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她的拆迁标准(1/1)
经过家丁们的奋战,收获了差不多七八斤的黄辣丁。
对这个庄子很满意,美食不可缺。
回到院子,周文立就去了县衙亲自为她办理庄子契约之事。
七巧为了感谢周文立,就用了他的人逮了黄辣丁,再用他的厨房做美食。
黄辣丁尾巴长,生在青山绿水旁,一刀破肚又开膛,酸菜泡姜泡海椒。
七巧见厨娘竭力忍着不适打理出来的黄辣丁 改了花刀,倒了一点米洒抹上一点细盐码味。
“夏姑娘,这个不好吃。”
厨娘看她兴致勃勃的样子实在没忍住劝说道:“奴婢家就在江安河边住,当地人从来不吃这个东西。”
都嫌弃得很。
七巧……好想说一句:你们是山猪吃不来细糠。
“我试试,看好不好吃。”
说的都是风吹过,做的才是实在货。
七巧将油烧热,放入干辣椒,花椒,姜片和蒜片,小火炒香,炒香后再放入酸菜,大火煸炒,把酸菜的水分炒干,又放了点清水,盐、再大火煮开,煮开后放下了黄辣丁,盖上锅盖。
一会儿功夫,香气扑鼻而来。
厨娘……怎么会呢?
这全夏姑娘的厨艺比自己的还好?
莫不是醉香楼出来的大厨家的闺女?
“婶子,你会做了吗?”
厨娘还有点懵。
“我这儿只做一部分,余下那些你也做出来吧,给他们添一个菜,毕竟大家都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捉黄辣丁捉得欢实,吃的时候就没他们的份,这是有点不厚道的。
当然,七巧也不想一锅煮,多了味道又不同。
她特意犒劳周文立的,所以只煮了两斤左右,就自己和他两个人吃。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七巧体恤下属却不会在周家随意发挥。
她的地盘她做主,在周家做就显得不懂礼数的尊卑了。
所以,连白灵顺子的那一份她都没做。
全都交给厨娘。
“那老奴就做一下,还请姑娘多多指点”
“可以的,来吧。”
周文立好像还没回来。
希望不要等菜都凉了才出现,那样再好吃的菜都会缺点鲜味的。
在七巧的指点下,厨娘煮了一大盆。
“婶子你先尝尝。”
敢说不好吃,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自带的徒弟。
在七巧的鼓励下,厨娘果然大胆的尝了尝。
然后张大了嘴巴。
“如何,好吃吗?”
“为什么我们以前煮的都不好吃呢?”
“因为没有我这个师傅指点啊。”
七巧毫不谦虚的说,厨娘也乐了。
觉得这个夏姑娘性子真好。
“姑娘,公子回来了。”小红来报。
“好,准备开饭。”
七巧只做了一道菜,余下的都是厨娘做的。
在这个偌大的院子里主子只有周文立一个,七巧算客,厨娘为他们准备了六菜一汤,加上七巧添的这个菜,那就是八道菜了,尽管餐碟精美,量少,但是,怎么吃也吃不完。
“九哥哥,这是我亲手做的菜。”
盖子揭开,七巧讨好的意味明显。
“好香。”周文立坐下:“那我得好好尝尝。”
“嗯,我觉得一定好吃。”
七巧惯会给自己信心,你自己做的都不这样认为,别人又怎么会给你面子呢。
周文立进食,很是优雅。
七巧是不敢看的,看了自己都不会吃饭了。
不过见他吃第一条黄辣丁的时候,七巧是专心的等着评价。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基本没有小刺,确实好吃。”周文立看着七巧:“这也是你祖传的秘方”
周文立可真是烦噢。
有吃就行,打听那么多干嘛?
“是啊,我们家没多的粮食,为了不饿肚子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一概都是美食。因为这些食物有些异味,所以我们家有许多祖传的秘方,就是为了能煮出美味来而不糟蹋食物。”
你说是就是了。
周文立……我递了一个竿子你还爬得那么较真?
当真觉得我是好忽悠的人。
似笑非笑的看着七巧……七巧……要掉马了。
“好吃就多吃点啊,冷了就有腥味就不好吃了。”
七巧反客为主热情招呼。
周文立还真是吃得多,一连吃了七八个。
其他的菜都没动,然后放下了筷子。
七巧也只好不吃了。
“你还没吃好,再吃一点。”
七巧……
“讲礼可是饿着你自己。”
是噢,她怎么觉得自己胃口比周文立还要好。
记得亲娘说过她:一个小姑娘这样能吃,怕是以后不好找婆家。
偏偏七巧没当成一回事儿,吃饭都不让吃饱的婆家拿来有屁用啊。
像是赌气似的,越发吃得多了,所以胃口好身体棒,长得胖乎乎的她也无所谓。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七巧信奉吃嘛嘛香,身体棒抵抗力强。
所以也没忌过嘴。
眼下和周文立一起吃饭才发觉自己的胃口好像是大了些。
人家都放下筷子了,自己才刚垫了一个底儿。
“吃吧,别担心,我面前你不必在意。”
边说还边拿起布菜的筷子给黄辣丁挑着刺,挑好后都送到了她的碗里。
七巧……好尴尬啊,怎么觉得氛围不对劲儿。
“我身边没有丫头伺候了,所以布菜这种事儿只有我亲自来。”
周文立漫不经心的解释:“你负责吃,我来给你挑刺。”
要不要这样啊,感觉很宠的样子。
“庄子买下来了,然后又让人办成了你的名字,这是地契。”
不是,我还没给银子啊。
七巧连忙放下筷子双手接过来,看着名字和面积,很是欢喜。
“那几十户散户你你如何 处置,我让孙坚去办理。”
“愿意留下来给我当庄户的就留下吧,签五年的活契,我的要求很低,只要忠心不懒就行。”
七巧有信心让跟着自己的庄户过上好日子。
但前提是要有缘份。
“那不愿意留下的呢?”
“每家每人一两银子的搬迁费,每户补贴十两银子的建房费,让他们一个月内搬走就行。”
又是搬迁费又是建房费,听起来……农户占了很大的便宜。
要知道一般普通人家都是十多口人,这么一算下来就有二十来两银子了。
有些地方的地二两银子一亩,买上三五亩地,花上三两银子建几间屋子,这日子岂不是因为搬迁而过得很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