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花开两朵,兵分两路(1/1)
明末时期,陕西发生变故从而导致了这座大厦彻底坍塌,所以修复好龙脉以后,
该地区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军队和粮食问题,因为后来的起义军大多出自此处。
而御史高弘图既不依附东林党,也不向阉党谄媚,再加上他是巡按御史,
负责监视和考察陕西布政使司张崇礼,对于改革,此人正是不二之选。
“天人可有治陕方略,在下愿竭尽所能,匡扶江山社稷!”
高弘图双手抱拳,眼中充满炙热的目光。
郑煜开始为他分析道:当年太祖皇帝设置军户屯田制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保障大明江山在战时有充足的兵源,
其二便是为了避免百姓受征兵之苦,所以军户家庭世袭芒替。
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军户屯田制有以下弊端,首先:有些百姓被强征入军籍,
他们本想安分守己的生活,可奈何被地方官员用作充数从而丧失积极性,
且有些人当年参加军户是因为无饭可吃,现在生活富裕了想转行又不允许。
有门路的行贿官员更换户籍,没门路的大都跑路,或落草为寇。
弊端二: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朝廷分给军户的土地被抵押或者出卖,
地方豪绅使用各种手段盘剥他们手中的土地,此种情况愈演愈烈。
最后一点:有些地区长时间的和平使士兵无仗可打,军纪松散。
他们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军官们更是假公济私,勾结官员,
让这些士兵为自家充当免费劳工,从而严重的削弱了明朝士兵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因贪官污吏横行导致了其中最严重的两个结果!
而第一个弊端则是制度上的原因。
说完郑煜吸溜了一口杯盏中的茶水,高弘图奋笔疾书记录下来后,
眉头紧锁,愤然拍桌感叹道:
“这群蛀虫!吸食我大明江山骨髓!真恨不得将这些贼子全部杀光!”
“高大人不必动怒,太祖皇帝当年面对贪腐,杀的整条秦淮河都被染红了。
以史为鉴,严刑酷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如今,迫切需要一擎天立柱,
无惧谄佞之辈,丈量田地,收回那些被霸占的军田,让军户之家有田可耕!
而此人,非高大人莫属!!”
高弘图站起身,坚定的目光中带着冷峻:
“高某责无旁贷!天人先是帮助陕西除魔卫道,如今又为我指明方向,
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郑煜的心中早已谋划好,继续抿了一口茶水后,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高大人,我还真有件小事要麻烦您!”
随后,他从异空间内取出了笔和本,脑海中的思绪如同瓜蔓一般蔓延: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刘文秀,孙可望,艾能奇,王嘉胤…
写好之后递了过去。
高弘图不解的问:“天人,这些人都是?”
“他们都是贫苦农民,我想请高大人为他们安排一些小吏,跑跑腿之类的工作,
总之能有个温饱即可。”
历史上李自成等人都是因为吃不起饭,逼上梁山起兵造反,如果能够吃饱穿暖,
又有谁会放手一搏呢。
而这种事对于一个御史巡按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毕竟不是叫他们去做官。
高弘图点了点头:“天人放心,待吾抵达西安后便办理此事。”
“还有一事高大人需格外注意!”郑煜又给高弘图讲述了这几天看到的红丸,
药丸中含有红铅,古书记载,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
据说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身体机能。
后来经过现代的医学研究,红铅就是四氧化三铅,属于二类致癌物。
高弘图听后,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一个人:“鸿胪寺,李可灼!”
郑煜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红丸案”,正是这个小药丸在大黄的加持下,
送走了天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如此害人之物现在又在陕甘地区出现,
这其中必定有什么隐情,所以必须及时消除。
两人交谈一番过后决定兵分两路,高弘图负责恢复军屯生产,而郑煜去追查红丸源头。
根据手下探子提供的信息,他们最终将传播源头锁定在了明末黄埔,名将辈出之地榆林!
当时,榆林乃边防重镇,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横穿整个区域,东起清水营,西至花马池。
这里常年打仗,不适合居住,盛产各种刀客、盗匪和戍边罪犯,
且时常与北方瓦剌发生摩擦。
英雄的城市,英雄辈出,明末时期,榆林的历史人物可以汇集成一本大明猛将传。
................................................................................................................................
郑煜回到了下榻的西风醉酒家内,戚元升和郑援民也没休息,正在院子中探讨武艺。
自从出行以来,尤其是得到了手枪后,郑援民曾经苦练的三尖两刃刀已经成为了摆设。
两人吃完饭无事,在院内切磋了一番。看到郑煜回来,戚元升大步上前:
“恩公!我已辞去职务!官场尔虞我诈,如不嫌弃,在下愿追随恩公!”
戚元升身手不凡,为人正直勇敢,眼下团队中已经有了打杂辅助和ADC,
正好欠缺一名近战打野,况且这次前往陕西榆林,那里民风彪悍,丘八横行,
正好缺一名武将向导。
“我正有意拉拢总旗,看来我们心照不宣啊!”
郑煜拉着两人向屋内走去,边走边为二人说起了前往榆林的计划。
第二天清早,与高弘图告别后,四人小队朝着西北方向前行,戚元升曾经去过几次榆林,
他们不必再过关隘,只需沿着栈道一路向北,两地一个在陕西最南,一个在最北,
全程共计一千六百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