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宿夏谨(1/1)
但宿明知道,若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没人会细说来龙去脉。
毕竟祖母的死因、老妪损失的双腿,或许还有自己没听到的事。
都源于这段历史,对他们来说,并不值得回忆,甚至是痛苦。
来到一处院子,宿无涯放下轮椅,蹲在老妪身前,示意身后的宿明过来,轻声道:
“不说这个了!都过去了!今天还带了一个人来看你!”
宿明从两人身后走上前,蹲在老妪身前叫了一声:
“老夫人好!”
“你是夜儿的孩子吧,都这么大了,应该叫我姑祖母!”
老妪和蔼的开口,脸上尽是慈祥的笑意,手上抓着宿明的手,轻轻的拍了拍。
“是,姑祖母!”宿明重新叫了一声。
看着老人慈祥的面孔,比宿无涯苍老许多,双手也是皱巴巴,没有血色!却异常亲切!
“和你爹一样,都是乖巧懂事的孩子,眉清目秀的,长得更像玥璃多些!”
老妪带着笑意开口,盯着宿明看了一会,又看了一眼宿无涯。
“是啊,我们家的孩子长相都和母亲更像一些,”宿无涯点点头,也笑着回答。
“我倒是觉得你和大伯更像,特别是这个年纪,连做事也越发相似!”老妪意有所指的开口。
“唉!这可能是命运吧!”宿无涯叹息一声,简短回答。
老妪也没有继续聊此话题,而是看向身后中年男子,轻轻招手,然后对着宿明说道:
“晋幸,这是你夜表哥的孩子,他小的时候你见过的!”
中年男子走到老妪跟前,脸带笑意的盯着宿明看。
宿明起身向中年男子再次行礼道:“表叔!”
男子依旧不语,手上比划着什么,宿明不明其意,心想难道是语言障碍?
“不要怪罪他失礼,都是我没有护好他,让他从出生就失语,口不能言,身子也比常人弱一些,好在行动还算正常!”老妪对宿明解释。
随后又开口对男子说:“将我推到静心亭吧”
“姑祖母,我来吧,您指路就行!”宿明抢先走到老妪身后,对着老妪说道。
“也好!那就辛苦你了!”老妪笑着回答,没有拒绝宿明的好意。
“这是做晚辈应该的,都是一家人,姑祖母这样讲让我惭愧不说,还显得生疏客气了!”宿明推着老妪一边走,一边俏皮的回答。
后面跟着宿无涯与陈晋幸二人。
“对!对!都是一家人,是姑祖母说错话了,”老妪坐在轮椅上,笑盈盈的回答。
“姑祖母没有说错,是我错了!”宿明再次说
“你倒是把我弄糊涂了,你刚才还讲我说得不对,那你说说看,你错在哪里?”老妪一脸疑惑不解,好奇的问。
“姑祖母,我们有好些年没见了吧!”宿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问出一个问题!
“有六七年吧,我记得那个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子!”老妪回答宿明的话,却更加疑惑!不知道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一家人是不是需要多走动,关系才会亲近!”宿明又问。
“是这个道理!”老妪配合回答。
“因为六七年没见感情才会有些生疏,而您是长辈,自然没有长辈看望小辈的道理,于情于理都是小辈看望您才是,所以是侄孙错了!”宿明脸带笑意的回答!
“你呀,说话和你姑姑一样,一套一套的,先不说有没有理,但姑祖母听了很是喜欢。”老妪回头看着宿明回答,褶皱的脸上尽是笑容。
可以看出,老人对这一套很是受用。
不多时,几人来到一座亭子,其中有木桌椅子,桌上有茶具,地上铜炉燃烧,炉上有冒着热气的提水壶,亭子四周有竹帘,应该是避风所用。
宿明将老妪推到桌旁,准备去拿一角铜炉上的提水壶,打算泡茶。
宿无涯见状,直接先开口,表示自己泡茶,随后在桌上捣鼓起来。
一旁的老妪见此,无奈的摇头笑了笑:
“你祖父年轻的时候爱喝酒,不知从什么时候改为喜茶了!”
“或许喝茶更能静心吧!”宿明不知作何回答,却又不能失礼,就随意说了一句。
宿无涯若有若无的瞟了一眼宿明,继续摆弄茶具。
“不知喝茶能不能看透想不通的事情,”老妪暗有所指的说
宿明听这话有些阴阳怪气,不知道在自嘲还是在说宿无涯。
“在侄孙看来,想不通的事情就先记上,或许来日就看透了,或者忘了呢!”宿明端了一把椅子坐在老妪旁边,笑着回答老妪的话。
“你这回答倒是有趣,比我们这把年纪的人看得透彻!”老妪轻笑的回答
“可能侄孙经历的事少吧,少年人一般都想得简单了些!”宿明回答
宿明一愣,那我前几天一直想那么多问题干嘛?
想人生目标?闲得蛋疼?吃吃喝喝,练练武功不好?摆烂不香吗?
想爸爸去哪了?妈妈是谁?想出来又有什么用?父子重逢,上门认亲?
宿明对前几天的自己,简直嗤之以鼻。
“果然,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宿明暗叹。
“想得简单是好事,但生在我们这样的人家,你有该肩负的责任,注定不能过无忧的生活。你若弱小,是会被人吃掉的,甚至失去很多东西。还是要把修炼放在心上,你若强大,才有能力保护自己以及想保护的人,你今日来做客,本不该与你说这些,或是想到了很多旧事,才多言了几句,你不要厌烦才是。”老妪和蔼的开口,口中说着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宿明在一旁认真听着,心中认同老妪的话,不管在哪一个世界,都如老妪所言。
强者才配谈仁义礼法,因为强者有制定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能力,才有资格将仁义道德,化作规则,让其他人来遵守。
宿明点头道:
“姑祖母愿意把道理讲与侄孙,那是侄孙的福份,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厌烦!”
宿明不去反驳老妪的谆谆教导,没必要用自己浅薄看法,去反驳别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毕竟是好意,对错与否自己筛选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