的书,说受不了读书的苦,从书塾里跑回来,再也不愿去上学了……”
“这么大个人了,连门手艺都不会,只晓得在家里吃老的,住老的。”
“那姑娘嫁过去岂不是要当牛做马,一辈子伺候这样一个懒汉男人?”
“哪里是伺候一个懒汉男人?那是连公公婆婆老太太小姑子都要一起伺候的!听说上官家家境也不怎么样,有时候还要吃老太太的孝敬钱日子才过得下去,八成过不了几年,姑娘的嫁妆都要被吃空,没准儿还要姑娘从娘家拿银子补贴呢。”
“据说那上官吉的娘是个厉害的女人,把她丈夫拿捏得死死的,等闲的人都不敢惹她,都不愿意跟她打交道,遇上这样难缠的婆婆,姑娘的日子怎么过哦。还有那个老太太,脾气大得很。”
“啊唷,早晓得要嫁个好吃懒做的,当初还不如许给村那边张家的儿子呢。至少张家的儿子十二三岁就跟着他爹上街卖豆腐了,这几年做下来,别的不说,做豆腐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卖豆腐的生意经也念熟了,将来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一口饭吃的,姑娘嫁过去是有依靠的。”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传到了刘姑娘及其父母的耳朵里。刘家夫妇一开始不相信,毕竟江氏和上官二郎上门的时候,口口声声跟他们保证过,将来一定会待女儿好。一两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尚且忍耐得住,十来个人都这么传的时候,两口子心里打起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