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卖新绣样(1)(1/1)
不过今晚数完钱的李老太太并没有很开心,而且等李老头进来之后,满面愁容的说到:“老头子,这段时间都没些进项,三儿媳妇的绣样也卖得不大行了,说是好久没出些新花样,东家的店也快开不下去。”
又看了眼李满桃道:“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一想到年哥儿们越发大了,再过几年就到了陆续该说亲的时候。”
说完揉揉眉心又继续说着,“这样下去,我都怕到年哥儿他们说亲的时候,我们给不起女方的彩礼了,平白得了别人笑话。”
李老头听到这,又下意识的拿起已经抽完的旱烟枪咂叭了两口,没尝到味道才发现,尴尬的放下手来,摸摸鼻子,半晌才说出来一句,“急什么,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这久过去地里也没活了,镇上活计少,明个儿就让老四直接去县城打听打听有什么活计,小桃子还小,除了老二,都去县城做工去,待到收成的时候再回来,总也是个进项。至于家里的活计,你看着安排。”
李老太太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老两口结束谈话后,一会儿也躺下了。只有李满桃还在为刚刚听到的话犯愁,三伯娘的绣品也不好卖了,确实是个值得忧心的问题。
好的绣品图案占一半,可惜自己前世虽然对绘画感兴趣,可是也只是感兴趣而已 并没有付出行动,所以现在的自己也只是会一些简单的简笔图画,怕是还不及三伯娘的皮毛。
李满桃也是内心焦灼,虽然这辈子的愿望是当咸鱼,可是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怎么能舒舒服服的做条咸鱼呢。想着想着,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满桃醒过来时,已经回到了自家娘亲身边,果然古人的勤劳超乎你的想象。
老李头也是心里藏着事儿,起得比平日里还早,老早就敲开了四儿子的房门,说清楚找活计的事儿后,李建土也不敢耽搁,连早饭都顾不得吃,就急忙出门打听去了。
实在是这段时间农闲的人数不胜数,就怕去晚了捞不着轻便点又价格高的活计。
幸运的是晚上李建土就带着好消息成功归来,县里的一家富户,准备重修祖上的祠堂,正在招人,男丁一天三十文,管一顿晌食。
应征的人很多,李建土凭借着伶俐的口舌,又是对自家一顿夸,恰好这家富户重修祖祠正是因为家里人丁稀少,想着能够多子多福的目的,老李家的人就成功的挂上了名。
一家人商量后,明日一早准时出发,在林秀娘的极力促成下,李建木成功加入了做工的行列,反倒是李老头被留了下来,一来家里众多女眷和孩子,没有男人在家确实不行,二来是林秀娘觉得,二房从自己生了小桃儿后,就享受了众多的偏爱,若是此次再不去,生怕其他几房的有怨言。
人家愿意吃亏,不代表一直愿意吃亏,别把情分耗没了,才是真正的损失,更别把别人对自己的情分当成了别人应尽的本分。
最终敲定结果之后,各房迅速回房,都是一边收拾衣物,鞋袜,一边细细叮嘱。
各自的孩子们也表达了各自对爹爹的不舍以及关忧,又是一阵悉心的安慰。
第二天鸡还未叫,四伯娘已早早起来,为即将出门的丈夫及叔子们准备早饭,为了方便携带,特意没有煮成稀的,而且煮成米饭之后,加入一些平日舍不得吃的肉碎后,捏成一个个的小饭团,又烧了满满四竹筒开水。
等李满桃醒来之后,早已不见他们的身影,爹爹和娘都怕她醒后会舍不得,索性让她安静的睡着。
今日的老李家格外的忙碌,主要的劳动力都不在,但家里的事务总得要收拾清楚,好在李老太太早在心里面就已规划好。
除了李老头每日雷打不动的去地里外,家里的小子们,大哥儿李年锦已经九岁了,也该跟着去田地里学着侍弄庄稼了。
除此之外的二哥儿李华锦带着三哥儿李岁锦和四哥儿李书锦,到不远处的山脚捡拾柴火。
大姐儿李再桃和二姐儿李又桃负责拿着小水桶把家里的生活用水添满,村里只有一口公用的水井,好在离得不远,就在老李家往前个百十米,对于干惯农活的两姐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大儿媳妇历来做事干脆利落,还不等李老太太安排就道:“娘,这时候山脚河边的草长得好,我多弄些来,给咱家的猪长长膘。”
至于剩下的孩子因着还小,就在家里跟着李老太太和自家娘亲一起给菜地里的菜捉虫拔草,喂鸡喂鸭,打扫卫生。
三儿媳妇谢莲还是照旧绣花样,尽管如今的绣品价格比不了之前,但好歹总是个进项。
四儿媳妇尚香儿因着一手好厨艺,方圆十里农家有什么大事情,都会来请到。平日里也是闲在家中,照顾孩子。不过随着孩子长大,尚香儿萌生了去酒楼做菜的想法,想着过几天就跟婆婆商量一下。
李满桃再次午睡醒后,已经是下晌时分了,林秀娘这会儿不在屋内,李再桃只好“娘,娘”的发出声音,期待有人能听到,因为她快憋不住了。
好在三伯娘因为做绣活,需要亮堂的光线,屋里的门是向外敞开着的,谢莲很快听到了来自小桃儿的呼唤,急忙放下手中的绣线,起身来到二嫂房内。
李满桃一看到三伯娘,就发出两声“啊啊”,谢莲也是懂李满桃的意思的,像李满桃如此乖巧的婴儿,也是少见。为李满桃解决完生理需求后,本是要继续回屋做绣活的,但是总归不放心那么小的娃儿一个人。
只好把小桃儿抱回自个屋里,“小桃儿,你就乖乖的陪着三伯娘我做绣活吧。”
谢莲带着李满桃的小摇篮,放在自己手边,又拿起桌上的没有绣完的绣品接着绣了起来,恰好在李满桃触目可及的地方,真是方便了李满桃。