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中状元不罢休(1/1)
夏日炎炎,东来国出云城的才子们人头攒动,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只为了这三年一度的科场乡试。
一旦考中举人,就能成为了朝廷的预备官员,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跨越。
而举人中的第一名“解元”,更是各位参考秀才们追求的目标。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改变命运的时刻到了!
一位年轻士子,对这一刻充满期待,他相信自己在这群考生中能独占鳌头。
他就是这一世的安生。
安生就学于大名鼎鼎的云山书院,师从闻名天下的治学大家的书院山长罗近山。
罗近山进士出身,曾在朝中为官多年并屡次主持科考,后因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辞官回乡创办了云山书院,从此专心治学,执掌天下书院30年之久。
此番乡试,共有90余名云山书院弟子参考。
考完后,大家凭记忆把自己在考场写的文章默写出来,然后请导师审阅,预估一下考试成绩。
罗近山认真仔细地翻阅了弟子们的文章,安生的文章让他眼前一亮。
年近八旬的他,激动地对安生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解元非你莫属!
能得到恩师的如此评价,安生自然兴奋不已,虽然罗近山不是考官。
但对于博学多才又是进士出身、多次主持科考的导师,安生还是有着无比的信任的。
然而当发榜的日子到来,安生却惊呆了,第一名是一个叫做李显文的人,榜单从头看到尾,都没有自己的名字。
意外落榜对于安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恩师的赞许与现实的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照。
好在科举制度中有一项特殊规定,那就是所谓“发领落卷。”
这项制度规定,科举乡试、会试中发榜十日之内,允许落榜士子领回自己的试卷阅看,以示公正。
同时,要求考官对落选的试卷要给出明确理由,并允许考生提出申诉。
心有不甘的安生向科考考场申请重新查看自己的试卷。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考场竟然没有找到安生的试卷!
曾多次出任会试考官又两次主持乡试的罗近山觉得此事绝非意外。
而此时,这次乡试的闱墨也正式出版发布了。
乡试、会试选印发布考中者的文章,称为“闱墨”。
当安生发现,头名李显文的文章竟然与自己的一字不差。
原来自己的卷子竟然被冒名顶替了!
就在此时,李显文知道闱墨一旦发布,肯定纸包不住火,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李显文表示愿意出钱为安生捐一个知县,希望安生就此作罢。
安生对此断然拒绝,明明自己有头名的实力,有着更好的前程,为何要把功名让给别人捐纳为官?
一身正气的罗近山对李显文的行径更是气愤不已,他亲自写了一份报告,直接呈交给时任临江巡抚江盛。
江盛面对罗近山的实名实据举报,自然不敢轻视,亲自过问并下令彻查。
结果很快出炉,原来李显文向书吏张清行贿2000两白银,请其帮忙挑选考场中有望考中的考生试卷,然后替换成自己的名字,让自己上榜。
张清买通了负责科考的内场书吏魏新立,利用职务之便将安生试卷的署名篡改成李显文,而对外则宣称安生“试卷遗失。”
不得不说魏新立眼光毒辣,居然挑了安生的卷子。
东来国历代对于科举作弊都是严惩不贷,李显文、张清及魏新立三人很快就被处斩。
拿回解元头衔以后,安生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继续勤学苦读。
安生的太祖曾高中状元,但从自此之后,家道慢慢中落,近百年来族中连一个举人都没有出现过,这是家族的耻辱!
“不中状元不罢休!”安生面对太祖灵位暗暗发誓。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会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由礼部主持,俗称“春试”。
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在会试之后的第二个月由皇帝亲自主持,也就是4月份前后举行。
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的是“策问”,分三甲录取,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考中状元可以说难于上青天,对于一般人来说能考中秀才就是祖上积德了。
二个月后,安生参加会试,如愿高中会员。
又是二个月后,安生参加殿试,信心满满的他却只考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
安生的策问篇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他提出:“民是国之根本,食是民之根本,要强国必须先富民。”
要解决“食”的问题,必须从水利灌溉、种子、农具、种植方式方法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入手。
安生分析了东来国粮食种植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洪水来临时可以快速泄洪,避免水灾;枯水季节能够调动储备水源,保证农田灌溉,避免旱灾。
二是培育良种,提高粮食产量。东来国地大物博,但农作物种子良莠不齐,不少地方产量低就是因为种子的问题。
建议由官府出面,从优质高产的地方,调拨种子出售或置换给低产地区农户。
三是由当地驻军参与,开垦良田,租给无田可种的流民,增加粮产。
四是官府组织种粮能人,为种植经验不足的农户和租田的流民传授种植经验。
五是因地制宜,按土壤土质的特性,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质品种在国内栽种。
六是减税三年,让农户休养生息,有足够的钱来提高粮产。
七是提高农具质量。不少地方用于农具的铁质太差,用不了多久就开裂,导致农活耽误,不少农户因此不能及时种植,影响粮产。
而东来国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精铁矿,但这些精铁矿都控制在军队手中。
可以在保障军备生产的基础上,适当让出一部分精铁矿交由地方官府开采,供应各地铁匠铺,提高农具质量,从而促进粮产提高。
………………
不得不说,安生的建议非常中肯,不失为东来国富民强国的良策。
这些建议的提出,安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为此走访了许多地方的农户,得知了农户最迫切的需求。
考取榜眼可以说是人杰中的人杰了,但安生的目标始终是状元,所以闷闷不乐。
殿试闱墨发布后,安生看了状元的文章,觉得并不比自己写得好。
问题出自哪里呢?
安生找到恩师罗近山,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让恩师解惑。
罗近山道:“我看了殿试闱墨,你的文章的确写得非常好,但你知道与状元的差距在哪里吗?”
作为在朝中为官多年,又当了几十年云山书院山主的罗近山,自然见识不低。
他指出:“你的文章与状元的差距在格局二字上。
当今东来国虽然表面安定,但有隐忧,北方强大的匈国对东来国虎视眈眈。
而东来国与黎国,宋国和兆国等邻国的关系若即若离,这是东来国的当务之急。
而状元的文章恰恰提出合纵连横的建议,他的文章比你更全面,格局更高,正中皇帝下怀。
作策问不光要胸怀东来国,而且要放眼天下,看得更高、更远!”
安生终于明白了,对恩师道:“我想再次参加明年的殿试!”
罗近山听到安生所言大吃一惊!因为虽然朝庭并没有限制考生重考,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
一是能够获取殿试功名己经是相当满足了;二是要考取状元太难了,万一考砸了,连上次的成绩都不如,是非常丢脸的事。
罗近山不得不佩服安生的勇气,但他知道安生的性格,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所以没有反对安生的这一不同寻常的决定。
道:“你既然下定了决心,就去准备吧!”
第二年殿试,安生对富民强国的理念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并重点阐述了对时局的看法,提出了几条有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是加强对邻国的游说,阐明匈国的一统天下的狼子野心,让诸国意识到如果东来国一旦覆灭,下一个就会轮到本国,只要有了危机感,邻国才会增强联合意愿。
其次是通过让利、援助等措施放出善意,表明东来国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再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利益至上,要有共同利益才有联合的可能性,因此要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要加强与邻国的通商和各个领域的合作,互通、互补、互惠,实现共赢!
……
安生的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皇帝,没有犹豫钦点安生为状元。
安生终于兑现了他在先祖灵位前许下的誓言。
后来安生一路升迁,成为德高望重的东来国重臣,直到终老。
这一世的安生,人生没有太大起伏。
轮回天道又把安生带到了下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