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意外之喜(1/1)
徐辉祖经常送徐妙锦入宫,徐妙锦经常出现在皇太孙朱允炆身边。
然而,徐辉祖期望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
洪武二十八年发生了两件事,使徐辉祖更着急了。
一件事是朱元璋修改《祖训录》,重命名为《皇明祖训》,同时重新修改各位王爷拜见皇太孙的礼节。
皇太孙朱允炆是晋王朱?、燕王朱棣等各位亲王的侄子,按照以前的规定,晋王、燕王这些皇叔上朝时都排在朱允炆前面。
朱元璋为了提高朱允炆的地位,改为东宫礼节在先,家庭礼仪在后。令诸王以太子礼拜见皇太孙朱允炆,将朱允炆的地位抬升。
徐辉祖明白,这是为了提升皇太孙的地位,暗示着皇太孙将继承皇位。
为此,徐辉祖更加积极地将妹妹徐妙锦送入宫中,想搭上皇太孙的这辆车。
可是,洪武二十八年发生的另一件事令他失望了。
这一年,朱元璋册封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恩慧为皇太孙妃。
第二年,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太孙朱允炆诞下一个儿子,取名朱文奎。
“一定是那个锦衣卫百户郑海,从中作梗!害得我妹妹一直成不了皇太孙妃,我跟他没完!”
得知皇太孙诞下儿子的这个消息,魏国公徐辉祖很生气。
徐辉祖竹篮打水一场空,将徐妙锦没能成为皇太孙妃子的责任归咎于郑海。
郑海在魏国公府与诸位大臣起矛盾,被众人参奏。但诸位大臣没能找不到郑海的重大过错,朱元璋与朱允炆一直护着郑海,因而郑海一直安然无恙。
这一天,郑海和往常一样上朝,诸位大臣对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区区六品的百户却代表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上朝,这不寻常的事却成了朝臣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朝堂上,一位礼部的官员禀告道:“禀陛下,新一版的《皇明祖训》已经下发给诸位亲王,晋王与燕王那边已经回复,王府长史表示他们已经收到《皇明祖训》。”
龙椅上,朱元璋的头发、眉毛和胡须都全白了,眼睛凹陷,一脸皱纹。
“朕知道了。”朱元璋轻轻点头,有些有气无力。
“臣有本要奏。”
魏国公徐辉祖走到朝臣中间的过道,拱手行礼:“臣听闻,平羌将军杨文与参见宋忠征讨西南夷狄,取得大胜。臣请求陛下,嘉奖诸位将领,以示皇恩浩荡。
朱元璋看着徐辉祖,点点头,回应道:“准奏!着兵部侍郎齐泰与礼部协商,将犒赏清单承保上来。”
“谢陛下!”徐辉祖站在原地,并没有回到大臣的队伍中。
朱元璋看向徐辉祖,见徐辉祖没有退下,有些疑惑,又问道:“魏国公,你还有什么事?”
“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请陛下恕臣莽撞。”
“你说,朕听着便是。”
“臣听闻,锦衣卫指挥使一直空着,锦衣卫十四所有千户十四人,却叫一百户代理指挥使,这件事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望陛下早日定下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否则人心浮动。”
朱元璋稍微抬头,盯着徐辉祖,脸色微变,沉声问道:“那你以为,什么人适合当锦衣卫的指挥使?”
“臣不知!”徐辉祖听出了朱元璋的语气,连忙跪伏在地上,“臣只是觉得,陛下该重新定下人选,而不是让锦衣卫的要职一直空着!臣不敢僭越!”
原来,这徐辉祖是要针对我呀!
一开始,我还真以为他是体恤军中的将士,为他们谋福利,看来是我抬举他了。
郑海站在武将队伍的后侧,看着大殿里跪伏在地上的徐辉祖,心中一阵感慨。
他抬头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只见朱元璋在沉默地盯着徐辉祖。
“臣附议。”
武将队伍中靠前的一位将领走到殿中央,拱手行礼道:“臣认同魏国公的看法。如今,京中各卫唯有锦衣卫没有指挥使,这让人不免引人猜测,陛下还是早些指定人选为好。”
从背影看不出这人是谁,但郑海熟悉这人的声音,这名武将是曹国公李景隆。
“臣等附议!”
李景隆站出来后,其他好几位武将也纷纷站出来。
锦衣卫指挥使虽然只是从三品的官职,但身份极其特殊,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权力极大。
许多武将盯着这个空缺已经很久了,即便他们不能当指挥使,他们也希望能安排上自己的人。
如果能让自己的人当上锦衣卫指挥使,那就相当于在皇上身边多了一双眼,这相当于多了一道护身符!
只是由于百户郑海一直不倒,众人没法上位。
“曹国公,依你之见,谁才适合当这个锦衣卫的指挥使?”
朱元璋未必不懂众人的想法,武将们可不像文臣拐弯抹角,从表情就可以看出一二。不过,毕竟法不责众,他只好将矛头指向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很恭敬地抱拳行礼:“陛下,臣以为锦衣卫代指挥使郑百户适合。他代理挥使已经一年多,至今锦衣卫运转有序,可见他可以管理锦衣卫......”
“臣以为不可!一个百户才是正六品级别,一下子跃升为从三品的官员,这不符合官员升迁的惯例。”还没等武将们站出来反对,吏部的官员先站出来反对了。
“陛下,臣也以为曹国公所说也不合适。”兵部左侍郎齐泰也站出来反对。
朱元璋对诸位武将都不是很满意,对魏国公和曹国公等人心存怀疑,但对兵部侍郎齐泰,他比较信任。
齐泰,原名齐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府乡试的解元,洪武十八年的进士。
朱元璋之所以信任齐泰,源于几件事情:
一是齐泰是少数几个为官九年没有犯错记录的官员,陪同朱元璋参加祖庙祭祀,朱元璋亲自给他赐名“齐泰”;
二是朱元璋曾问齐泰边关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的说了出来。朱元璋问他各种边关图集时,齐泰从袖子中拿一本随身携带的手册,为朱元璋详细解释各种图集。
齐泰给朱元璋的印象极好,办事牢靠,又有文化,在礼部和兵部都任过职,是个人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刚提拔齐泰为兵部左侍郎。
还有一点,那就是朱允炆也很看重齐泰,对齐泰多有夸赞。
“齐泰,你是兵部侍郎,你给朕说说,谁合适?”
齐泰回禀道:“臣以为,平羌参将宋忠最为合适。首先,宋忠原来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再者,宋忠征讨西南夷狄有功,理当奖赏。陛下,不如恢复宋忠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这样可一举两得。”
听了齐泰的话,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前排的皇太孙朱允炆:“允炆,你以为如何?”
皇太孙朱允炆行礼道:“回禀皇爷爷,孙儿赞同齐侍郎的看法。不过,孙儿认为,锦衣卫代指挥使郑海一直以为管理锦衣卫,兢兢业业,同样应当给予奖励。”
朱元璋摸着白胡须,点点头:“嗯,皇太孙说得在理!”
魏国公徐辉祖和曹国公李景隆对视一眼,眼神中有一丝不快。
李景隆抱拳道:“郑百户代理锦衣卫指挥使有功,臣以为可以升他为副千户,以示奖赏。”
“宋忠与郑海皆有功,那这样,朕命宋忠官复原职,任锦衣卫指挥使。至于郑海,那就直接升千户吧!”
朱元璋看向武将队伍中的郑海:“郑海,你可有异议?”
郑海走到过道中央,跪拜道:“臣无异议,谢陛下!”
“那就这样吧!没有其他事,那就退潮吧!”朱元璋看向身边的太监。
太监宣布:“退朝!”
离开奉天殿时,魏国公徐辉祖与曹国公李景隆瞪了郑海一眼。
郑海向两人笑了笑,抱拳道:“郑海感谢两位国公提携。”
“哼!”徐辉祖冷哼一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