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老宅的鸡飞狗跳(1/1)
她从来就不知道,不知不觉当中,自己对他的感情深到这个地步。
她以为,卫青寒在她心里,也只是比普通朋友感情深一点。
却不知道,在他离开的这段时日,她基本上每日都在挂念他。
担心他受伤,担心他撇下自己一人离开。
她甚至想过,年后一同到边疆看看,因为她想他了。
却没想到,今日她会收到这样一封信。
看到这里,李静桃情不自禁的又笑了起来,他平安就好,他平安了,就代表着他们有未来了......
接着又将另一封是给崔氏的信拿到隔壁卫府,当着她的面告诉她,卫青寒快回来.
果然,崔氏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突然就抱着李静桃嚎啕大哭。
“青寒要回来了,他终于要回来......”这一刻的崔氏终于崩溃了。
对呀,卫青寒不过才十三岁,不过是个孩子,就要背负着如此重的使命。
崔氏更甚,她虽然贵为妃子,但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担心不是很正常吗?
且据说,自从卫青寒带兵出征后,她每日都在佛堂处吃斋念佛,只盼着他能平安归来.
如今听到这样的消息,这是高兴,这是喜极而泣。
当天晚上,崔氏终于在李静桃的劝说下,与李静桃一家子过年。
这段时日她都没出门,关门闭户,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在知道卫青寒要回来时,这才放下心头大石,与罗氏在一块聊天,谈些家常。
也是这时,崔氏才知道,前段时间李静桃上京一事。
同时也知道皇上已赏赐两对玉如意给她的事,听到这些,崔氏这整个人才真正的放心了。
之前她还担心,皇上会不认同李静桃,毕竟她的身份摆在那里。
自己的儿子哪怕再不受宠,那也是个皇子,怎么能娶一个农女呢?
哪怕是做侧妃应该都不行,却没想到,皇上会如此看重她,这倒让她省下了不少心。
这次的年夜饭,李静桃准备了很多新菜式,很豆腐酿,还有酸甜排骨,香辣鸡丁......
最重要的是,李静桃还从空间里拿出好些橙子,榨了果汁出来。
这算是在这里的第一杯果汁,很为新鲜,且还是出自于空间,那口感就更不用说了,加上菜式满满一桌摆都摆不下。
“桃宝,这回锅肉太好了!”李二山嘴里嚼着一块五花肉,口齿不清的说道。
这是第一次,他不在老宅那里吃年夜饭,往年的年夜饭,都是自己媳妇和大嫂一起做。
做是他们两房人做,但到吃的时候,他们两房人却是吃得最少的那个。
甚至就连填饱肚子的机会都没有,这还是他第一次,将年过得如此满足。
“大哥,这杯我敬你,感谢你这段时间来对我们这房人的帮助。”
说罢又朝着李静桃说道:“桃宝,二叔也感谢你。”
“二叔,你客气了。”说罢,拿起自己的杯子与李二山碰了一下,算是接受了。
与此同时,老宅里,还在鸡飞狗跳。
“贱人,我不就是让你做个饭,你这是准备烧我厨房吗?老王氏指着三房的人骂道。
这时的她已经万分后悔,当初就不该同意将二房分出去,因为留下的三房简直就是一窝子的废物。
别说做饭了,就是地里的活计,开春了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一想到这里,老王氏就要愁死了。
“娘,咱家的年夜饭什么时候可以吃,我这都看一天书了,早饿了。”李小山在一旁大声嚷嚷道。
见自己最宝贝的儿子出来了,老王氏骂得更欢了。
李小山也没再说什么,而是转身进了屋里,继续吃着老王氏给他买的那些零嘴。
今日过年,否则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回这个家了。
以前回来还好说,家里虽然不算富有,但也算是收拾得干净整洁。
但最近每次回来,屋里都像个狗窝一样。
而且他发现,自己的被子已经许久都没洗过了,盖上去还有一股霉味。
再看看今年的年夜饭,这是人吃的吗?
就巴掌大的一块猪肉,还不够隙牙缝呢。
越想,李小山就越气。
一脚将房里的凳子踹开,接着又向老王氏要了二两银子就出去了。
之所以没多要,是因为他知道,分二房出去的时候,二房给了她二两银子。
再说,要多老王氏应该也没有了。
至于明年的童生考,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考过。
之所以会去参试,不过就是想要银子而已。
到时随便扯个借口,说自己头晕脑热没考过便是了。
那时几两银子到手了,接着又可以继续玩耍一段时日。
此时的老王氏还不知道,自己一直疼到心坎上的儿子,拿着她这些年辛苦省下来的银钱,根本就不是在学院里读书,而是在外面与些猪朋友狗友鬼混。
“娘,这些以前都是大嫂和二嫂干的活计,你忽然让我来干,我怎么会做呢?”李三山狡辩道。
其实他是会,只是懒。
这种事情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就会是无穷无尽的干了。
他可不想步入大哥和二哥的后尘。
想到这里,李三山又提议道:“娘,要不我们再把二房的人喊回来,这样这些活计不就有人干了吗?”
“给我滚......”老王氏直接朝李三山吼道。
她怎么就生了个这么样的儿子,真要这么容易,她早就去了。
她可是听说了,二房在分开后,就在李大山家里住着。
而且还找里正买了一块地,打算明年起个青砖瓦房。
如果没意外的话,明年他们肯定还会在李大山家里干活计。
否则,以李二山的性子,定然不会起青砖瓦房。
其实岂止是青砖瓦房,李二山夫妻甚至已经打算好,明年开春就将李榆金和李榆银一起送学院里上学。
当然,这些都是李静桃给他们的建议,而且李静桃说了,只要他们读书读得好,她每年都会另外赞助他们二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