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上皇近侍众生相(1/1)
做为景泰朝的老阴逼人物,孙太后最大的本事就是很能忍的,哪怕你踩到眼前她也能趴草丛里完全不动。对于朝廷官员的几次奏请,孙太后直接采用了无视的方法搁置不理。
准备到差不多了,朱祁钰决定出手。于是,在胡濙再一次请旨遣使出发时,朱祁钰同意了奏请。
罗绮、李实二人以送阿剌使者回瓦剌的由头,起程出行往也先的老巢黑松林而去。
经过一番思考,朱祁钰下达命令调锦衣卫卢忠、刘聚回京,并命令在大同、宣府一线寻找合适的场地由锦衣卫接管,为存储传播天花瘟疫的载体准备地方。
同时,又命令刘永诚安排心腹宦官亲自往卢忠、刘聚二人处传达皇帝口谕的密旨,为自己发动对朱祁镇的“总攻”做准备。
对于从完者脱欢等人口中听到了一些消息,对照着行使潜出任务的达官、夜不收带回来那或真或假的信息大致拼凑出了一个概况。
曾经锦衣玉食的正统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后,身边就只剩下了一个叫袁彬的锦衣卫不离不弃誓死跟随。朱祁镇在塞外时的居所“止毳帐敞帏,旁列一车一马,以备转徒而已”。就在这种情况下,袁彬在达贼军中尽力维护,让曾经的皇帝主子朱祁镇能过得舒服一些。
塞北呼气化雪,撒尿成冰的寒冷冬夜里,朱祁镇夜间常常被冻醒,一双脚从早到晚就没暖和过。而袁冰将朱祁镇的脚放在自己胸口,为朱祁镇落难的皇帝供暖。
另一个一直追随着落难天子的近侍达官哈铭,曾经和父亲一起担任大明通事,随同指挥吴良出使瓦剌时被强行留了下来。土木堡一役后被俘的也先身边侍从跑了个干净,好不容易有个被瓦剌人带过来的认人的宦官还成了也先的忠诚走狗。于是哈铭被人想起,有了近身侍候朱祁镇的机会。
因为通事的身份,哈铭更多的成为了在朱祁镇和也先两边跑腿办差的小厮身份,只是哈铭为人心直口快不讨朱祁镇喜欢而已。
喜宁、李铎曾经奉朱祁镇命令找到在紫荆关的李永昌讨要了些好衣服换洗,没曾想回程被伯颜帖木儿的家人给抢走分掉了。此时还搞不清楚自己身份的朱祁镇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命令哈铭去讨要。
身知处境堪忧的哈铭自然不肯惹麻烦,衣服没讨回来没关系,正统爷朱祁镇能在瓦剌军中这么活着不就是靠着伯颜帖木儿一直反对拿他宰了祭奠大元先祖吗?
开导朱祁镇的哈铭两三句话没能让朱祁镇明白事理,反而换来朱祁镇亲自操木棒一通猛揍。
住在旁边的伯颜帖木儿妻子听到消息后觉得不合适,于是要求家人将好衣服全部交还给正统帝朱祁镇。拿到衣服的朱祁镇还没高兴几天,却被听到消息的喜宁又带人过来卷走了所有的衣服。
这个时候朱祁镇才明白哈铭的劝谏是正确的,自己想要取回衣服的行为就像是在虎口夺食一般愚蠢。
开始慢慢明白自己处境的朱祁镇才在各种磕磕碰碰中开始信任哈铭,甚至许诺回朝之后让哈铭做都指挥。
哼哼,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封官许愿结交人心,自己一个朝不保夕的人凭什么给人封都指挥?
另外一个浑号沙狐狸的官军每日负责为朱祁镇安排饮食,打水找柴火干些杂役一般的活计。
靠着沙狐狸、哈铭两人在瓦剌军营里装疯卖傻哄达子开心,朱祁镇才少受了很多罪。
而本该死在大同的通事指挥岳谦和忠勇伯把台也偶尔能有机会过来见一见朱祁镇,除了轻声劝慰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做。达子看管的紧,达官想要靠近一定会被认出来是陌生人而被盘问,夜不收想接近就更不容易了。
战败的也先对朱祁镇也不算刻薄,甚至可以说还比较客气。按照完者脱欢等人的说法“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做筵席一次,逐日进牛乳马乳。又进窝儿帐房一顶,差达妇管起管下”,比起被俘的其他军民可谓天壤之别。
甚至于在达子老营里,朱祁镇或坐暖车,或乘马,行径途中遇到的达子、达妇的,都会马上向朱祁镇叩头请安。达子有抓到什么野味都会跟奶子一起送给朱祁镇。
就是也先每次宰马设宴时都会先安排给朱祁镇奉酒食,自己弹虎拨思儿唱曲,知院阿剌、伯颜帖木儿,大同王、赛罕王等人纷纷跪拜奉酒。
即便得到礼遇,朱祁镇仍然经常一个人发呆。同为男人的也先于是亲自提亲要把自己妹妹嫁给朱祁镇,也先自己就直接成了大明皇帝的大舅哥了。
不得不说也先的算盘打得挺精,知道灭不了大明迟早要跟朝廷议和的也先可以凭借嫁妹的办法缓和与大明朝的关系。难不成将来大明朝谁还能发兵来打正统皇帝的大舅哥不成?
再者,自从被俘后正统皇帝是正经没碰过女人好长时间了。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食髓知味,平日里在皇宫十几个妻妾每天洗白白了等着让他宠幸的。现在几个月没碰过荤腥,他朱祁镇怎么受得了?如果睡了自己的妹子之后能乐不思明安心留在蒙古了,岂不是有可能配合自己这个大舅子完成“一统大元”的伟大事业?
可惜朱祁镇身边有个袁彬提醒不能成了外族人的女婿,避免使自己丧失了气节还会受制于人。更不能因为娶了外族女人使百姓认为正统皇帝是个贪图男女之欢,背弃祖国的人。
即便也先再次送上六个瓦剌美女侍候,也被袁彬给搅黄了。朱祁镇明白了也先的计策后使了个拖延的办法,回复也先:“待朕南还归国迎娶令妹时,再将六位美人作为媵从一起收房,如此方不负太师与妹厚谊。”
愚蠢哪,真真愚蠢。白得七个瓦剌美人,有什么不好的?蒙古成吉思汗西征后,瓦剌部族与欧洲白种人混血很多。想想亚欧混血美女在胯下唱征服就兴奋。对于这一点,朱祁钰非常不耻自己这位便宜大兄如此禽兽不如的行为。
回过头来再看喜宁,不仅背叛了主子还迅速成了瓦剌也先的狗头军师,不断为瓦剌出谋划策祸害大明。这个叛阉不仅自告奋勇地领着瓦剌军攻打大明,还在一边发展间谍并派到大明国境内潜伏,充当瓦剌南下的领路人和急先锋。
甚至于,喜宁向也先进言应该领军西行攻击大明边防相对松驰的宁夏边关,劫掠军马然后直趋江表打景泰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待夺下大都(北京城)后再将朱祁镇送到南京做个傀儡皇帝,由也先遥控掌握。
为了能够推行计划,喜宁亲自到朱祁镇面前献计经宁夏返回大明。一旁的袁彬听出味道不对后出声劝谏,朱祁镇这才没有中了喜宁的计。
而喜宁也因此恨上了袁彬和哈铭,直接向也先进言要弄死袁彬、哈铭。趁着朱祁镇没注意时绑了袁彬到芦苇地里差点给活剥了人皮,幸好忠勇伯把台发现后密令手下向朱祁镇报了信,朱祁镇才能匆忙赶到向也先乞求救下了袁彬。
经过一番观察后,朱祁镇终于看清了喜宁的真面目。在袁彬的进谏下终于决定设计除掉喜宁。于是借机向也先要求派夜不收总旗高斌和御用监太监喜宁同瓦剌使臣纳哈出一起往北京报平安并要些换洗衣服。
一边哄着喜宁,在给景泰朝廷的文书里大大褒扬了喜宁,为这个叛阉申请赏赐。另一边又偷偷写下密函藏在木片里,交给高斌绑在腿上准备到宣府时交给大明官员。
只是没想到这支混合使团还没到宣府就被昂沁这一支想要混水摸鱼的队伍借着小部族的力给灭了个干净,高斌的密信虽然没有送到,但好在喜宁最终也死在了塞北。
躲过了截杀的高斌假装坠马骗过一起逃跑的达子使者火洛火孙后只能靠步行在漠北一路东躲西藏,等跑到万全右卫时只剩下一口气了。经过一番救治,万全右卫总兵官朱谦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时也是五月份的事情了。
宣府右参将、都督佥事杨俊得到命令,派出都指挥江福、内官阮华州、陈伦等人潜出确认高斌所述消息是否属实,几乎同时朝廷从阿剌使者完者脱欢处得到了印证。
损失了喜宁这个了解大明的军师之后,也先暴跳如雷,但又从旁人处得知了脱脱不花私下里派出使者与明朝接触得了不少好处。据说紫荆关外见过那位宦官送出了好几尊金佛和菩萨,比之前自己拿到的要大得多得多。
不久,知院阿剌的营地又传出得到明廷厚赏的消息。绫罗绸缎、宝瓶、屏风甚至还有二、三尺高的珊瑚树和一对纯金制成的狼王座像。深知干不掉大明就只能和谈的也先难免思想动摇,也开始为瓦剌与大明重归于好铺平道路。
在也先的支持下,阿剌立刻派遣使者于景泰元年六月再次出使大明,经怀来进入北京城商议迎还太上皇帝朱祁镇事宜。
瓦剌人长得美不美不知道,想的真是挺美的。打得过我就灭了你,打不过我就拿几匹马来说是朝贡,把我想要的东西再换回去。
哼哼,从完者脱欢转述的条件来看,朱祁钰一条都不想答应。但这毕竟是个竭力弘扬“父义母兹,兄友弟恭”、“内平外成”的封建传统社会,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敢明确表现出不打算营救自己那位大兄上皇,别说孙太后答不答应,满朝文武都不会答应。
安排给罗绮、李实带去瓦剌的礼物依然是华而不实的内库精品,集中华民族千年智慧于一身的镂金冠服、铜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精美漆器、玉雕……放在瓦剌人的大帐篷里难免有些明珠暗投的感觉,不过这正符合朱祁钰不予物资“资敌”的计划。
要说起来每件都是贵重玩意儿,至于那种被蒙古各部族头领视为珍宝的金刀无论镶嵌了多少宝石,在这些物件面前都是低档货,不值一提。就算也先看不懂,这些日子轮番上去套话的官员们也有意无意向完者脱欢介绍着各种中国的好东西。
至于朱祁镇,呵呵,还真准备了不少东西带上。太上皇帝曾经用过的一年四季常服如数奉上,还特意按照宫里留着的尺码特意每季都多备了几身奉上,就连御用夜壶都没落下。
除了没把妃嫔和皇子们和他朱祁镇的老娘送过去,其他的事情可谓做到极致——做绝了!
就差吩咐罗绮、李实转达身为二弟的衷心问候:兄长你安心待在漠北好好玩,放心,大明朝有我,你母亲、妻、子都有我照顾着,可千万别想家才是!
朱祁钰的操作,旁人都看得出来。甚至于南苑有消息说太后得知敕文后偷偷哭了好几场,还想瞒着钱氏不让她知道。这个没良心的朱祁钰,一边高喊着口号要迎回上皇,一边又表示“也先屡奏,欲送大驾回京,然谲诈终无实情。又闻也先军马尚在边上,似有挟制之意,恐讳天意,难以讲和”敲打着那些提出要尽快迎回上皇大驾的人。
这一年四季衣服送过去就算了,连往日里用过的物品都从南苑讨要过来一并送了过去,怎么也不像是想要尽快迎回上皇大驾的意思呀~
不管旁人怎么猜想,朱祁钰自己的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通过锦衣卫,局已经慢慢布下了,现在也可以说得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景泰实录》:
景泰元年六月二十三日,瓦剌脱脱不花王遣使皮儿马黑麻一行自大同入京朝贡请和。
上命礼部依礼待之。
户部拨各色干菜菌菇,工部奉火锅诸物,每日轮换招待脱脱不花王使臣。
黔国公沐斌奏,云南诸部异动频繁。请调兵以备不虞。
上命兵部会同内阁商议后再奏。
大学士高谷领在京四品官联名奏,请旨于京另建宫殿以迎回上皇。
上曰:可奏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