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二虎争,大战终(终)(1/1)
赵旻疾驰入陈登的埋伏营地后,毫不减速,径直驰至中军帐前方才滚鞍下马。
其人掀帘而入,对有些愕然的陈登道:“元龙兄,速速准备!”
陈登这才醒悟过来。
“主公,袁本初已胜出?”
赵旻摇摇头:“目前战况甚为胶着,恐申时方可决出胜负。然则,元龙,你率军由此处至战场亦需半日,务必速作准备!”
陈登作揖道:“主公尽管放心,登即刻传令兵卒开拔。”
赵旻颔首后,便径自离去。
赵旻如是般,向所有埋伏营地皆下过军令,并在换马之后,便再次沿着河畔,借树林遮蔽,向延津大寨疾驰。
曹、袁二军对决之战场上。
朱灵、李典二人竭力缠住赵云,曹洪则趁机脱身,冲向已颇有些混乱的己方兵卒。
其人纵声高喝。
“儿郎们随我杀敌!休要忘记,你我家眷俱在官渡之南!此战若败,其众焉可得活?”
其人浑然不管不顾自身安危,双手持环首刀,大喝着竭力前冲。
其人麾下军司马、曲军侯等,也纷纷高呼:“我等若败,眷属性命必将难保!速速随将军奋勇杀敌!”
在曹洪带动之下,战损已逾三成的曹军,士气竟再次大振。
一时间,袁军难撄其锋之下,纷纷退避,本稳居上风的袁军,居然反而隐现崩溃之势。
这便是毫无道理可言的战场。
在冷兵器时代,看不见摸不到的士气,对胜负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正在激斗的赵云偏头看到这一幕,登时目眦欲裂。
其人大吼一声,陡然发力,于眨眼间连刺数枪,骂道:“朱文博!袁公待你不薄,何以弃袁公而投曹贼?”
朱灵左支右绌之下,终是抵挡不住,被赵云一枪搠中胸口。
赵云复又大吼一声:“反覆小人,死不足惜!李曼成速速受死!”
其人抽回长枪,骤然发力搠向李典。
李典见武艺不逊于徐晃的朱灵,居然被遽然间如天神下凡般的赵云一枪搠死,哪敢再直撄其锋?
其人弃枪向后疾退。
赵云顾不上追杀李典,一声虎吼道:“曹子廉受死!”
其人施展出家传身法,也就是赵旻惯用的身法,几个箭步便冲至正率军砍杀的曹洪身侧。
事实证明,开无双的赵云虽未骑马,但其人丝毫不逊于骑着神驹开无双的关公。
曹洪丢掉手中已行将断裂的环首刀,自死尸上抽出一杆长枪,左格右挡下且战且退。
曹洪武艺不如不逊于徐晃的朱灵,所以其人不敢与赵云缠斗,而是欲将赵云引至己方阵势之中。
然而…他想多了。
赵云冷笑不止:“曹子廉,你尚不如徐公明,又焉能苟活?”
他话音甫落,枪势便陡然一变,由轻灵多变,化为势大力沉。
曹洪的膂力焉能与赵云相比?
其人仅招架了五六招,手中长枪便因虎口迸裂而脱手。
冷笑始终未消的赵云,一枪刺向曹洪胸口。
万幸曹洪的本部司马及时挡在自家主将身前,已自己生命换回主将生还。
可怜那本部司马张口欲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便殒命当场。
赵云冷笑顿消,收起长枪,向那军司马的尸体抱拳道:“真乃义士也!”
其人复又冷冷看向曹洪。
“曹子廉,你若不退,休怪我无情!”
曹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蔡阳救我在先,我麾下救我在后,非我曹子廉贪生怕死,实乃我愧对二位义士焉!
赵子龙,我今欲退返许都,竭尽全力保我主、蔡阳、麾下军司马三人眷属,你可否放我离去?”
赵云正色颔首:“曹子廉,看在你麾下义士面上,你可自行离去,然则,你麾下兵卒,我必不留情!”
曹洪躬身抱拳:“赵子龙高义,某铭感五内,告辞!”
赵云颔首后便提枪转身,大吼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尔等主将已逃,还不速降!”
曹洪仰天长叹后,牵来一匹无主之马,又取来一杆长枪,径自向南匆匆而逃。
赵云及其人麾下军官连吼三声后,兵卒们见曹洪确实单枪匹马落荒而逃,士气登时大衰。
李典见状,紧紧蹙起眉头。
其人咬了咬牙,大喝道:“赵子龙休得猖狂!曹子廉虽走,尚有我李曼成也!儿郎们休得惶恐!随我力战,我等惟死而已!”
赵云闻言哈哈大笑。
“李曼成!尔竟如此不忠不孝乎?”
李典脸色登时大变。
“山阳钜野李氏,死于曹贼之手,与死于吕奉先之手,孰多孰少,旁人不知,尔竟不知乎?”
赵云再次虎吼一声:“李曼成鼠辈!尔再如此不忠不孝,休怪我赵子龙为你山阳李氏清理门户!”
李典嗟叹一声,丢下长枪,抱拳道:“赵子龙,某愿降!”
赵云收起长枪,指向西侧旷野。
“我不愿你等为难,速向西弃械自缚!”
李典再次长叹一声,向其人部曲下令停战投降。
曹军西侧这仅余的近万兵卒,实际上都是李典的私兵。
于是乎,沮授调拨其人一万私兵赶来支援赵云,却根本未派上用场。
赵云硬生生以一己之力…当然还有其人开无双的威慑力,完胜西侧这近两万曹军。
相对于西侧的有惊无险,袁绍中军所在的东侧,则惊险万分。
张郃毕竟远不如赵云武勇。
其人不但被曹仁、曹纯逼到落于下风,且其人兵卒也不如赵云麾下兵卒士气旺盛。
老谋深算的曹操、对胜机把握能力极为敏锐的荀攸同时觑准这点,于是乎,二人不谋而合。
“仲康(仲康将军),速去支援子孝和子和!”
许褚率其人千余部曲,如下山猛虎般冲到张郃兵卒处。
得益于此,夏侯兄弟二人在后顾无忧之下,如鱼得水般撕裂袁绍的大戟士阵势,径直向袁绍所在的高台杀至。
袁绍处变不惊,安之若素道:“木楯兵结阵!弓弩手准备!”
这套配置,是昔年曾参与邺城之乱的麹义所留下的遗产。
袁绍睹物思人,念及麹义昔日之恩,以及其人后来之叛,一时间心如刀绞。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一如初入关中的赵旻,对已被诛的李傕郭汜等人愤恨不已。
在生死攸关之际,袁绍再一次如其人在界桥之战那般,英雄之气尽显无遗。
“来人!取我长枪!今日我誓与诸位共存亡!”
不知是谁,突然纵声高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随后,这首先秦秦国民歌,响彻四野。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河北燕赵慷慨悲歌之遗风,又焉能让赳赳老秦专美于前?
在这首响彻四野的大秦民歌鼓舞之下,燕赵男儿们士气大振。
本如下山猛虎一般的许褚及其人部曲,在燕赵男儿无惧生死、与敌偕亡的势头之下,登时如深陷泥淖,再难做寸进。
至此,胜负之势渐定。
及至赵云自西侧疾奔至此地时,胜负便再无任何悬念。
至未时末申时初之时,曹军东侧,几无可站立之人。
夏侯兄弟、曹仁兄弟这四人,皆已负伤逃回营寨。
曹操喟然长叹挥挥袍袖道。
“诸公停战!待我会一会袁本初!”
言罢,其人骑上骏马,径自向袁绍所在的高台驰去。
赵云和张郃正欲拦阻,却听袁绍喝道:“子龙、隽乂且退!让曹孟德过来见我!”
曹操一路畅行无阻,径自驰至袁绍所在的高台之下,方才滚鞍下马,躬身作揖。
“本初兄,弟终不及兄多矣!”
卷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