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救杨龙友家三十口(1/1)
赶到家中,来人直接行礼。
取下斗笠,分明是一洋人。
只见他行礼后,说:“我的汉名叫‘何大化’,葡萄牙人,福州天主教堂“三山堂”神父。”
天启年间,在融儒家士大夫与天主教徒于一身的杨廷筠影响下,相国叶向高的长孙益藩君捐资兴建“三山堂”,就位于福州城内宫巷。
我:“你好!”
何大化:“我在应天书院访友,接到飞鸽传书:杨龙友家人出事,让你帮助解救。”
最先慌的是香君,她追问:“那他的夫人李贞丽呢?”
何大化:“她还在杨龙友身边,但是处境不是很好。”
我:“说说具体情况。”
何大化:“这里有一份中文版情况介绍,但是字很小。”
香君马上拿来一个放大镜,字就看得清了。
原来杨龙友领着李贞丽先行赶到福州,还有家眷三十余人晚了许多天才出发。
在郑芝龙等的引荐下,他任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与很多少壮军人交好。
其中就有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世称“国姓爷”。
弘光政权灭亡后,阮大铖跟着马士英则跑到杭州,一起尊潞王朱常汸为“监国”。
但是,在清军兵临城下时他立即下令投降。
阮大铖建议投鲁王朱以海,鲁王不允。
马士英遂自己招募反清将领,突袭杭州,无奈水战失败,功亏一篑。
他们又想到福州的隆武帝,奈何自己名声太差。
郑芝龙、黄道周、杨廷麟、何腾蛟等人坚决不让他们进入。
天下已经没有他们的去处,只能各自找寻生路。
绝望之下,马士英削发为僧。
传说是被阮大铖出卖,被清军捕获。
马士英视死如归,被剥皮示众,也算是条汉子!
阮大铖就不同了!
福州城外,他见到赶路的杨龙友家属。
又得知杨龙友在军中任职,重新燃起希望。
他首先安排杨龙友的家属在溃兵军帐中,再派人送信,希望杨龙友代为求情。
杨龙友苦马、阮二人久矣,大义面前他不再糊涂。
马士英是亲戚都没去求,何况阮大铖这种小人。
现在军务繁忙,从阮大铖手上救出家人只能拜托我和香君。
香君情绪比较激动,大骂:“又是这个阮大铖!”
我对何大化说:“请先用餐,我去安排。”
何大化:“我也应该回福州了,与你们同行。”
天下已经难以容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福州必须去。
我唤来林铮,叫他即刻飞鸽传书福州赊刀人——解救杨龙友的家人。
来到父亲书房,叔父也在。
我伤心的说:“隆武朝危急,我要赶去福州,特来拜别。”
父亲:“跑马场的那批快马派上用场了。”
叔父:“现在水路已经被封锁,每人两匹马,轮番驾驭。”
从书房出来,我赶到不远处曾老家。
曾老看到我,问:“有急事吧?”
我:“剩下的六十位白衣剑士,我想带一半到福州。”
曾老:“《追风营铸器谱》的秘密不守了?”
我:“如果大明所有力量都被消灭,抱着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目前守住的,也只是长久以来的传说。真要开启,必须有精锐大军护送。到处打仗,交给谁都不合适。”
曾老:“你主事,想好了就勇敢去做。把吴家兄弟留下来,我有大用。”
得到曾老的认可,我就放心啦。
找到常芸,将腰牌交给她。
我说:“从各地调白衣剑士三十人,十日内赶到福州待命。”
常芸:“是。”
就在这个时候,香君过来给常芸送汤。
香君:“姐姐,该喝汤啦。”
常芸:“都快生了,就没有必要再吃补品啦。香儿,他此去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身边如果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家里头会不放心。我身子不便,你就陪相公走一趟吧!”
香君看着我,我看着常芸。
我:“李贞丽对香君有养育之恩,此次营救可以去。”
香君点点头,常芸便满意了。
吴氏兄弟留下协助曾老,肯定是大事。
我、香君、林铮、何大化骑上快马,直奔福州。
中途休息间隙,三叔传来消息:“隆武朝湖广总督何腾蛟收编大顺军余部。”
真是振奋人心,如果连张献忠余部也能收编就好。
待我们赶到福州,见到有百姓逃散。
城中风声鹤唳,暂未见有人和我接应。
林铮:“刀主,不会耽误太久。”
香君:“朝宗,喝口水吧!”
她这一提醒,几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水壶好久没有打开过。
半炷香时间后,三十位白衣剑士和赊刀人信使几乎同时赶到。
赊刀人信使走到林铮面前:“阮大铖设下圈套,五名兄弟正在苦战。”
此行白衣剑士头领上前一步:“追风剑士温龙飞前来听命!”
我:“跟赊刀人信使走,救人!”
赶到阮大铖在城外的营地,发现这里居然还有观望的清军。
看来阮大铖就是个投机分子,他叛变了!
五位赊刀人各有负伤,依然死死的将杨龙友家眷护在中间。
看到我们,清兵攻了过来。
首先是一波箭雨袭来,被白衣剑士的盾牌挡住。
进而是火枪齐射,那盾牌居然也挡得住。
对方慌了,从未见过这种材质的盾牌。
毕竟是久经沙场,清军首领果断下令“冲”。
对方暂停箭矢和火枪,我们的优势就很明显。
这些人哪是三十白衣剑士的对手,林铮很快就与阵中赊刀人汇合。
敌人越来越多,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
一炷香过后,我方开始出现死伤,由不得不紧张。
因护着香君、何大化,我攻杀受阻。
见家眷全都安然无恙,温龙飞大吼:“我们掩护,准备撤退!”
众人边打边撤,可是撤向哪,哪里就冒出很多清兵。
武功再高,也怕群刀。
正当我们举步维艰时,清兵背后有“郑”字旗队伍杀出。
领头的身穿银甲,皮肤略白,面目端正,右手拇指戴着一个大的骨制指环。
漂亮!是郑芝龙的手下赶到,形势瞬间逆转。
阮大铖残部和清军见情况不对,朝同一个方向溃败。
杨龙友的家眷救出来了,清军也赶跑,大家欢呼雀跃。
追风营三十剑士即便有特殊盾牌,也付出了两死七伤的代价。
赊刀人只剩林铮和另外两位,其余全部战死。
“郑”字旗领头上前,问:“阁下是谁?”
我答:“归德侯朝宗,受杨龙友所托解救其家眷。”
他答:“在下郑成功,刚刚发现清军聚集。”
原来这就是郑成功,幸亏有他。
打扫战场之后,郑成功便将部队带回。
我们掩埋六位牺牲的兄弟后,则护送家眷去找杨龙友。
风还没有散尽血腥,泪光闪过,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