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卢家男人不能去(1/1)
“我毕竟是一个人,也就是力气大了些,但别的本事也没有,这次可不能跟上次那样。”
“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
大队长和老支书异口同声的说。
夏青青想了想,说:“上一次去山里的人太杂了,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挑选,不仅要年轻力壮,也要服从安排的,不然,很有可能会因小失大。”
上一次的那个什么富贵,若不是自己恰巧在一旁,很有可能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五个。
卢长松是上一次上山围猎的领队,没有谁比他了解的更多了,那次回去,做了好几天的噩梦。
他一听夏青青这要求,立马举双手赞成:
“我同意。”
妇女主任瞪了她一眼:这个傻侄子哟,你没看大队长和老支书都没有表态的吗?你同意个什么你!
大队长和老支书都对上次吴富贵遇险一事心有余悸,这一次就算夏青青不说,他们本身也想着精简队伍的。
老支书说:“好,这一点我们答应了,夏知青,你还有其他的要求吗?”
“卢长发和他的三个儿子不能去。”夏青青提出了他的第二个要求。
“为什么?”
妇女主任和卢队长同时发出了疑问。他俩个都是卢家人,对这事很关心。
“不为什么?如果要去围猎,知青点的夏志鹏一定要去,他也是这次安全的保障,他的能力绝对超过耿老猎人。
可是他与卢长发一家的矛盾,你们都知道,为了这次安全的保障,我坚持这一点。”
卢长发一家如何宠受卢春丽,大家有目共睹,夏志鹏如何拒绝卢家的提亲,卢春丽又是如何纠缠夏志鹏,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如果到了深山,卢家父子如果故意与夏知青作对,那结果可能不堪设想。
大家都沉默了。
最后还是老支书说道:
“夏知青,你看看,让他们家去一个人行不行?”
夏青青摇了摇头:“给你一个不定时的炸弹,是你,你敢要?”
大家是去打野猪,不是搞内耗,一家没有是非观念,放纵自己妹妹(闺女)没脸没皮的胡闹,这样的人,放在自己的队伍里,那就是一个隐患。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受自家那个糊涂妹妹的挑唆,无缘无故的到时候算计夏志鹏?
明明知道是个隐患,还要带着他们,她是不是傻?
她的主要精力肯定就在抓野猪身上,哪有其他心思防备自己人的暗算!
若是让她带着些隐患上山,那她恕难从命。
不是她不懂人情事故,上深山有多危险,他们这些人应该知道,别看上山前说得天好地好,一旦缺了胳膊少了腿,或者更严重些的出了人命,那些人都有可能把锅甩到自己身上。
一个人做了一百件坏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可能会受到大家的表扬。
但一个人如果做一百件好事,如果做了一件坏事,就有可能受到大家的一致攻击。
夏青青想帮助这些村民,但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不是圣母,可不会因为他们是村民,有无底线的去帮助,然后给自己惹一身的牢骚官司。
她虽然有些本事,但大山里危机四伏,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吴富贵那次侥幸,大家全须全尾的进去,再全须全尾的出来,但这一次,谁敢打包票?又不是贱得慌,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弄得鸡飞狗跳才算开心。
沉默了一会儿,老支书说:
“好,你的要求我们明白了,这两天,你准备准备,我和大队里也挑挑人。”
夏青青点点头出去了。
留下的几人面面相觑。
妇女主任首先开口:
“不让卢长发父子四人去打猎,这好像有点说不下去吧。”
“可是夏知青说的也有道理,要是到了山上,那卢家父子不听指挥,或者与夏志鹏发生了冲突,这事儿还真不好办。”大队长觉得他是站在理上。
老支书也是偏向夏青青的:
“也不怨人家夏知青想得多,你看那老卢家都干了些什么事。为了个闺女,脑子都不要了。真要是在山上犯起混来,这事可难办!”
卢长松也有些为难,他是听自家媳妇说过苗菊放过狠话,要怎么着人家夏志鹏,这要是有个万一?!!
“要不,不让夏志鹏参加?”
大队长一听,当即就否决了:“你觉得以夏知青那护短的性子,不让夏志鹏参加,她会同意吗?”
老支书沉思着对卢长松和妇女主任说:“要不,你们给卢长发两口子做做工作?”
卢长松和妇女主任都有些为难。妇女主任说:
“支书哥,不是我不想去,就苗菊那人吧,无理还能搅三分,何况这不让他家人去,也说不过去。”
卢长松也说:“是呀,这不让长发哥家的人去,这,这,这我说不出口啊。”
妇女主任说:“要不咱们不让知青们去?往年没有夏知青,咱们不也一样,去上山围猎吗?”
老支书看看卢长松,卢长松也是这个意思。老支书沉默了。
大队长看了看老支书,见他沉默,他也不说话了。
李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记账的,他也垂了眼皮,没发表什么意见。
散会时,老支书说:“就这样吧,既然大家都觉得有没有夏知青都一样,那就还按原先那样去山上吧。”
卢长松问:“那知青点的知青还让他们去吗?”
老支书说:“随便他们,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
散会以后,大队长和大队支书一起回去,大队长问:
“叔,你咋又不愿意让夏知青参加了?她不去,还能打到那么多猎物吗?”
“长根哪,你难道没有看出来吗?为了维护卢家的利益,秀琴和长松都不同意夏知青的提议。”
妇女队长的名字叫卢秀琴。
“而且上一次,有些人也不认可夏知青的作用。这一次让他们自己碰碰壁,也就可以分清大小头了。”
老支书悠悠地说,如果此时给他一把鹅毛扇,怕是他那神情就可以扮诸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