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小食一(1/1)
佟家的晚饭吃到很晚才散席,彭顺和兄弟们也吃美了,菜不菜的不说什么,主要是酒喝到位了,几人回去都是蚯蚓路线。
好在住的都很近,佟父一直看人进屋才回身插门,睡前给鱼弄篮子里,挨着水皮面确定不会死就行,死鱼卖不上价格。
次日天没亮,佟父推车把鱼和藕都带着,跟佟母两人去府城摆了一天的摊,天黑才回到家的。
……
“仲林,这个你拎回去给你阿爹阿娘,鱼大部分都卖了,剩下不多的几家分着吃了,”佟父给了徐仲两条鱼,还有小半篮子的藕。
佟母躲在锅屋假装忙碌不知道,脸上没什么情绪也没出来说话。
“阿爹这么大的鱼……”
“别提卖鱼了!比去年就好了一点点,倒是俺的藕,去了府城就被酒楼包圆了,几筐鱼卖了一天到晚上回来,还剩一筐多!”佟父提起来脑壳都是疼的,鱼不如肉好卖。
“你先送回去一趟,然后再过来拿两条回自己家吃个新鲜的。”
徐仲林点点头提着东西走了,也没跟徐父做虚假的动作。
佟母看人走了出来,“给她家干啥?”
佟父弯腰捡鱼,“面子情做好点,过完年大丫头要徐家的所有壮丁出大力,两条鱼一点藕算什么?想做事就得有容忍之量。”
佟母听完默了一刻,“还要炸东西吗?”
“炸呀!不炸正月他们来拜年吃啥?”佟父似笑非笑的说完。
佟母点头,“那俺去舀面出来做。”
棒槌找的彭顺和也来了,“阿爹,棒槌说你喊我?”
“嗯,卖鱼剩下了不少,捡几条你拿回去过年吃,”佟父说着话的功夫捡了四条大鱼,还有几条中等鱼递过去。”
“太多了吧?”彭顺和没接。
“不多,采薇喜欢吃这小的,你们家过年人口不少,几条鱼随便就吃没了,”佟父说完还给他也拿了半篮子藕。
“顺和呀!东西快送回去洗了,”佟母端面盆出来笑道。
“那行阿爹阿娘,俺给东西拿回去了,”彭顺和顺接过东西回去了。
佟父把给大闺女的东西放旁边,然后把筐里的鱼拎出去洗了,中午回来给吃不完的鱼揉了盐腌起来。
拎出几条新鲜的放着,剁了三条鱼块拿鸡蛋跟面粉给翻拌好。
“大丫头那边来拿鱼,你给她鸡蛋了没有?”佟父忙着忙着突然开口问佟母。
“给了,仲林来的时候俺给了他三个鸡蛋,给了二丫头三个,俺自己家留了两个,”佟母忙的头不抬的回道。
鸡蛋是佟父跟酒楼换的,用了好几条大鱼呢!没法子,到处买不到鸡蛋,即使富人老爷庄子里有鸡,那也是不卖鸡蛋的。
徐仲林拿鱼回来也没闲着,先是给拿去洗干净,进屋也跟佟父一样给剁了块。
又在芦苇的指导下拌了鸡蛋面和盐,下午在大雪纷飞里开了油锅。
两人自成亲后家里锅烧香的机会并不多,像现在这样的,在家忙一天烧锅的更少了。
芦苇坐着烧火没动地方,锅上徐仲林笨手笨脚的酥鱼,炸东西,炸的模样非常丑。
芦苇的思想是这样的,大家都是人,凭啥别人会你不会呀?不会可以学,重要的是态度跟愿意学习的心。
这不,徐仲林就掂起了锅铲,除了小两口去岳父家吃饭外,那是在家换着花样做吃的。
“你尝尝行不行,”徐仲林铲了一块鱼给芦苇。
“可以了,再炸就有点老了,”芦苇掰开鱼吃了吃酥脆可口的。
“可以我就不炸了,你不是喜欢吃炸排骨吗?俺给你把岳母给的骨头都炸了,”徐仲林说完跑出去的飞快,再进来手里端着篮子,把风干裹好饭渣的排骨放油里。
“晚上吃豆子饭?”芦苇看不怎么需要她烧火了,拍手起身询问打算做饭了。
“成,”徐仲林想也不想的点点头。
芦苇出去舀了三四种豆子出来洗干净,先给放锅里煮软烂了,本来泡泡就行了,这不临时要吃来不及泡,只能煮的差不多了,再把米倒进去煮熟。
晚上一锅豆子饭配着小酥鱼锅子,两人对面在烟雾缭绕里吃开了。
徐仲林不停的给芦苇夹排骨,他自己吃肥肉和鱼,一顿饭吃的温馨且平凡。
吃过饭徐仲林给他娘那屋送了一盆酥鱼,回来洗洗跟芦苇上床了,忙了一年难得清闲两天,可是天太冷了!冻的俩人都没有运动的想法,这不只能点灯熬油学习,芦苇对灯读书给徐仲林听。
读了约么两柱香功夫才住嘴,徐仲林的棒槌手,在被子上一笔一画的学着字。
旁边的芦苇低头认命的缝补衣服,不补不行呀!她又不能事事靠着佟母,生活最终还要自己一样一样承担起来。
忙到一灯油熬完才吹了睡觉,第二日起来没什么事,两人背着筐上府城逛了半天。
徐仲林到了府城什么都不看,第一时间去找卖面人的摊子,这酥头翁出摊不靠谱,高兴出一日,不高兴好几天见不着人,今天一找就在估计看过年生意好了。
“人太多了算了吧!”芦苇看排的长长的队有些咂舌。
“没事我一会就能排到的,”徐仲林头铁的跟人后面,排了许久轮到他了,一气买了十个面人,特有一种财大气粗的感觉。
“给你趁热吃,不是还要去书局买书吗?俺们去书局,”徐仲林把剩下的放背筐里装好。
“你不吃呀?”芦苇问。
“我不爱吃……”
芦苇白了他一眼,“我最不喜欢你这样的,你把你阿娘的精髓学的透透的,以前穷舍不得吃可以理解,现在多吃个面人还能吃穷你吗?”说罢从背篓里拿出一个面人给徐仲林。
徐仲林挠头笑,“俺看你喜欢吃这个,就想着都留给你吃了。”
“我们去书局吧!”芦苇一口咬了面人头口齿不清的说道。
两人晃悠的到了书局,里面有少量的人在走动。
芦苇猫进去趴架子上找书,书体大多数都是繁体字,好多她都不认识,看了猜半天的名字拼凑,最后挑了一本农事书,还有一本廉价的杂记书。
“你拿去结账,”芦苇把书递给徐仲林。
徐仲林去了柜台,书局小二看了他一眼不甚热情的说道,“五贯钱。”
“多少?就这么两本薄书五贯钱?”徐仲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书本自古就贵呀,不是只有我们独开一份,你还要吗?”小二懒洋洋的问。
“要,”徐仲林拿出去钱递给高傲的小二,把两本书放贴身的衣服里揣着。
“这书咋这么贵呀?”徐仲林出来吐槽道。
芦苇给了一个你以为的神情,有些漫不经心的开口说道;
“一般人家读书人从不会买书,他们都是买纸抄书,只有大户人家不缺钱的,才会看见喜欢的书眼不眨的买下来。”
“读书不仅费钱,读书还特别费时间,一个人要是走了读书之路,他三岁就得启蒙,每天四更天起来锻炼一圈身体,然后就是抱着书一直读到夜里才睡觉,日复一日不能间歇,天赋好的这样磨时间还值得。”
“就怕天赋不好的把人读坏了,天不亮读书到天黑,导致他们不伺活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有钱的也就算了,娘老子养着你衣食不愁。”
“没钱的不仅失去一个壮劳力干活,还要每个月省吃俭用拿钱去书院,这样的日子一出就是十几年,最后能出头的就那么几个,所以很多贫民家的孩子是没资本念书的。”
“他们是没资本而不是没资格,家里不停的要孩子,还专门要男孩,就是为了多要生产力,而不是要一个花钱洞窟,所以读书出人头地,第一个就把你这样的淘汰了。”
徐仲林沉默的听着芦苇说话没发表意见。
“你比很多人都幸运,因为你遇见了我,你还得感谢你自己有一颗好学的心,让我对你也看到了一点希望。”
“我愿意把知道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你,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命运,他们没人牵引,一辈子的路都局限在柳林村,种三亩地,日出劳作日落回家,春种秋收交过粮税闭眼等重复的下一年。”
“到将来老了,这把这样重复的经验传授给儿子,儿子过一辈子传授给孙子,一辈辈的就这么在柳林村活着,甚至不知道除了柳林村以外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芦苇说完向上看着阴霾的天空,一时不知道在想什么。
“俺是幸运的,你跟岳父教了俺很多,俺心里特别珍惜高兴,真的芦苇……”
“知道就好,将来成长了可不要反骨呀!不然薛春生的下场就是你的,”芦苇笑眯眯的玩笑道。
徐仲林张了张嘴,想说他不会变的,结果芦苇已经走远了,他急忙追上去,侧头看着芦苇许久也没说出话。
到了庙王爷跟前,这里又比别处更热闹了一些,卖什么的都有,一街红红的东西无不再说要过年了,热闹的氛围也感染了芦苇他们。
“买点窗花跟对联,还有那大红灯笼,”芦苇高兴的对徐仲林说道。
徐仲林一听急忙挤进人群里,在人声嘈杂里大声要了对联灯笼,出来再另外一边要了窗花。
“你要不要那个画糖?”徐仲林激动的指着一个老头手里的糖画。
“那个不要了我也会做,你想吃我回去给你做糖瓜,正好豆庄还剩下不少糯米面,麦苗也没处理完,”芦苇看那糖画有点不卫生,不敢吃怕给自己吃坏了。
“那俺们自己回去做,”徐仲林护着芦苇又到处看了看。
最后去了香料铺子买了一点香料,两人才慢悠悠的回村。
到家徐仲林做饭,芦苇则是蒸了糯米饭,又把带回来麦苗洗出来剁碎,饭好腾出锅洗干净,把拌好的饭苗倒进去盖着。
第二天起来吃过早饭给盛出来,挤了水开始文火熬着,还给晒干的糯米面炒了一碗出来备着。
熬到下午浓稠了打出来,放在干净的棒槌上给来回拽,一直拽的成型不黏糊了,才给拿下来放糯米面里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