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关羽的神话(1/1)
冷藏?曹操感到很神奇,要知道在那几年乐进可是进步最快的武将了。
杨羽说道:“后从征孙权,假进节。
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
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
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
这可是乐进的封赏情况,如果乐进作为一个败将的身份,为什么能在从征孙权以后跟没事人一样升官进爵?而且合肥之战的大功是张辽,除非是乐进在【从征孙权】期间立下不世之功,才能让他的官职食邑不减反增。”
弹幕有人觉得不对:“三国的升官方式很奇怪,不一定是输就会被贬,你看王经输了后就当上了司隶校尉和尚书。”
杨羽反驳道:“别人也就算了,乐进就一草包子出身,寒门都算不上的那种,和曹操也没有半点关系,连旧交都算不上。他要加官进爵只能靠功绩,真打败了曹操不收拾他都算对他特别优待了还加官进爵?你当曹操是司马家那种和士族平分的?收拾个败将还要瞻前顾后?”
弹幕这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图一乐啊,不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谣言?”
杨羽思考了一下说道:“第一蜀汉的史料确实缺失了,导致关羽这些将军们实在是有问题了,为什么这些名将的战绩这么少。
第二,关羽的名气太大了,非常大,但是名气与三国志记载战绩其实不太符合,为了贴合一下,这种言论势必会有的,不止是关羽,很多古人都是这样。
第三,曹魏的名气很大,但是贬低,骂他们的也不少,争议也很大,而且这可是喜闻乐见的场面,元朝时就是百姓听到蜀汉赢了就欢欣鼓舞,听到蜀汉输了就锤骨顿足。这是很正常的。”
弹幕也是很认可的:“关羽的民间威望可是非常高的,这样也不足为怪。”
很多皇帝听了这些话倒是明白了,李世民说道:“主播是要说关羽的神话吧,据我所知,关羽直到我的时代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神。”
宋徽宗说道:“这可是忠惠公啊!”
元顺帝也是说道:“这可是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管淮南节度使兼山东河北四门关镇招讨使兼提调遍天下诸宫刹天地分巡案管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驾前都统军无倭侯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崇宁护国真君。”
(这也是历朝历代加封关羽称号中最长的一个,估计关二爷活着的话,写自己这个官职,给他十次机会都未必能写对了。)
杨羽列出来一个数据:唐朝时关羽只是荆州地区祭祀的一个神,而且还不大。
弹幕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关二爷这个时候只是一个小神吗?那为什么后来这么叼。”
杨羽提了一个问题:“关羽最被人称道的是什么?”
弹幕们不假思索:“忠与义!”
杨羽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关羽的形象正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彻底成为神明的。
宋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市井文学形式——话本,也就是说书艺人讲故事的底稿,民间艺人么,说书主要是为了混口饭吃,当然不能完全按照《三国志》来讲三国,肯定要有自己的艺术加工。关羽的形象逐渐饱满高大起来,忠义和英勇被无限放大,刚愎自用被缩小。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结合宋元话本,写出了旷世名著《三国演义》,将关羽的形象完善美化,并进一步推广。在三国名将中,关羽脱颖而出,以神勇盖世,义薄云天的形象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并且将这样特征的关羽形象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
弹幕们先是不解,然后又恍然大悟,宋明与元清的原因肯定不相同啊。
杨羽接着说道:“明朝官方,受道教神灵化以及民间对关羽忠义的印象,将关羽彻底神化了,明朝对关羽进行了两次册封,万历皇帝册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崇祯皇帝册封“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听着就是很拉风的神仙。
明朝末期开始,关羽又多了一个身份——武财神。
进入清朝以后,关二爷的形象再一次拔高,这与满清统治者有着直接关系。与其他朝代相比,清统治者对关羽的肯定甚至高过了汉人所统治的朝代。所谓上行下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很喜欢读《三国演义》,并且他们常用三国的故事来训导大臣与将士。清朝皇帝前后册封了关羽十次之多,而且在雍正年间,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祀孔子的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武圣人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弹幕也听了这么多,大家都感到很奇妙,如果不是历史的记载,谁又能想到关羽曾经的人间事呢?不过为什么要推崇关羽呢?
杨羽也觉得很奇妙,说道:“无非就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了树立忠义的榜样,宣传忠孝节义等儒家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因此拔高神化关羽的形象与地位。本质上讲,属于一种愚民策略。
此外,民众自身的情感诉求,也导致了关羽形象的变迁。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几乎为英雄观所统治,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对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同时,由于经常遭受战乱,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官吏欺压,老百姓十分渴望能有圣主贤臣来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因此蜀汉集团被人民的情感意愿改造成了圣主贤臣的化身,而这其中关羽的“忠义”是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是古代中国共同推动的结果。”
那么如何评价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