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孔圣之乡(1/1)
……
什么?
陶青青要去挑战至圣学宫宫主?
在听完鹿瑶的话后,李煜的脸色却是陡然一变,顿时有些不太好看了起来。
简直胡闹!
这个小丫头莫不是以为读了自己两年书,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虽说学问不以年龄较高下,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绝对是年龄越大懂得越多。
而且陶青青的身份敏感,她的这一举动其中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大……
不行,他要亲自过去看看!
“怎么了,老爷?”心思细腻的鹿瑶很快便是注意到李煜的异常,连忙开口询问。
“有点事情要办,你跟我出去一趟……”
沉吟了片刻,只见李煜又是改口道,
“对了,顺便把只强也带着……”
“只带只强去吗?那熊大熊二他们……”
“不用,也不是什么大事,就带个只强去就行了。”
“知道了。”见状,鹿瑶点了点头,也不再多问,转身便去叫只强了。
望着鹿瑶离去的背影,李煜眼中也是闪过些许思索。
其实当时让只强改名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好玩。
主要是相较于熊大熊二,只强确实有些奇特!
区区九百年道行,却是有着堪比千年大妖的实力!
越级挑战?
倘若不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傻逼了,李煜还真以为它是某个以妖兽之躯的为主角的天命之子了!
而经过李煜这几年来的观察,也是终于可以断定。
只强的体内蕴含着一丝上古凶兽的血脉!
而这只凶兽名叫……
暗金恐爪熊!
……总之,自此之后,李煜便是对只强有了些许“特殊”关怀。
诸如什么马桶堵了就让只强去修,房子塌了就让只强一个人去盖,心情不好了就多抽只强两下……
毕竟,能者多劳嘛……
老子管你有什么血统血脉!
有多大能耐就给老子干多少事!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就是应该要榨干下属身上一切的劳动力!
所以,这一次李煜又只叫来了只强。
无他,用习惯了。
“老,老爷……您又找我啊……”
被鹿瑶带过来的只强,整个人面上写满了欲哭无泪。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得罪李煜了!
这几年来,就逮着自己一个人身上的羊毛可劲薅啊!
“哈哈,没啥事,随我出去一趟。”
李煜笑了笑,还不等其拒绝,一股滔天的妖力便是迎面将二人覆盖,随之三人便是一同化作一道流光消散。
……
鲁国,位于崤山以东。
是传说中的孔圣之乡。
同时,亦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至圣学宫,乃是当今的儒家圣地!
传闻乃是由孔圣大弟子颜回及亚圣子路、子贡等人所创。
同时以孔圣言行《论语》为本,镇压儒家气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学派亦是人才辈出。
最终由朱熹朱文公整合《孟子》、《大学》、《中庸》与《论语》,奉之为四书!
编《礼》、《易》、《诗》、《书》及《春秋》为五经。
终成一代儒家经典。
而鲁国也因为其特殊性,成了一座类似于现在的梵蒂冈的圣城。
无人敢侵,无人敢辱!
毕竟,鲁国虽小,但身为儒家起源,亦有无数大儒甚至是亚圣的坐镇。
更何况,作为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谁敢冒犯,那便是天下之大不讳!
一番笔诛口伐之下,任谁都受不了。
毕竟,哪怕是现在。
一群人敲两下键盘都可以令一群人逼疯跳楼。
更别提,是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书生了,言语伤人可不是开玩笑的!
……
此刻的鲁国,可谓是热闹非凡,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辩论。
毕竟,儒生论道,还真就是坐下来论道,而非打打杀杀。
只见其中一个地方,此刻正围满了人山人海,其中则是两人在激烈的辩论。
其中只见一人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随后便听另外一人连忙开口,“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经典的两小儿辩日论题,只不过这次换成了两个大人。
同时他们的论题也并非是局限于日什么时候离人近这么浅显的问题上面。
而是更进一步的,根源问题。
“我认为孩童们的辩日并没有什么问题,体现了他们对于真相最古朴的认识!”其中一人率先开口。
“你说的对,但是他们也不应该说出‘孰为汝多知乎?’这样的话,反倒是孔圣不能决也,更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一人也是针锋相对。
“孔圣是值得我们学习,但儿童的发言,对于知识的渴求也同样重要……”
“你说得对……”
“你说的对……”
“不不不,你说的才对……”
“……”
两人的辩论从天南谈到地北,可谓是激烈万分。
而这也仅仅是鲁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辩论满大街可见。
“你说的也对,但是你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我个人还是认为这个意大利面就应该拌42号混凝土……”
“也对,可是梵蒂冈的人口只有801人,仅澳大利亚就有4700万只袋鼠,如果袋鼠决定联合乌拉圭入侵梵蒂冈……”
“……”
不过虽然辩论随处可见,但此时此刻,绝大部分人的核心论点还是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柳龙先生可真是够狂的啊,区区一介女流之辈胆敢如此的肆意妄为!”
“就是就是,她以为她是谁呀,不过是辩倒了几个插标卖首之徒,居然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还敢来挑战我们至圣学宫的宫主大人!”
“对呀,要我说,就该来几个真正的大儒杀杀她的士气,让她知道女人就应该好好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抛头露面!”
几个四五十岁秀才模样的中年男子,相互喝着酒,如此愤恨地说着。
但是他们的对话很快便是招来了另外一批人的反驳,
“这位兄台此言差矣,我倒是有幸见过那柳龙先生几面,虽为女儿身,但其气度之卓越,谈吐不凡,确实是称得上夫子一称……”
“而吾反观几位兄台,面黄肌瘦,身形佝偻,虽着儒衫,却也是漏洞频出,莫说是追寻那勤俭之风,反倒是有那几分传说中那孔乙己之风采……”
只见来人侃侃而谈,三言两语便是将几人驳的哑口无言,最终只得灰溜溜地离去。
确实,这种人最常见不过。
人到中年依旧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不去自我改进,反倒是认为是这世道不公。
每每看见他人过得比自己好,便是一副人间清醒的姿态,立于制高点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