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下荆州(1/1)
“天下人不是都说泰山最高,最雄壮么?”
“泰山之高,如今看来,必不及华山。泰山以雄壮著称,所以才受秦皇汉帝的喜爱。可我不一样,我大秦的建立走得是华山的险路,而非泰山之大路。先人一旦当了帝王,就认为自己是正统,把自己的胜利归为天命,我可不喜欢那样。
天下是因为我和王也你们这些人一起打下来的,这一过程本就如登华山之路,若我弃华山而登泰山,就是骄傲自大。
若要拜泰山,应该是从先帝那直接继承天下的帝王去做的事。”
王也听董凡以平和的语气说完这段惊世骇俗的话,不禁笑道:“真是大哥的性格,大哥称帝之日,我便带领秦国官员们一起随大哥爬上这华山之巅。”
说话间,董凡与王也已经爬到了华山南峰之绝顶,顿时感到如临天界,仰望天空,苍天近在咫尺,如唾手可得。
向北方望去,则近处群山挺立,绵延起伏,远处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如帛如绵。反观南方,仍是秦岭绵延不绝的山脉。董凡看不到荆州,却面朝南方,大喝道:“秦军南下,所向披靡!”满腔热忱,随着这一声虎吼,惊天动地。
却听王也迎着凛冽清风,口中念道:“高峰良难测,非王岂合游。北望渭如丝,南指图荆州。峰剑逼仙境,长空通天楼。因知封禅所,何须在泰丘?”
诗词出口,将董凡此时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董凡顿时大笑道:“知我者,鹿山也!此诗当题于石壁之上,以扬我大秦锐气!”
说罢,拔剑在一石壁上题诗,剑若流虹,绵延不绝,正似蔡邕飞白之书。字里行间,豪情壮志尽显。
正所谓,董凡写过落款,却发现石壁尚未写满。便笑道:“我董凡,作诗的本领比鹿山差上甚多。只写一句,以抒胸臆。”
说罢,又在石壁上题道:“非枭雄,不可平乱世。无能臣,不足成强国。”
诗词题完,董凡与王也饮行囊中的酒水作乐,酒毕,两人微醉,遂拔剑起舞。邓艾只身看着董凡与王也二人,环顾南峰四州,对人生,天下有了新的领悟。此后秦公华山论剑题诗的故事,便出自于此。
日薄西山,三人回到山下,今天虽为游玩,其所见所闻,却胜读万卷书。
此次出游之后,乔雨的肚子也很快长大,于公元二零二年八月底生下了董凡的次子,董良。
但出征的事却不能再有拖延。公元二零二年九月,秦国兵甲已备,粮草已足,十五万主力聚集于长安。
董凡在大军阵前喊道:“将士们!新野本为我军领土,可刘备小儿公然犯我疆界,又与刘表老贼联合抗我大秦。
今我挥师三十万(诈称),南下荆州,必用我大秦铁骑将刘表那守门之犬的门户踹烂。今我命黄忠为先锋,赵云,李傕,郭汜,张辽,樊稠,胡珍为将,王也为军师,亲军南下,荡平荆州!”
说罢,董凡抽剑高举,全军应声道:“大秦无敌!大秦无敌!”
却说刘备屯兵于新野以后,在荆州的评价分成两派。一派是极为支持他的,一派则是极为反对他的。
支持他的如司马徽,把自己的三个徒弟,徐庶,诸葛亮和向朗都派到他的手下。除此之外,廖立,伊籍,秦宓以及马良和马谡也都找到刘备,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
另一派则想把他挤出荆州,甚至要杀了他。为首的是蔡瑁,蔡瑁想要投降秦国,所以他很讨厌那一副要匡扶汉室,绝不可能投降秦国的刘备。除此之外,蒋琬和刘巴也决定投奔董凡。
刘表垂垂老矣,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他坐在厅堂里,问手下道:“听说今年那董凡要取我荆州,也不知他是今年取,还是明年取。”
蔡瑁笑道:“目前并无消息,请主公勿忧。若秦军南下,刘备必为我军抵挡。就算挡不住,那刘备也会先回来的。”
蒯越也道:“主公勿忧,我军目前确实还没得到消息,若董凡冬天再南下,恐怕会受天气影响,我军必有优势。。”
蒯家和蔡家本来是刘表用来互相牵制平衡以统领荆州的,但他没想到两家虽然平时政权夺利,在投降上却想到了一起。
两人都想要借助秦军的力量消灭刘备,所以故意封锁了秦军南下的消息。他们口风一致,刘表也就没怀疑什么。
但这么一来,刘备就倒霉了,他焦急地坐在府中,等待着刘表的消息。
“啪!”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骂道:“我已经派去很多人了,秦军南下,那刘表竟然还不派出援军,是把我刘备放在火上烤啊。”
“报!”一位传令兵跑进来,浑身是伤,单膝跪地道:“将军,我在路上遇到了蔡瑁的人,他们拦住我军去路,一听我是求援的,就要杀我。若非我马跑得快,也不能回来报信。”
“蔡瑁!”刘备几近怒吼地喊道。
听到传令兵的消息,一直坐在刘备身旁的诸葛亮站起身,道:“主公,事不宜迟,我军必不是董凡军的对手。如今他已发兵,不日便出武关,我军即日启程至樊城。
若主公领兵亲至,蔡瑁也拦不住我们。”
“孔明说得对,我们得赶紧出发了!”
说罢,刘备引自己五千兵马,即日便启程逃向樊城。可汝南的百姓却拖家带口,欲与刘备一起逃亡。
诸葛亮见百姓都在门口等着刘备,解释道:“主公,新野城中十万百姓,基本都是从汝南追随将军到此的,不舍得放弃主公。但如今大军疾驰,我们必须先行离开。”
却听刘备道:“百姓如今选择追随我,我绝不能抛弃他们。”
诸葛亮不禁叹了口气,刘备这种仁义,既是他欣赏的,也是他无奈的。但跟随刘备,却正是他的理想。
刘备与部下不光是主从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与百姓也是如此。
董凡在许昌之战,牺牲少部分将士以保全其他几部人马平安返回。曹操为了振服百姓,干过屠城的事情。若每个君主新占一个地方都为了让百姓服他而屠城,这世界上还有什么道德,正义可言了?
正因为刘备以德服人,诸葛亮才会跟随他。只不过他也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诸葛亮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妻子,黄月英,道:“月英,我府中有匹马,你骑上他,装作路人前往义阳。”
“为什么?”黄月英不解道。
“主公拖家带口,待秦军杀来时,必会被追上。你装作百姓,在那里等我。”诸葛亮解释道。
“可夫君为何只让我走,不让主公的夫人走呢?”
诸葛亮笑道:“主公自己带百姓逃走,却让自己的妻子避难,会失民心的。但月英是百姓,跟不跟着我们是你的自由,所以你可以走。”说到这里,诸葛亮叹了口气道:“仁义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在这个乱世中想要实行仁义,是要付出代价的。”
黄月英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跟着诸葛亮只能成为拖累。于是便化妆成了一个丑丫头,和几个家丁一起向义阳出发。诸葛亮则驾马跟上了刚出发没多久的队伍。
却听刘备问道:“孔明,刚才去哪了?”
诸葛亮淡淡道:“安排一下家事,此次逃往凶多吉少,若不先做安排,恐怕后悔莫及。亮私自离开,实属擅离职守,请主公事后问亮之罪。”
刘备听罢,笑道:“孔明啊,你有什么过错呢?我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但是我不能要求别人和我一样。你们不计我刘备这次任性,拖累你们,我已经很感激了。”
刘备果然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这一席话,让诸葛亮又感动了一次。可正如诸葛亮说得,乱世中的仁义是要付出代价的。
没过几天,董凡便得到了刘备的消息。
董凡笑道:“刘备这时非让我追他啊。”说罢,他下令道:“赵云郭汜!”
“末将在!”两人齐声应道。
“你二人,即刻与我带两万铁骑,追杀刘备。我们三天内追上刘备,让他不死也残!”
“诺!”
当天,董凡亲率两万铁骑,疾奔刘备。秦军以骑兵尤为出众,这两万铁骑,一部分是董凡所部,一部分是赵云所部,都是骑兵中的精锐。
而且他们军纪严明,尤其是赵云军,可以结阵骑射,就算正面与匈奴乌桓以纯骑兵对抗也绝不会落下风,追击刘备,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可赵云却并不算高兴,董凡立刻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问道:“子龙可是担心那些随着刘备军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