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幸福童年(1/1)
春去秋来,偏远乡村里的时光悠悠闲闲的,过得特别缓慢,慢到让人直打瞌睡。孩子们却在这一天一天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长大了。
就在这个冬天即将降临的时分,过完这个年就三岁了的黄小灯,在一片漫天飞扬的落叶中,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他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观察着自己周围的环境,感受着气温的变化,努力辨别眼前的事物,仔细聆听着各种声音。他的思维世界里,首先映入了父亲一贯严肃的面容。
他的父亲黄昏,一个头发稀疏微微秃顶的中年男人,身材匀称,腹部没有多余的赘肉,动作敏捷完全跟年龄不相符,当然,板起脸揍起小孩来也是挺凶的,一点也不温柔,除了在母亲面前,才会收敛起脾气,脸上才会多出那么一点点带着一丝腼腆的柔情。
他的母亲黄鹂,一个浑身散发温婉气息的中年女子,满脸和气,贤良淑德,很有母亲的样子,唯独就少了点跟他血脉相连的气味气息,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印象,隐隐约约是一只白色的猩猩。
猩猩爸妈一家三口,早在小灯一岁生日的那一天,就被黄昏赶到了深山里面去居住,美其名曰是为了给小灯戒奶,主要还是担心小灯跟猩猩们混久了会忘记自己的本源。所以,打从小灯记事起,就依稀只是记得一个模糊的猩猩形象,只记得某种独特的动物气味和气息,却想不起具体的样子。
他经常会迷茫,每当心里涌起那股子猩味十足的思绪时,就想去爬树!
他也很不解,明明自己跟猩猩不是一个种类的,却不由自主地感觉跟猩猩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惦记。
除此之外,他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姐姐的名字叫黄珊珊,但他更喜欢叫她小馒头姐姐,这名字,一听就好吃。
妹妹还没有大名,小名叫米糕,一听也很好吃。
只有自己,叫小灯,不能吃,只能用,燃烧自己,照亮世界。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朴实又有韵味的客家村庄发生的变化不大。四季轮转,日出夜落,晨曦暮霭,树上的叶子秋冬季黄了掉光了又在春夏季长了回来,田里的庄稼割了一茬又长了一茬,时间老人挥动着小皮鞭,驱赶着人们步履不停地往前走,不给回头。小村庄的日子过的很是安逸,一天一天的,如同墙面上挂着的小日历,一页一页地揭了过去。
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日子里,黄昏最终用他的厨艺征服了黄鹂的胃,也用他的真心换得了她的爱,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还生下了小女儿米糕。这个流浪了半生的老男人,终于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他很知足,于是他果断对杀手这个职业开启了退休状态,专心一致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并充分享受起乡村里的安逸生活。
日落日出,春去秋来,黄小灯和他的两个姐妹,不知不觉地长大了许多,渐渐懂事,他们在这片乡野里,历经了好几个春华秋实,从蹒跚学步,到站立行走,再到肆意地奔跑追逐,嬉笑打闹,感情愈加浓厚,也学会了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客家村落里,黄昏一家子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他们深受大家伙儿的喜爱。村子里虽然没有大城市里的繁华,但也什么都不缺,处处都富足,只要你有善于发掘的眼睛。
闲暇有空,母亲就带着小屁孩们逛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子,总是能满载而归。当然,村里面大姨小婶子过来串门,母亲也把她们往自家后院的菜园子里带,也让她们吃不完兜着走,不止是兜着,还提着,扛着,用小车拉着。总而言之,在村里生活着,人情往来的味儿非常浓。
而小馒头黄小灯姐弟仨,也在村里结交了不少同龄小伙伴们,他们每天都在山上田里四处野着。父亲母亲都不担心,村子又不大,折腾累了自然会回家吃饭的,丢不了。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黄昏他们一家老小,每天都过得其乐融融的,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也有充沛的精力,去挖掘,去探知,去品读各种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去寻找,去烹饪,去品尝各种来自大自然的美味食物。
……
春天,他们在竹林里采挖竹笋。
只要夜里有雨,第二天黄昏肯定早早就起来,背起竹筐,带上他们姐弟妹三人,钻进屋后的竹林里去挖春笋。
“竹林昨夜雨,早来笋冒尖”。挖笋讲究快,因为笋这玩意生长速度极其快,嫩嫩的笋尖,遇风就变硬。挖出的竹笋也要尽快加工,等不得。黄昏负责挖,姐弟妹三人负责分批把挖出来的笋及时运回院子里,交给母亲黄鹂进行处理,用小刀剥去硬壳,取出嫩芯,泡入凉水里。
等太阳晒到三竿的时候,黄昏也回来了,他把肩上挑着的竹笋卸下来,喝了口茶,接着马不停蹄地去给大家烧一道客家版本的腌笃鲜,打个开春牙祭。
腌笃鲜三字各有含义,腌代表腌制的咸肉,笃代表小火煮炖,鲜代表新鲜的笋和猪肉。客家腌笃鲜则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加点胡椒粉,咸肉也换成了咸腊肉,让鲜香味更浓郁的同时也更加有层次。
话不多说,开整。去年冬天弄好的咸腊肉取半条,和新鲜的猪五花肉一起切成宽粗条,再一起下锅,放一勺猪油,小火微微煎一下,这是让汤变白变浓的秘诀。等肉煎至微微发黄,倒入适量凉水,开大火烧沸腾后转回文火慢慢煨煮成上汤。
趁着煨汤的等待时间,把新鲜的春笋切开取出嫩芯,切滚刀块,然后另外起锅加冷水放点盐把切好的笋块快速焯一下水,去涩去草酸,捞起滤干水备用;同时把做豆腐时顺便做的腐竹取一把出来,用温水泡软了,切成段备用。
准备好这一些的时候,由咸腊肉和猪五花肉煨煮的上汤开始慢慢泛白了,火候刚好,立刻把备好的笋块放进去后转大火烧煮,不一会,你会看到汤色由清澈渐渐变成奶白色,香味也开始漫散出来,这时候调到文火,盖上锅盖,慢炖一个小时。
等闻到空气中的味道都是浓郁的鲜香味时,开盖放入腐竹,撒入胡椒粉和盐巴调味,再转猛火炝煮几分钟就可以喝啦。
大伙儿都围在厨房里,盯着这一锅汤,沸腾的汤头浓郁鲜香、汤白汁浓、嫩黄的鲜笋、嫩粉色的五花肉、浅褐色的咸腊肉,肉质酥肥,美味不可方物!忍不住偷偷尝口汤,原来鲜掉眉毛是真的!
……
夏天,他们在小河边捞鱼捕虾。
夏季雨水充沛,附近的山谷里有无数纵横交错的清浅溪流,里面有着繁多的野生小鱼,这种只能生活在干净山泉水中的小鱼鱼,个头长不大,顶多只有成年人的尾指般大,鱼身细长,鱼鳞薄,肉质细嫩没有泥腥味,虽然有好几个品种,但客家人则把它们统一命名叫:“山坑鱼”。这种鱼无法人工驯养,离水即死,味道却是异常的鲜美可口。抓住后,只需要去掉鱼鳃和内脏,略加清洗,滤干水,加点姜丝,用小火宽油慢慢煎熟后捞起,撒点薄盐,就可以直接一整条放入嘴里嚼吃,鱼骨头鱼刺都是酥香软绵的,好吃的不得了,是客家人招待亲戚朋友的下酒好菜!
黄昏最爱吃这种小鱼。所以一有时间,黄鹂总是带着小馒头小灯米糕他们三个小尾巴,套上马车,熟门熟路地跑到山谷里去,随便找一条溪流就开始捞鱼。
这是他们夏天最最爱的活动了!因为可以玩水,老妈还会把玻璃瓶装的甜汽水放到溪水里冰镇着,玩累了可以喝,冰凉又甘甜,喝完打个深深的嗝,可舒服了。
几个人挽起裤腿跳入清澈的溪流里,分工合作,一边用树枝打水赶鱼,另一边用捕蝴蝶的抄网捞鱼,玩耍个大半天,能捕获一小筐山坑鱼,然后意犹未尽地乘坐马车回到武馆。
黄鹂先去把上午放进井里泡着的西瓜捞上来,切成一块块的,奖励给孩子们吃。西瓜在深深的井里冻得凉丝丝的,热天里一吃,别提多爽快了!
吃完西瓜,大家伙一起把捞回来的鱼去掉鳃和内脏,交给老妈用油锅慢慢煎,浓郁的鱼香味从厨房里跑出来时,姐弟妹几个都坐不住了,纷纷涌到厨房里围住妈妈,一个个好像小猫咪一样喵喵喵地叫!
最终他们都能够得偿所愿,每个孩子都叼着几条香酥的山坑鱼跑到外面解馋去了,只有家里那只真真正正的肥花猫,趴在厨房门口喵喵喵喵地叫上半天,却连鱼骨头都没捞到一点吃……
待到晚上,拖着一身疲惫的老父亲黄昏回到家,发现餐桌上有他最喜欢吃的香煎山坑鱼,赶忙把小酒倒上,拉着老婆一起慢慢品着,酒到微醺,解了乏,也醉了心。
……
秋天,他们在农田里收获庄稼。
黄昏有深厚的机械知识,而且善于动手,他专门到省城里去买了一些农机回来,经过精心的改良,变成了非常便利的务农利器。比如能收获玉米的采摘机器,收了玉米棒子后,还能顺便把玉米秸秆打碎了还田,而且这样改良的机子体积小巧,适合山区的坡田,比外国人的机器还好用。
村里的人请他去帮忙,他都是有求必应,乐呵呵地带着他的农机按时按约过去,从不拖拉或者摆架子。
每逢有新机器改良出来,他还组织村里的人和自己的机器来一场小比赛,赢了的话请大家喝大酒,输了的话就免费帮大家干活。所以,黄昏越来越受到村里人的喜爱,大家见面都笑称他为农机大侠。
一到秋天,农机大侠就忙得跟个陀螺一样,转起来不带停的。村里的乡邻也都深谙人情世故,纷纷把自家的各种特产干货像不用钱一样往黄昏家的武馆院子里搬。现在村里的物质非常丰沛,各种各样的吃食琳琅满目,让人有着幸福的烦恼。
幸亏武馆女主人黄鹂不是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她心灵手巧,总能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出让人惊艳的美味。这不,今天她就在乡亲们的馈赠中挑出了好几样食材,做了一道应季的美食——荷叶糯米鸡。
先是把何奶奶送的一捆干荷叶丢到锅里去煮,放点盐巴,去除苦味。再指挥黄小灯把养鸭子的张大叔送过来的几十只咸鸭蛋敲开,过滤掉蛋白,留下咸蛋黄;俩女儿小馒头米糕也不让闲着,把村尾刘大婶婶家送过来的板栗给剥了;
至于黄鹂她自己则负责最重要的部分,把顺子家送的糯米取一些泡了,把王大屠夫送的新鲜五花肉切成麻将块大小做了个红烧,再到屋后逮一只不肯下蛋的肥鸡杀了砍成小块卤起来。
材料都备好了后,娘仨就围坐到一块,包起了荷叶糯米鸡。先取一张完整的荷叶铺在海碗上面,依次放入泡好的一小把糯米,几颗板栗仁、一块烧好的五花肉,一块卤鸡,一颗咸蛋黄,再盖上一层糯米,最后把荷叶折起来包住,用稻草捆个十字打个结,就完成了,接下来放入蒸笼里蒸熟就可以吃咯。
黄小灯则负责起锅烧水,他往蒸锅里加入一些卤鸡用的卤水,这样蒸出来的荷叶糯米鸡会更加的和味。大大的竹屉,一次能装几十颗荷叶糯米鸡,猛火烧着,蒸上四十分钟就完全熟透了。趁热打开一颗,荷叶清香,糯米粘软香滑,烧五花肉入口即化带来油脂的甘香,卤鸡板栗还有咸蛋黄带来油润鲜美的口感,不仅仅好吃,还很适合秋季吃。
更重要的是,农忙期间,这样一颗糯米鸡吃到肚子里,特别抗饿,同时能给在田里劳动的农民朋友们补充满满的能量。
黄鹂让小馒头和小灯用食盒装了一些荷叶糯米鸡,连同一壶米汤,送去田里面,给黄昏还有其它叔叔阿姨当午餐,她则带着米糕,把剩下的一些荷叶糯米鸡用小袋子分别装了,回礼给乡邻们,顺便串个门,跟村里的婆姨们唠唠嗑。
这款美味又抗饿的荷叶糯米鸡在田里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几个本家的叔叔更是吃到眼眶都湿润了,他们纷纷翘起大拇指,盛赞黄昏娶了个好媳妇,不仅样貌端庄形象好,还能里能外,心灵手巧,真真是外秀慧中的大家闺秀!
听得黄昏心里美滋滋,比嘴里吃着的糯米鸡还要美。
……
冬天,他们在院子里宰杀年猪。
用猪草和玉米面养育了一整个年头的大肥猪,被捆绑在石台上动弹不得,嗷嗷叫。黄昏用他敏捷的手和一把快刀,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让全家人吃上了鲜美的八刀汤。
八刀汤是流传在客家人聚集地的一种传统美食。做法是选用新鲜的猪心、猪肝、猪肺、猪舌、猪肠、猪腰、隔山衣(猪隔膜)、前朝肉(猪耳至猪手之间的瘦肉),各切一刀用来烹汤。其中除了猪肺、猪舌、猪肠这三种猪件用水冲洗一下之外,其它五种猪件在杀猪开膛时避水而用快刀切出,然后片成厚薄适中的肉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土猪的肉鲜味。然后在这些猪件上面洒放少许的细盐和胡椒粉,倒入山泉水所烧的沸水里,加盖,焖煮十分钟,掀锅盖,只见各样猪件精华绽开如花,盛进葱花垫底的大汤碗里,即可大快朵颐。
这个汤的制作要点首先是猪,必须是农家用青饲料喂养的土猪新鲜现杀现用,其次在于煮灼汤时,绝不准搅动翻转猪件精华,以免破坏猪件的爽脆口感;最后煮好的八刀汤要趁热食用,佐以香菜洋葱丝调制的酱油,鲜香程度远超想象。
粤东山区的冬天不下雪,但湿寒无比,能冷到人的骨子里去。这种天气最舒服的方式就是呆在温暖的老房子里,一家子人亲亲密密地围坐在灶台旁边,呼呲呼呲地喝着热腾腾的肉汤,吸嗦吸嗦地吃着绵绵糯糯的米粉,别提多安逸了。
吃过美味的八刀汤配米粉,黄昏带领家人们继续动手,把多余的猪肉进行处理,或腊或熏,当凛厉的北风吹过屋顶的时候,各式各样的腊肉薰肠已然做好,挂在屋檐下满满当当的,富足而踏实,就连空气中,也满溢着浓浓的年味。
……
四季里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光闪闪的温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