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家族企业(1/1)
陈桂香看了看记录本最后一页,“总共是387台电视机,彩电145台,黑白242台。
已经付款但没有发货的有20台,总数是407台。”
李玉栋在心里算了一下:“这407台电视机,每天租金552元,一年就是15万多,但实际上不可能一直都有人租,一些时间长的租客可能会选择不还租,直接购买。
所以一年估计也就10万吧。”
“10万在91年可不是小数目,可以在北经、让海、深市买两套大约50平方米的房子。
现在没有多少大房子,都是标准50平方米的。”
李忠相有些着急地说:“桂圆,明天我去收废品,家里就交给你了。
二十多台电视机不知道要几天才能收到。”
陈桂香对钱很敏感,她想了个办法:“这次我们把回收电视机的价格提高一点,设为15块吧。
有几个人上次就要求15块,而我们只出10块没卖掉。
我记得那个地方,玉栋,明天你在家看着点,我和你爸一起去争取多收一点,这都是钱啊。”
“还是我一个人去吧,玉栋才这么小,到时候有老乡来送废品,他忙不过来。”虽然儿子最近给了他很多惊喜,但他毕竟只有十五岁,这么多事情,怎么放心呢?
李玉栋想,我都几十岁了,只是看家和收废品,没什么大不了的:“爸,你放心,送废品的都是老乡,不会出事。
而且我这么大了,也该锻炼一下,不是让你们陪着我做事的。”
李忠相瞪了眼李玉栋:“你多大了,十五岁了吗?”
李玉栋立刻焉了:“是啊,这年龄是个问题。”
“怎么啦,古代还有十二岁的宰相呢,收废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称称重量,记记数,儿子教我的方法,不会弄错的。”陈桂香一直觉得在家收废品看不到钱,心里不踏实。
现在电视机的押金已经有九万多了,以后收入每天有几百,坐不住。
在家,大事由父亲做主,小事由母亲做主,这次小事陈桂香说了算。
但李玉栋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爸,还是不行啊,现在一天订单都超过20台了,以后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来租的会更多。
只有你们两个人收电视机根本完成不了。
你看怎么办?不能放弃这笔生意,如果别人也搞租赁电视机,我们亏大了。”
陈桂香也觉得有道理:“是啊,不能把生意白白放弃。”
李忠相无奈地说:“可我们只有两个人,一天最多也就收十几台。”
李玉栋装作思考了一下:“爸,你说得对,两个人最多只能收十几台。
那我们就招人吧,我们家三个人再怎么忙,也只是这样,现在老乡们都信任我们,都把废品卖给我们了,我一个人在家也处理不过来。”
陈桂香瞪了李玉栋一眼:“招人不要钱,工地都涨价了,小工以前15块一天,现在都要20块。”
李玉栋无奈:“妈,我问你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是忙不过来吗?”
陈桂香嘲笑地回答:“这么愚蠢的问题你也问,不是忙不过来还会在这里讨论吗?”
李玉栋认输:“好吧,我换一个说法,现在是不是有很多电视机的订单堆在家里,而且以后工人对电视机的需求也会很大?”
“是的,每到一个工地,工人们都急着问,什么时候有电视机,一定要先帮我留着啊。”母亲有些骄傲地说道,每天都有人赞赏,求着的感觉真好。
“那我这个小学三年级的给你算一算账,现在请一个工人我给他20块一天,让他送电视机,一次送8台,每次1个小时,一天工作时间算8个小时。”
陈桂香打断了李玉栋的话:“怎么可能只有8个小时,他们工地上至少要10个小时,我们这里轻松点也要12个小时。”
李玉栋不反驳,继续说:“好,我们算12个小时,除去吃饭和休息,算8个小时,那么一天可以送8趟,总共送64台电视机,每台1块,就是总共64块,扣掉工人工资20块,我们还能赚44块。
现在,你说请人是亏还是赚?”
陈桂香听了李玉栋的算计,觉得有些道理,但作为家庭的实际管理者,她不会那么轻易认输:“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找到可信任的人可不容易,不是人家中途就跑了。”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的。
李玉栋听说过箱子里的钱被秘书或者下属拿走了,损失几十万,这种情况很常见。
那些外国人和港人一直按照外国的规则行事,觉得让小弟捧包包之类的事情很牛逼。
这样一来,就给了一些心思不纯的人留下了机会。
"要不打电话回去,喊江林来吧,顺哥家的红宝,财宝也可以喊过来。”李忠相提议道。
江林是李玉栋的大伯儿子,也是李忠相的亲侄子。
顺哥是李忠相的连襟,家里三个儿子,红宝全名叫宁红星,财宝是小儿子,全名叫宁财星。
这几个人都是成年的亲戚。
李忠相一直希望能照顾家里的人,只是以前没有能力,而且在这边捡废品的时候,一直在亲戚中被看不起,更不用说照顾了。
"江林来干什么?难道你忘记了他对你的态度吗?"陈桂香第一个反对,他们知道江林和李忠相之间的原因。
农村亲戚间常有一些矛盾,不过这个江林曾经指着李忠相的鼻子骂他,还占走了李忠相分得的房子(当时李忠相成家时,他们盖了新房,没和大伯住在一起,但两家的房子挨在一起)。
这件事陈桂香一直没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