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年将军(1/1)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前线,就在即将抵达边境时,副将魏希桓与主将王芳产生了分歧。
王芳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比较稳健,打算按照朝中商议的原计划进行。
打算直接开拔前往卫蜀边境收复失地。
事关战略走向,副将魏希桓却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认为不必开拔前往卫蜀边境了,此时楚军肯定已经朝着石门关进发形成合围之势了。
应当直奔石门关外围,等楚军发动进攻,在外围对于楚军进行合围,再配合石门关内的守军,将卫蜀边境的楚军主力击败。
届时大败楚军之后卫蜀边境失地也将轻易收复,如果大军直接开往卫蜀国边境。
楚军是守备薄弱,卫军也可以依托兵力优势拿下失地。
可是凭借地理优势楚军也可以固守多日,届时楚军合围石门关。
拿下石门关之后,卫蜀边境他们已经不在乎了,只需增派兵力,还是可以长驱直入。
王芳固然稳健,只是这样的局面他也大致清楚,只是如果不拿下卫蜀边境失地。
后续楚军通过此地增援,也将使得卫军陷于被动。
也正是基于两者考虑,王芳决定分两路行动。
由他自己领兵六万前往卫蜀边境收复失地,另一路由魏希桓领兵四万,驰援石门关。
对于魏希桓而言,他自然是希望多一些兵力,也好形成合围,只是能领兵前往驰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卫国京都内,所有人都在等待这场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关乎卫国国运。
巅峰时期的大卫何曾怕过其它五国啊,只是现如今的处境却极其不乐观。
由于身处于中间位置,西边有韩国,南边有楚蜀两国,加上东边的齐国以及北边的燕国,卫国常年伴随着战争。
边境问题层出不穷,随着连年边境征战,也才让卫国国力逐渐衰退。
国库也难以及时补充,只能加重对于百姓的赋税,这也使得众多百姓迁移往他国,出现大量的人口迁移。
这场战争对于楚国而言是开疆拓土之举,而对于卫国事关存亡,所以楚国有资本输,卫国却怎么也输不起。
对于楚阳楚云父子而言更是如此,只有局势走向顺利,才能通过“债券”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从而支撑卫国打完这场战争。
只要战场上局势不对,那“债券”也不会有人愿意买。
进一步影响前线的粮草问题,让这场战争进一步恶化,所以这一战只有赢了,对于卫国才是好的结果。
创办“债券”后,除了在朝堂募集到资金以外就再也没有其它人买了,这倒也符合父子二人的预想。
面对这样的局面楚阳也没有坐以待毙,没有把时间浪费在筹集资金上,而是向韩齐两国求购粮草。
对于这场战争韩齐两国自然也清楚,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两国也不会盲目出兵,还需要观察两国的局势。
真正的出手要等到两国胜负已定,届时自然不能让卫国陷落,但是也要让卫国得到极大的削弱。
这样的情况下楚卫两国都削弱了,韩齐两国自然而然乐见其成。
只是对于目前的情况,两国也不能毫无作为,毕竟一旦卫国过早陷落,楚国必然会对两国形成威胁。
两国都没有出兵,不过得知卫国紧缺粮草,倒是没有趁机抬价,反而是降价甚至给卫国送了一些粮草。
这对于卫国而言可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在楚阳的运作下。
第一批粮草已经筹措完了,足够支撑一月有余了,剩下的就要交给这场战争决定了。
十天后,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战争的结果,这场楚卫战争已经从三月持续到四月了。
也是在这一天卫国诞生了一个少年将军,用一万的伤亡歼灭了楚军五万大军,解了石门关的围困,楚国也不得不退兵。
这一消息第一时间传遍了大卫京都,整个卫国陷入了狂欢。
魏希桓领兵四万到达石门关时,楚军已经逼近石门关,但也还没有对石门关形成合围。
换其它将领,可能会选择趁此机会与石门关内守军汇合,共同抵御楚军的进攻。
而魏希桓却兵行险招,没有与城内守军会合。
次日楚军内外夹击对石门关进行了合围,石门关陷入危局。
在五万楚军进行了一轮攻势之后,魏希桓率领三万军队杀出与城内守军对于五万楚军进行了合围。
石门关内魏峰见此,意识到是援军到来了,此种被动局面下,只有放手一搏,让关内仅剩的八千骑兵尽出。
楚军刚刚经历了一波攻城加上外围的合围顿时乱了阵脚,主将李维见此也只得率领军队突围。
由于外围只有三万军队,尽管前后夹击,楚军还是突围成功了。
突围成功的李维带领军队就想撤回卫楚边境,就当途经必经之地风雨谷时。
突然出现了大批卫军,滚石箭雨齐发,刚逃离战场的楚军又陷于死局。最后逃离风雨谷的只有百余人,主将李维也在风雨谷中被乱箭穿心而亡。
就这样魏希桓用一万的伤亡成功解了石门关之围,而这一战也让少年将军的威名传遍整个卫国。
消息传到卫国后,举国同庆,这时候“债券”本来已经没有作用了,可是购买的人却越来越多。
达官贵族深知这“债券”会被皇帝看到。为了体现爱国情怀,一大堆人排队想要购买“债券”。
能做到雪中送炭的不多,可是锦上添花这事很多人却乐见其成。
每天前往楚府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与之前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对比。
楚阳当然知道卫国现如今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只是碍于官场的关系维护,楚阳也难以拒绝。
如果是一开始时楚阳当然不敢捞取什么好处。不过现在卫国危局解除了,楚阳当然也凭借此捞了不少好处。
而且现在放进“债券”的资金“利息”自然没有之前高,甚至很多达官显贵表示不要“利息”只要皇上能看到就行。
这不是摆明的找关系送钱嘛,对于这些楚云倒是没想到,不过很多现代的事情原来是一种“传承”。
不过看着这么多的资金,楚云显然有了他的谋划。
毕竟这种低利息甚至零利息的钱,借出去可是会有一笔不菲的“利息”收入。
到时候赚到利息了再把这笔钱还了,那“银行”就用最低的资本完成了原始积累。
所以这个时代好像也是可以有“银行”的,并且好像比现代的“银行”更容易赚钱,想到这里楚云意识到自己下一步该干嘛了。
没错他要开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