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认怂袁本初,如火亦如荼下(1/1)
赵旻赔着笑道:“大人勿急,二子确应多为曹公、卞夫人尽孝也。”
赵大娘闻言,有心说一句:
为何阿梦已怀孕半年,你妻妾却始终无动静?
当然,这话赵大娘只能想,却万万说不得。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赵旻做为苟哥,当然不会让自己继续吸引赵大娘那猛烈无比的火力。
所以赵旻对老叔抱拳道:“叔父大人,荀令君可曾颁布诏令?”
赵云如此正直,当然不会无耻到让侄子为自己吸引火力,于是其人淡定从容地取出一沓竹纸,呈给自己老嫂子。
赵大娘没好气地瞪了自己没出息的儿子一眼,方才展开诏令。
旋即,她便失声惊呼起来。
“婚期为二月初十?阿云,你欲在何地成亲?”
这还用问?
赵云抱拳道:“嫂嫂,自然是在真定县故里。”
赵旻抱拳:“大人,孩儿成亲之时,因多方面原因,故不可在故里举办婚礼,今叔父大人成亲,则无此顾忌也。
何况,叔父大人成亲,亦了结先父一大遗憾,旻以为,确应在故里为叔父大人举办婚礼。”
赵云心中欣慰至极。
阿旻长大了!
腹黑男赵旻心道:老子正好借此机会将阿旭推出去,如此也可安袁绍之心。
赵旻…他果然还是那个腹黑男,没有一丝丝改变。
赵大娘当然对此无任何异议,只是…
“阿旻,此事便交于你!你速向本初说明此事!”
赵旻心中乐开了花。
“大人放心,孩儿必妥善办理此事。”
言罢,赵旻看向自己小婶婶。
“蔡夫人,宣高应已至泰山郡,想必最多一旬,泰山羊君伉俪便将抵京,届时某等同赴真定故里即可。”
苟哥办事向来滴水不漏,稳如老狗。
蔡贞姬已是蔡琰如今唯一的至亲,蔡琰既返汉地,又得嫁佳婿,如此重要的时刻,蔡贞姬又怎么可以不在她亲阿姊蔡琰身侧?
蔡琰果然嫣然一笑,并起身向便宜侄子盈盈一礼。
“妾多谢阿旻!”
赵旻抱拳还礼后,赵大娘笑吟吟站起身。
“阿云,阿旻,你们且忙,昭姬,阿凝,阿香,随老身回府!”
啊这…
蔡琰尚未过门,赵大娘便已将其人视为自己弟妹。
赵旻犹自偷笑不已时,赵云心态却凌乱了。
“嫂嫂,昭姬尚未过门…”
赵大娘狠狠瞪了被自己视为半个儿子的赵云一眼。
“阿云,昭姬如今举目无亲,暂住老身府上有何不妥?”
赵旻正要帮老娘的腔,见老叔有迁怒自己、甚至开无双的迹象,当即噤若寒蝉。
于是乎,蔡琰、张凝和孙尚香三女同时掩口偷笑。
赵旻心中悲哀至极。
还是宫中那两个宝宝疼老子啊。
诚然,人家步练师只会心疼哥哥。
同病相怜、同仇敌忾的叔侄二人,送走两辈四名妇人后,同时叹了口气。
赵旻担心老叔迁怒自己,向其人行礼后,一溜烟儿跑出了许都。
其后一旬,赵旻再次开启了时间管理大师的模式。
万幸,伏寿、步练师很快便先后回宫。
然后,在钟繇、荀彧、赵俨等一众颖川士族不遗余力地推动之下,至正月廿六,颍川郡率先推行了屯田、取消丁税的新政。
于是乎,北军军营两万大军,分赴颖川各县,在三铧犁、手摇式搬运机,以及螺杆泵的帮助下,开始开垦并灌溉荒地。
徐州全境几乎与颍川郡同时施行新政。
陈留郡、河南郡、关中三辅及北地郡紧随其后。
而最让赵旻喜出望外的是,南阳郡、沛国、陈郡、汝南郡和九江郡,居然列入了施行新政的第三梯队。
简言之,中原腹心之地的豫州,如今仅鲁国和梁国二郡国未执行新政。
这也正常。
因为鲁国和梁国都有刘氏藩王,而藩王的自主权相对高一些,这些藩王选择观望,再正常不过。
同时,赵旻也心知肚明,沛国之所以推行快,曹氏、夏侯氏一定对新政出了大力。
总之,新政实施速度之快,已经远超赵旻预期。
那么问题来了。
三铧犁、搬运机的产能,是否足以供应这些新政推行极快的郡县使用?
答案自然毋庸置疑。
苟哥早已加大这两大农具的排产力度。
反正大军至少要到四月中旬才出征,这段时间,铁器工坊优先排产农具,当然不成问题。
唯一的问题,在于肥料的第二次及第三次田间试验,只好就此作废。
因为无论赵旻还是荀彧等人,都已经等不及。
反正第一次田间试验,也就是葵菜试验已经大获成功。
而且根本用不着赵旻做数据分析、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
因为各组之间的差异肉眼可见!
这种情况下,赵旻如果还打开电脑用SPSS做各种数据分析,再验证p值是否小于0.001…
对不起,那是在侮辱人脑!
当然了,这个时代也不可能有电脑。
是以,综上考虑,众人都认为没有再做田间试验的必要。
于是,腐植酸肥便直接搭配着新式农具大范围投入使用。
虽然这时代的土著,不知道何谓大生产运动,但赵旻认为,这就是大生产运动。
赵旻突然很期待,去年种下的冬小麦,以及在二月初种下的小米,到五月收获时,亩产到底能提升到何等程度。
此时已是二月二,正是春耕农忙之时,而不出意外,羊衜、蔡贞姬伉俪,也赶到了许都。
赵旻在官渡决战之前,已经见过羊衜。
此刻在卫府正堂,赵旻见其人与一名酷似蔡琰的妇人,一同向自己行礼,心中竟有些唏嘘。
赵旻还礼后,招呼这对伉俪坐定。
然后…赵旻三句话不离本行。
“羊君,不知泰山郡而今是否已推行新政?”
羊衜哑然失笑,作揖道。
“卫将军敬请放心。休提而今泰山郡几已无问题,便是泰山郡周边之济北国、东平国、山阳郡、任城国及济阴郡,某等兖州望族,亦必将为推行新政而竭尽全力。”
羊衜还真不是吹牛。
对于这时代的士族豪强而言,他们若主动推行某事,那么此事必将畅通无阻、毫无反弹。
这才是这时代的基本国情。
所以,在汉末魏晋,若只一味打压、甚至迫害士族豪强,那么后果只会适得其反。
公孙瓒、孔融、孙策,甚至是前期的曹操和刘备,都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当然,更不能一味纵容士族豪强,因为袁绍、刘璋、张鲁三人,同样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司马家最后如何成的大事儿?
万幸赵旻已经找到了完美的解决之道:三学制。
言归正传。
由于赵旻在塞外解救蔡琰的义举,其人成功赢得了兖州望族的好感,因此,兖州全境推行新政,如今只是快慢的问题。
赵旻这个新政,固然存了在短期内充实其人卫府府库的考量,但赵旻考虑更多的,则还是使人口在十年内得以断崖式增长。
因为如今的情况是这样:
赵旻固然需要粮草、财富,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加快统一天下的速度;
但黎庶们更需要一个稳固、公信力极高的汉廷,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更加安全。
所以,至少在十年内,赵旻和士族豪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弊的共生、互赢关系。
赵旻煞有介事地向羊衜行礼后,便带着两口子进了卫府后院。
蔡贞姬一眼便看到了正伏案疾书的蔡琰蔡昭姬。
于是…两姊妹激动之下,相拥而泣。
羊衜和赵旻,将此地留给劫后重逢的两姊妹,悄悄为她们带上了门。
走到院门处,羊衜感慨万千。
“卫将军,某实未料到,贞姬居然还有与阿姊重逢之日。”
赵旻含笑抱拳。
“羊君,二月初十乃家叔父与蔡夫人大喜之日,明日某等便需启程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